反補貼是什么意思?措施及和反傾銷的區別是什么?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推進,國際貿易不斷發展,各種貿易摩擦不斷出現。其中,在國際貿易中,既有反傾銷,也有反補貼。那么,反補貼是什么意思?反補貼的措施又是什么?反補貼和反傾銷有什么區別?下面將從這些問題一一作出解答。
一、什么是反補貼
反補貼,顧名思義,是指對于某些被認為對消費者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導致其價格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產品進行制裁與打壓的一種手段。具體來說,反補貼就是針對一些國家或地區,政府實行的財政和經濟扶持政策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如降低價格、獲得市場份額等,從而扭曲了市場競爭,使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同類產品無法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獲得利潤,因此其他國家或地區提出反補貼的起訴,迫使財政補貼受到限制或撤銷。例如,對于某些經濟落后國家的出口產品,由于政府給予財政補貼,造成其出口價格過低,使得進口國的產品無法在公平競爭環境中獲得利潤,因此需要進行反補貼措施來限制其出口或改變補貼政策。
二、反補貼的措施
1.調查與裁決
當別國國際貿易部門發現某一國家存在補貼性資金時,就會通過調查,確定那些企業正在獲得政府的補貼,然后再進行裁決,并要求該國停止向被認定的企業提供補貼。
2.征收反補貼稅
征收反補貼稅是反補貼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進口國政府對那些被認為受到了補貼的出口企業征收的一種財政稅款,其目的是使價格回歸到市場水平,實現公平競爭。運用反補貼稅的目標是提高受補貼進口產品的價格,以便使其價格與沒有補貼的同類產品價格相同,這樣就可以消除補貼所帶來的扭曲效應。將反補貼稅和關稅相結合,既能消除補貼所帶來的不公平競爭,又能充分保障了本國工業的發展。
3.無法征收反補貼稅的情況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是不能征收反補貼稅的。例如:如果產生的負面影響太大、太深遠,會引起國際貿易互相糾纏、越來越不平等的情況;或者對于那些處于貧困地區的企業或者開發中國家的企業,如果用反補貼稅來抵消其出口到發達國家的價格差異,就可能嚴重破壞這些國家的經濟,因此不太適宜采取政策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貿易摩擦都能通過反補貼稅來解決,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
三、反補貼與反傾銷的區別
1.觀念不同
反補貼針對的是某些國家為了保護其工業發展而實行財政和經濟扶持政策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從而扭曲市場競爭,導致其他國家的同類產品無法在公平競爭環境中獲得利潤。而反傾銷是指一些被認定為“傾銷”的進口商品,在價格上低于市場價,進口國采取相應措施來減少傾銷帶來的負面影響。
2.法律規定不同
反補貼和反傾銷是兩部分完全不同的國際貿易法。《反補貼協議》和《WTO協議》將反補貼和反傾銷納入到了同一類別,但是在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規定。
3.統計標準不同
反補貼和反傾銷的統計標準不同。反傾銷的數量,通常用出口商的價格、出口國的價格或國際市場價格進行比較,然后再加上一個月球的價格水平,從而確定其是否屬于傾銷。而反補貼的數量并不以任何一個特定的價格為基礎,而是根據某一個國家或地區企業所擁有的政府財政和經濟扶持措施,來確定該企業是否存在“補貼”。
四、結論
總的來說,反傾銷和反補貼都是國際貿易中保護自己的重要手段。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的實施將有助于解決出現在國際貿易中的一些貿易障礙,保護自己的利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各國需要更加注重相互合作,采取更加靈活的政策,以便實現更加公正與公平的進出口貿易。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超夢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