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夏天,廣東省湛江市官湖村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募捐活動。
此次的募捐是村民自發(fā)的,募捐的對象是陳生。
事情發(fā)生在幾天前,這個破落不堪的村子迎來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陳生考上北大了!
興奮之余,陳生拿著這份錄取通知書抽泣了起來,在那個年代考上念不起的人大有所在,陳生就是其中一個。
當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長輩得知這件事后,這場村民自發(fā)的捐款活動也就開始了。

陳生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報答他們今日的這份恩情。
38年后,陳生榮歸故里,送給每戶一幢小別墅,帶領大家一同發(fā)家致富,當年的窮小子一招翻身成為身價過百億的大老板。
陳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榮歸故里,知恩圖報
“我要給全村的人都建一套別墅!”
2014年,一句話讓整個官湖村沸騰起來,眼前這個大放厥詞的男人不是別人,正是今天的主人公陳生。
聽到他說的話,鄉(xiāng)親們只覺得搞笑,根本沒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
因為在鄉(xiāng)親們的眼中,這個夸下海口的陳生就是一個窮小子。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沒過多久,一排排嶄新的紅頂白墻小別墅就建成了,另外還有一個養(yǎng)豬場。
看著已經建成的樓房,村民們這才沒有小看陳生。
原來這個當年連學都上不起的窮小子早已身家過億。
“十年前,開始在村里摸索建設‘壹號城鄉(xiāng)共建富裕實驗基地’,你們看,今天終于初具模型了。”
這一次,村民們認真仔細地聽著陳生帶領大家發(fā)家致富的想法。
古語云:人不能忘本!可能讓陳生一言不合就送大家房屋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生活艱苦,無緣高校
上個世紀60年代,陳生出生在廣東省湛江市官湖村的一家貧困家庭里,家中有5個兄弟姐妹。
這是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因為沒有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經濟十分落后,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雖然生活艱苦,但好在家人身體康健,鄉(xiāng)親熱絡。

填飽肚子就是每天最開心的事情,然而父親的離世給讓這個本就貧苦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母親一個人的頭上。
那一年,陳生只有7歲。
從小就吃不飽飯的陳生明白只有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因為家中有兩名學生,母親的收入已經無法支撐哥倆的學費。
上高中那一年,母親剪掉了自己心愛的頭發(fā),供他們讀書。
母親滿懷期待著自己的兒子能夠考上大學,然而,陳生最后卻以167分的成績回報給了自己的母親。

這樣的分數根本沒有踏入大學校園的機會。
“既然考不上,那就回家種地吧!”
面對母親說出的話,陳生并沒有反駁,第二天就開始下地干活。
因為之前上學的緣故,母親很少讓陳生下地干活,可沒過兩天陳生就吃不消了。
他懇請母親能夠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媽媽,讓我再考一次吧,就一次,再不行的話我就回家安心種地。”
母親深知自己的兒子有多倔強,于是答應了陳生的請求。
就這樣,陳生再次遨游在了知識的海洋中。
第二年,一封掛號信來到了這個偏遠的小山村。

陳生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顫顫巍巍打開了信件,映入眼簾的是:北京大學經濟學系錄取通知書。
他考上北大了!
高興之余,陳生開始泛起了愁,家里原本就只有母親一個人支撐著整個家庭,每月的收入只夠家庭的開銷,如果想上學,學費又要從哪里來呢?
從廣州到北京的路飛就有十幾元,陳家連去北京的路費都沒有。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面對這一個現實的問題,陳生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就在陳生以為自己無緣北大時,這個消息傳遍了整個村子。
得知陳生考上大學,而且還是北大的消息后,在村長的帶領下,村民們開始自發(fā)為陳生捐款。
五毛、一塊,要知道平日里相親們省吃儉用,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幾瓣花。
其中有以為村民資助了陳生21元,當時的年代,一個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10元錢。

鄉(xiāng)親們捐出自己的血汗錢為陳先生的求學路掃平一切障礙。
辭職鐵飯碗
陳生在最高學府中接受著教育。
大學四年里,陳生從不參加任何課外活動,像一塊海綿,吸取著學校的養(yǎng)分。
1984年,順利畢業(yè)的陳生,被分配到了廣州市委,而后又被掉到了湛江市委,從此端上了國家鐵飯碗。
近些年一直流傳這一句話:宇宙盡頭是公務員。
然而這個一畢業(yè)就實現了大家夢想的陳生,卻不是這樣想的。
最開始,陳生立下鴻鵠之志,要為湛江人民謀得一個好前程。

在工作一段時間后,陳生發(fā)現自己并不喜歡這份工作。
這個每月僅有80元工資的工作,如何才能讓自己還清鄉(xiāng)親們的恩德呢?
況且在家的哥哥靠養(yǎng)雞,一天下來就能賺二三十。
在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之后,陳生不顧母親哥哥的反對,毅然決然辭掉了鐵飯碗。
陳生有知識有想法,膽量大敢投資,這也為他的成功做了鋪墊。
1993年,我國房地產行業(yè)正在悄悄崛起。
抓住商機的陳生,在與好友商量過后,加入了對房地產的投資開發(fā)。

僅用三年時間,陳生和朋友就賺到了數億的資產,就在公司如日中天的時候,陳生選擇了退出。
他的要強個性不足以讓他一直屈居于人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商人就是要不斷在生活中發(fā)現商機。
就在大家以為陳生從此退隱江湖的時候,此時的他卻有了新的想法。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陳生發(fā)現了一個飲料的新喝法:把醋和雪碧混在一起。

為了讓自己的想法孕育出世,陳生進行了市場調研,他開始在各大網吧、超市、商店進行觀察,發(fā)現當時的年輕人確實喜歡這一個飲料的喝法。
說干就干,陳生叫來了自己的朋友,說出自己想要做果醋的想法。
于是,幾個年輕小伙租就開始對著醋和飲料一個一個進行品嘗。
經過一個多月的嘗試,屬于他們的果酸飲料橫空出世。
1997年,天地壹號有限公司橫空出世,它的醋系列飲料一經賣出,就得到了好的反響。
僅僅半年的時間,就占據了全國果酸飲料市場的五分之一。
直至2008年,天地壹號果醋已經占據了整個南方市場。

養(yǎng)豬大計
就在人們以為陳生會再出創(chuàng)舉的時候,陳生把目光移到了別的地方。
“北大生養(yǎng)豬”的話題讓人們議論紛紛。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陳生卻在這個話題中發(fā)現了巨大商機。
隨著飼料豬的出現,人們已經開始追求產品質量,高品質的商品越來越受人歡迎。
許久不回家鄉(xiāng)的陳生十分想念之前吃過的土豬肉。

這一個訴求正是讓陳生反鄉(xiāng)的第一步。
經過深思熟慮后,他決定將目光放在人們的餐桌上。
于是,他開始從農村引進土豬肉。
土豬肉已經上市就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陳生將土豬肉冠名為“壹號土豬”。
短短幾年內,“壹號土豬”就占據了廣東豬肉市場的大半江山。
期間,他邀請了自己同行的同學,在兩大才子的配合下,“壹號土豬”走向了全國。
2016年,他們被稱為“豬肉大王”。

此時陳生在豬肉行業(yè)做得風生水起,雖然身價過百億,但仍舊沒有忘記鄉(xiāng)親們對自己的恩情。
可是怎樣才能還了這份恩情呢?
俗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陳生本著帶領村民發(fā)家致富的想法,在官湖村修建了養(yǎng)殖場。
在動員大會上,陳生真切地說道:
“一花盛開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要帶領大家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回到家鄉(xiāng)后,陳生看著眼前的土瓦房,明白住房問題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他腦子里萌生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為家家戶戶建一棟大別墅。

這個耗資巨大的想法真的能實現嗎?
陳生向來不輕易許諾,但凡承諾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
在經過預算、投資過后,陳生花費2億元蓋起了一排排別墅。
雖然村民的住房問題得到了解決,但馬上一個新的問題也出現了。
貪心不足蛇吞象。

面對陳生的報恩,一些村民不僅沒有記他的好,反而給他提出了更大的問題。
有人認為,自家有兩個兒子理應分得兩套房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就不應該分到別墅。
陳生好意投資沒想到卻被人鉆了這個空子。
陳生苦想對策無果,最終決定采用抽簽的方法。
勞動節(jié)那天138戶通過抽簽的方式分得了房子。
看著分到別墅的村民,陳生笑了。

結語:
回顧陳生的一生,他從一個連車票都出不起的窮小伙已經涅槃成為了人人贊頌的“豬肉大王”。
或許正是他的不忘初心,讓自己完成了逆襲。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fā)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fā)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