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
在商業模式與路徑設計上,京東到家巧妙的設計了兩層的運營杠桿,對未來的快速規模化有極大的幫助。一層是賦能線下傳統零售,相比盒馬鮮生的自營模式要輕許多,將傳統零售的門店位置、供應鏈與品牌優勢發揮到極致,自己專注于流量、效率與用戶運營等核心環節,有利于迅速實現規模化擴張,不用像連鎖品牌的擴張模式,一家又一家辛苦的開店,而是在海量的線下店中精選優質的合作伙伴賦能。另一層是采取眾包的物流配送網絡,這是一個非常低成本、高效率、高服務質量的方案,通過嚴格的人員審核和培訓機制,再加上評價體系,用各種規則去確保商品的安全,及時送達和服務的質量,也很好的解決了訂單波峰與波谷之間的彈性運力問題。 同時,相比外賣模式,京東到家的壁壘也更高。因為外賣業務,核心是地推發展用戶和商家端,并建立配送運力池,但它對于供應鏈的改造和效率提升幫助非常有限,而京東到家真正的“護城河”是對商超運營的全鏈路效率提升,這是兩者最根本性的差異。這就意味著未來外賣巨頭要想切入到商超配送領域的門檻會很高,難度很大,反而京東到家去滲透其他衍生的同城配送物流場景會更具有優勢。

達達-京東到家CEO蒯佳祺
最后,企業發展最為關鍵的還是人本身,筆者以為CEO的格局與認知高度決定了企業未來發展。京東到家的創始人蒯佳祺也是我的好友,他曾有十年豐富的物流供應鏈經驗,畢業于同濟物流本科,麻省理工物流工程碩士,在麥肯錫做物流業的咨詢項目,在硅谷的艾瑞克做供應鏈的產品經理,之后又連續三次創業,第一家移動廣告公司易傳媒被阿里收購,第二家安居客,他負責產品技術和市場運營,后來也被58同城并購,而達達是其第三次創業,通常創業老兵的經驗與成功概率都會高一些。 結語 正是基于賽道風口、商業模式的雙層運營杠桿、對零售業的全鏈條賦能,更有競爭壁壘,以及優秀的團隊構成,京東到家才能逆勢18個月完成7億美元的融資,甚至比許多的IPO公司融資能力都要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