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從什么時候產生的?恐怕自人類產生文明開始,就同步就誕生了謠言。其生命力和生命周期之長可比封建社會的金科玉律要強悍的多,即便是同真理相比也不遑多讓,甚至被載入正史。比如常見的某某皇帝之母親夢到某某神仙給了仙丹,甚至和神仙或者某神物交合,于是就懷了神胎,其本質就是所謂“君權神授”的一種延伸和變種,沒什么稀罕,按性質劃分都屬于謠言之列。
謠言的謠字即是歌謠之謠,童謠之謠。起初的意思是指民間流行的歌謠或諺語,即民歌或民諺,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含義逐漸衍生為指無根據的傳聞或憑空捏造的話。古代傳播謠言的方式大致有兩種:讖緯和童謠。
這兩種形式我個人的理解是從高到底,我們先從低的開始——童謠。
童謠,很簡單,制作門檻不高,傳播成本更低。就是找一個及第甚至落榜的秀才,寫個順口溜就OK。至于傳播成本更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能就是一把花生,幾顆糖豆,誘使鄉間小兒背熟即可,之后更是通過口口相傳搞得人盡皆知,連幾顆豆也省了。
童謠雖然制作和流通的成本都不高,但其效果卻不可小覷!甚至可以攪得全天下血雨腥風,著名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就屬于這一類,這收益比高到離譜吧?
我們再看高的——讖緯,就是是占卜家預示吉兇用的一種用語。這個其實成本也不高,但門檻卻高得離譜,首先得搞定身份認證,才能走話語權。至于其他環節,就大同小異了,而其效果尤為突出,前面提到的被載入史冊的當屬此類了。
那么,當謠言四起的時候,當政者又是采取什么措施來治理的呢?
當然是通過嚴刑峻法打擊制造和散布謠言者。
秦朝時,秦始皇曾下令:“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謠言誹謗者族誅。”
按現在的意思就是滿門抄斬!看吧,那些網絡造謠者們,應當感謝新社會吧?相比禁言、刑拘而言就太嚴苛也太殘酷了!
在科技和傳播速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的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就謠言而言,似乎沒多大變化,仍舊是“造謠兩片嘴,辟謠跑斷腿”,連糖豆也省了!
但是如何辟謠則是一個嚴肅且極為重要的問題,雖說謠言止于智者,但這個世界不是全部由智者組成的,而且智者的比例和糖豆數量一樣,可以忽略不計。
那么辟謠的關鍵點就在于,即是秉持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把廣大民眾關注的焦點事件真相及時予以公布,才能讓謠言不攻自破,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空洞的教化:不信謠,不傳謠!當人們看不到想要的真相,謠言就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引發信任危機,你說呢?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