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剛剛發布了年報,公布了最新的股權結構,軟銀依然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3.9%,是唯一一個持股比例大于5%的股東。馬云已經不在主要股東行列之中,主要是因為馬云已經不再擔任董事和管理工作,不過我們通過同花順查詢到,截至2021年底,馬云持股比例為4.5%。

阿里巴巴目前的年報中披露的股東主要有兩類,其一是全體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其二是持股比例大于5%的股東,所以馬云現在既不是董事、高管,持股比例也降至5%以下。
在香港上市以來, 馬云進行過大額減持,2019年11月在香港上市后,軟銀、馬云和蔡崇信的持股比例分別為25.2%、6%和1.9%,當時持有的股份明顯是比當前要多的。雅虎的持股已經所剩無幾,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持股僅僅4000萬股。

截至2020年7月2日,軟銀的持股比例降低至24.9%,較香港上市之初降低了0.3個百分點;馬云的持股比例降低至4.8%,持股比例降低1.2個百分點,差不多減持了500億港元,這是馬云最大的一次減持;蔡崇信持股比例降低至1.6%,降低了0.3個百分點,也減持了一百多億港元。
轉眼到了2021年7月22日,軟銀持股比例降低至24.8%,蔡崇信的持股比例降低至1.4%。截至2021年12月底,馬云持股比例進一步降低至4.5%。

馬云減持阿里的股份主要集中在2019年11月份在香港上市之后的1年時間,幾乎將手里能夠減持的股份基本都減持了。今年以來,沒有聽說過馬云再進行減持。
未來還會不會減持?我認為會比較謹慎,很難再出現以前那種大規模的減持,核心原因當然不是為了維護股價,而是為了維護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有人認為馬云已經徹底退出了阿里巴巴,因為持股比例已經降低至4.5%,又沒有AB股制度來保障股份表決權,同時又退出了董事會和管理層,如此看來對阿里巴巴已經沒有多少影響力了。

其實不然,因為阿里巴巴的控制權設計不是通過股權實現的,而是在董事會和股東會之上設置了一個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合伙人凌駕于股東會之上,擁有專屬的提名和委任簡單多數以上董事的權力。
按照常規的設計,董事的提名是股東的權力,所以股東是通過董事會影響和控制企業的,阿里巴巴卻繞開股東會設立了一個全新的機構,這就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阿里巴巴合伙中還有一個核心機構,那就是合伙委員會,一般是5-7人,當前是5人,而其中有1-2個永久委員,分別是馬云和蔡崇信,阿里巴巴合伙的新的合伙人的決定是由合伙委員會決定的。

要修改這種合伙人制度,必須經過出席股東大會并投票的股東所有表決權不低于95%的表決,也就是說,理論上,只要馬云保持5%以上的股份,那么只要馬云不同意,就無法修改當前的阿里巴巴合伙對董事提名的權利。
考慮到并非所有的股東都會持續股東會,那么馬云持有4.5%的股份,再加上管理層的股權(大概率是會挺馬云的),所以馬云當前持有的4.5%的股份也是能夠控制的。
馬云雖然退出了董事會和管理層,但是他影響和決定了過半董事成員的任命,張勇這種董事長說到底也只是流水的兵。

當然,馬云也有其他原因被動退出合伙人的可能,那就是丑聞,但是只要馬云潔身自好,那誰也沒有辦法。
馬云是阿里巴巴的創建者,帶領阿里巴巴成長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對阿里的影響無人能及,也只有他才能平衡各種利益關系,哪怕什么都不做,靜靜地站在背后即可。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