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江蘇省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賣家王某進行了行政立案調查,并處以人民幣10000元罰款。原因是,該賣家在電商平臺上售賣食品,但沒有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
這并非個案。事實上,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許多賣家在電商平臺上開設店鋪,銷售各類產品,包括食品。然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先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同時,“兩單制”政策實施以來,電子商務平臺作為銷售渠道之一,也要求賣家必須具備相應資質證明。
那么,在電商平臺上賣食品,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呢?
首先,取得合法資質。作為一個食品賣家,首先要明確的是自己是否已取得了食品經營許可證。如若沒有,需要盡快申請。同時,還需要注意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食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同要求,以確保自己取得的證照是符合實際經營需求的。
其次,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規。在售賣食品過程中,需要注意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例如,禁止銷售過期食品、二次包裝食品等不符合食品安全規定的商品。賣家也應該避免使用虛假宣傳、夸大功效的手段,以避免誤導消費者,產生假象。
再次,保障售后服務。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尤其重視產品的品質和安全保障。此外,消費者購買食品,往往會存在無法直接品嘗的問題。因此,在售后服務方面,賣家需要盡可能提供詳細的產品信息,提供質保、保修等服務,以提升產品的信譽度和口碑。
綜上所述,賣家在電商平臺上售賣食品,需要從資質申請、食品質量安全、售后服務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慮,確保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提供優質的服務和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獲得更好的銷售成績和商業口碑。
當然,電商平臺在管理賣家時也應該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和責任制,對賣家進行事前審查、事中監督、事后追責等措施,加強對食品銷售環節的管理和監管,確保消費者權益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