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臨期產品折扣店成為最熱門的線下零售業態之一。1元的依云礦泉水、3元的元氣森林氣泡水、6元的奧利奧、11.9元的星冰樂咖啡……吸引著年輕人購買。不少人將之視為一種休閑娛樂行為,“在省錢的消費中尋找快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活質量。
根據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單單是臨期食品(指已進入保質臨界期,但仍屬于安全范圍的食品),去年市場規模就達到318億元,預計保持6%的增長速度,到2025年將超過400億元。
而有研究機構預測,中國折扣零售的狹義市場空間(綜合性電商的折扣產品除外)將突破4000億元。在這條千億賽道上,大量品牌正在涌現,例如嗨特購、東羅西搜、Boom Boom Mart、小象生活等等。
好特賣HotMaxx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到3年已經融資5輪,投資方包括金沙江創投、五源資本等。截至去年底,其估值增長超過百倍,達到5億美元。簡單介紹一下,這是上海芯果科技旗下的商品特賣店連鎖品牌,前身名為“推推購”,業務以線上分銷為主,但經營情況平平。
2020年4月,公司把線下門店改造成很有折扣店氛圍的堆頭,打算將尾貨清倉處理掉。結果第二天就賣了10萬塊錢,火爆一直持續十多天。原本計劃解散的團隊意外地活了下來,并引發了一個全新商業模式的快速擴張。
初期,好特賣主要依賴于折扣臨期食品的銷售,開放式的小倉庫特賣吸引著一批又一批路過的客人。隨著自有產品的不斷豐富和門店數量的快速成長,如今已不再是臨期食品特賣店,而是多品類的折扣連鎖零售店。
正如好特賣創始團隊成員范智峯所言:“如果臨期食品店只賣臨期,那就是品牌方的下水道。”簡單來說,臨期標簽只是一個引流手段,日化、護膚、白酒甚至盲盒才是提升客單價的利器。此舉可謂“一箭三雕”,將商家的推廣費、貨品差價的利潤、臨期食品的收益收入囊中,年銷售額已達數十億。
好特賣的門店里,真正的臨期商品僅占一小部分,而且保質期并不短,產品以零食、飲料為主,加以護膚品、日化、酒水、調味品等輔之。大部分是二三線品牌,包括宏泰記、楊生記、李子園、新農哥等,以及一些不太知名的外國品牌。
根據《2022年度中國折扣店連鎖品牌TOP20》顯示,好特賣高居第一,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多個重點城市布局了416家門店,并計劃未來三年要開至5000家。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月份,蘇寧易購在安徽馬鞍山開出第一家折扣超市,并計劃今年開設100家。除此之外,永輝、家家悅、人人樂、盒馬等商超巨頭也紛紛進行布局。
當然,行業快速擴張的同時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比如食品安全質量問題,貨源不穩定的情況也愈發凸顯。折扣店經營者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薄弱,只能單向承受被上游淘汰的商品。隨著大數據分析越發成熟,經銷商和零售商對銷售的估計日趨準確,臨期商品缺貨的趨勢不可逆。在一些品質有保障、消費者熟悉的品牌經常出現缺貨的情況下,好特賣們只能寄希望于成本更低、溢價空間更大的白牌和進口品牌,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歸根到底,臨期食品并不是新概念,其實就是清倉尾貨。只不過隨著折扣店形態出現,長期以來無品牌、集中度低的行業格局或被重新書寫。但這股東風能吹多久,還有待時間告訴我們答案。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