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流量賦能。通過線上優質而精準的京東系流量(京東到家3000萬+京東商城上億級用戶),擴展商家的服務半徑并提升用戶的購買頻次。
過去線下流量主要來自于路口的人流和周邊的社區,現在能擴展服務半徑至3公里,若以6×6正方形為例,可覆蓋區域延伸至至36平方公里。另外,平臺上大部分都是對生活品質有追求,有一定經濟能力的白領女性用戶,對商家的吸引力很大。據說,與京東到家合作久一點的北京永輝門店,流量賦能已為門店帶來5-10%銷售增量,這對于利潤率極低的零售業而言,無疑是增加了非常客觀的盈利。
二是效率賦能。通過打造一套完整的訂單履約解決方案和技術工具,解決商家無法高效處理O2O訂單的痛點。
優化全鏈路的運營效率,實現1小時達,包括:揀貨、配送、備貨等多個環節效率。以揀貨環節為例,過去,一家大型超市,平均可能要花30分鐘才能完成一個線上訂單的商品揀選,這對于上海,每小時最低收入標準20元的地方,光揀一單貨要花費10元成本,而京東到家專門開發了一套優化路線、最高效的幫助商家揀貨的App,并開辟了專屬合作倉,將最高頻、最需要的貨放在里面,從而提升揀貨效率,從1小時揀2單貨提升到20單。
優化選品與庫存,并基于銷量預測設定庫存。通過大數據告訴商家,哪些貨賣的很好,你應該多進貨,某個商品賣的最暢銷的是250k包裝的,就盡量少進其他包裝的。另外超市零售很大的一個痛點是,庫存預測不精準,要么是有些貨進多了,要么是暢銷款進少了,這些問題都可以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分析來解決。這才是效率賦能的意義所在。
三是用戶運營賦能:輔助商家進行用戶管理,幫助其建立粉絲關系沉淀,進行精準的營銷與商品推薦,從而優化用戶體驗。
過去商家與用戶之間是弱連接,一旦用戶離開超市,商家很難再召回用戶,更別提如何進行二次營銷。現在用戶只要在線下單或關注某個商超,就能及時獲悉商超的各種促銷與商品推薦信息了,這對于商超而言是顛覆性的體驗,等同于讓“門店”開在手機上,同時又能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所以商家只要用心的經營好服務,產生口碑效應,粉絲沉淀會具有復利價值,隨著時間越久,你所積累的忠實用戶也越多,收益也越高。
正是基于“零售賦能”的三板斧,京東到家已升級為基于流量、效率、用戶運營多維度的綜合賦能體,全方位的提升商超運營效率,也更好滿足用戶在消費升級之下的各種需求。
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
在商業模式與路徑設計上,京東到家巧妙的設計了兩層的運營杠桿,對未來的快速規模化有極大的幫助。一層是賦能線下傳統零售,相比盒馬鮮生的自營模式要輕許多,將傳統零售的門店位置、供應鏈與品牌優勢發揮到極致,自己專注于流量、效率與用戶運營等核心環節,有利于迅速實現規模化擴張,不用像連鎖品牌的擴張模式,一家又一家辛苦的開店,而是在海量的線下店中精選優質的合作伙伴賦能。另一層是采取眾包的物流配送網絡,這是一個非常低成本、高效率、高服務質量的方案,通過嚴格的人員審核和培訓機制,再加上評價體系,用各種規則去確保商品的安全,及時送達和服務的質量,也很好的解決了訂單波峰與波谷之間的彈性運力問題。 同時,相比外賣模式,京東到家的壁壘也更高。因為外賣業務,核心是地推發展用戶和商家端,并建立配送運力池,但它對于供應鏈的改造和效率提升幫助非常有限,而京東到家真正的“護城河”是對商超運營的全鏈路效率提升,這是兩者最根本性的差異。這就意味著未來外賣巨頭要想切入到商超配送領域的門檻會很高,難度很大,反而京東到家去滲透其他衍生的同城配送物流場景會更具有優勢。
達達-京東到家CEO蒯佳祺
最后,企業發展最為關鍵的還是人本身,筆者以為CEO的格局與認知高度決定了企業未來發展。京東到家的創始人蒯佳祺也是我的好友,他曾有十年豐富的物流供應鏈經驗,畢業于同濟物流本科,麻省理工物流工程碩士,在麥肯錫做物流業的咨詢項目,在硅谷的艾瑞克做供應鏈的產品經理,之后又連續三次創業,第一家移動廣告公司易傳媒被阿里收購,第二家安居客,他負責產品技術和市場運營,后來也被58同城并購,而達達是其第三次創業,通常創業老兵的經驗與成功概率都會高一些。 結語 正是基于賽道風口、商業模式的雙層運營杠桿、對零售業的全鏈條賦能,更有競爭壁壘,以及優秀的團隊構成,京東到家才能逆勢18個月完成7億美元的融資,甚至比許多的IPO公司融資能力都要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