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億邦動力董事長鄭敏參加中關村T-club線上沙龍——“產業互聯新動能?數字經濟新引擎”主題活動的發言實錄節選。
本期分享嘉賓:億邦動力董事長、億邦智庫院長鄭敏,兼任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咨詢委、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專家咨詢委專家。2000年以來,長期從事電子商務媒體及研究工作,作為產業及政策研究者先后參與或主持了我國多項重大電子商務政策、法規及規劃的研究工作,是《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電子商務“十四五”發展規劃》專家編寫組牽頭人,數字經濟研究的參與專家,也是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產業互聯網的早期倡導者之一。
億邦動力是我國著名的電商及產業數字化知識服務平臺,擁有億邦動力網、馬蹄社和億邦智庫等,業務覆蓋網絡零售、跨境電商、產業互聯網等相關領域。
本文邏輯:
01 “十四五”期間是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時期
02 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03 數字經濟“頂塔”引路,哪些市場熱點趨勢值得關注?
04 產業數字化的主要推進路線

大家好,我是億邦動力的鄭敏,很高興參加T-club關于“產業互聯網驅動數字經濟”專題的探討活動。
談到“產業互聯網”,一定離不開另一個概念——“產業數字化”。很多朋友都知道,產業數字化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一般意義上講,數字經濟分成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部分。就規模和體量而言,中國的產業數字化一定大于數字產業化,道理非常簡單,細心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在全球的排名。2020年,在工業增加值這項中,中國以近5.6萬億美元排名第一,占全球比例的25%左右。第二名是美國,但美國的體量比中國要小得多;2020年中國的工業增加值約為美國的1.4倍。
近期,大家討論熱度很高的一個話題是越南制造業的快速崛起。然而我們看到,2020年越南的工業增加值在全球的排名在30開外。在近幾年中,越南的工業增速無疑是非常快的,特別是服裝成衣。但從體量規模來看,中越兩國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2020年中國的工業增加值約占全球的25%,而越南的這一比例僅為0.4%左右。
01
“十四五”期間是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時期
“十四五”時期,有三個與產業數字化相關的重要規劃。第一個是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第二個是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的《“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第三個是商務部發布的《“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
產業互聯網發展:從“融合應用”到“融通應用”
第一,我們看到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第五部分內容強調“要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互聯網融通應用”。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這里面有一個字的微妙變化。因為在“十四五”之前,講得最多的是“融合應用”,講數字技術和傳統產業的融合、線上線下的融合、電子商務和實體店鋪的融合等。而“融通應用”講的是整條產業鏈和供應鏈前后端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打通的應用。因此,我們從過去的“融合應用”到如今的“融通應用”的細微變化,就可以看到這個政策的落腳點在什么地方。
實際上,產業互聯網是在推進產業數字化進程中孕育出的新模式、新業態。
第二,在《“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里提到了“培育產業互聯網的新模式新業態”產業互聯網;換言之,產業數字化的發展勢必會培育出產業互聯網的新模式和新業態。
數字化為貿易全鏈條賦能:推動外向型產業依托產業互聯網平臺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第三,在商務部印發的《“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里,我們注意到,當提到產業互聯網時,規劃里明確指出“推動外向型產業依托產業互聯網平臺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此舉就更加明確,要將產業互聯網覆蓋生產制造端,帶動工業數字技術的改造和升級。這一點和我們之前提到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里的“推動產業互聯網融通應用”如出一轍。
02
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我們認為,信息化主要以流程為對象,而數字化是以數據為對象。我剛剛提到的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開篇的第一小段就包含了對數字經濟的定義。其中,有一句話尤為亮眼——“以數據為關鍵要素”。因此,只有具備了把數據這個關鍵要素的價值充分挖掘和利用起來,才能稱之為數字化。如果只是停留在用軟件進行管理流程、生產制造流程改造的層面,那么我們稱其仍處于信息化應用的階段。
簡而言之,信息化重點關注的是流程改造(或稱業務流程優化),而數字化重點關注的是數據這一關鍵要素的開發和利用。
03
數字經濟“頂塔”引路,哪些市場熱點趨勢值得關注?
我認為特別值得關注的點是數字供應鏈。億邦智庫研究發現,數字供應鏈平臺型企業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
(1)電商交易場景
(2)SaaS工具的深度連接
(3)數據智能的應用
首先,數字供應鏈平臺型企業仍舊需要電商,會有一個電商交易平臺,但這個平臺可能是多元化的,有的是為采購企業定制的平臺,有的是開放性的平臺,還有的是通過API接口的方式使上下游企業的ERP進行連接。因此,最上層是電商交易場景,中間一層是基于SaaS工具的深度連接,底層基礎是具備一定程度的數據智能的應用。
大家可以把上述三個基本特征一一對比來看。很明顯,傳統的貿易企業沒有電商交易場景,同時也沒有SaaS工具;在深度的連接上有數據智能的應用,但也可能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數據智能應用。然后再對比B2B的電商平臺一看,B2B電商平臺的確有一個平臺,但是這個平臺未必是線上化的電商交易場景,這是其一。其二,有些平臺并沒有對上下游進行深度的SaaS工具的連接,更談不上數據智能的深度利用。
產業互聯網的價值可以總結為三個“全”,即提高全產業鏈的協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提高全場景的服務能力。
有兩位做投資的朋友的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個是沸點資本創始合伙人姚亞平,他說“我們今天在看數字化的時候,就有點像我們在一二十年前看互聯網”。你看互聯網主要看的就是我們用互聯網來干什么,例如用互聯網來發布信息,那就是廣告;用互聯網來搜索信息,那就是搜索引擎;用互聯網購買東西,那就是電商。今天,我們聚焦的是數字化。我們用數字化來做些什么?
概況地講,數字化對整個產業的改造將產生以下三“全”價值:
(1)“全產業鏈的協同效率”
(2)“全要素生產率”
(3)“全場景的服務能力”
這里我特別想提一下“全要素生產率”。我們剛才也提到了“數據是關鍵要素”,但同時,數據這個關鍵要素,從某種程度來講也是一種要素的催化劑——首先,數據本身就是新的生產要素;其次,基于數據,我們能夠催化激活金融資本要素;再次,基于數據,我們還能激活數據智能技術的應用。我們常說的五大生產要素分別是:土地、勞動者、資本、技術和數據。土地和勞動者要素也有可能基于數字化高效配置。
第二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天鷹資本創始人遲景朝的一句話,他曾說“用數字化可以把制造業做的更時尚”。這句話也很有意思。一般意義上來講,大家認為制造業是“傻大黑粗”;包括在上個世紀60年代左右,美國人也不看好制造業的發展前景——他們把制造業稱為“生了銹的皮帶”,認為制造業是夕陽產業。遲景朝的觀點是用數字化把制造業做得更時尚;我們認為在這方面,網絡協同制造平臺的價值會得到凸顯。
第三點“全場景服務能力”實際上談到的是SaaS。通過近幾個月的對外調研,我們發現,做傳統ERP的公司是基于原來的ERP經驗來做上下游協同的供應鏈SaaS。這點就是我們講的產業數字化的價值,即利用供應鏈SaaS的方式把上下游連接起來,以提高全產業鏈的協同效率。
因此,產業互聯網價值的出發點是三個“全”。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延伸連接產業鏈后,一是能提升“全產業鏈協同效率”,做長產業鏈價值;二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讓大中小企業能通過產業互聯網獲得充裕的技術工具、資金、數據等生產要素;三是建立全場景服務能力,滿足客戶不同批量、不同地域、不同實效、不同場景的采購需求。
04
產業數字化的主要推進路線
我們認為,產業數字化的推進線路也十分清晰,主要有以下四條:
第一條是從產業鏈中段切入,利用B2B交易訂單去驅動上下游企業的數字化;
第二條是從工廠實施短鏈切入,把分布式的制造能力,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整合起來,形成一種彈性的網絡協同制造能力,大訂單與小訂單都可以承接;
第三條是品牌拉動生產的長鏈切入,一些具有智能定制能力的品牌和有柔性快反能力的品牌企業拉通整條產業鏈數字化。因為不用數字化拉通,實現不了真正的智能定制和柔性快反。
第四條具有數據智能特征的企業科技服務切入,比如,通過有數據智能特征的SaaS,把上游和企業串起來,進行產業鏈協同和交易;
我們億邦智庫把產業數字化路徑,也是產業互聯網發展模式,總結為以上3+1范式。
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這么多,謝謝大家。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liubaili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