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合并愛回收VS到家合并達達
這一幕這人覺得有些似曾相識。 三年前,京東到家與眾包物流平臺達達合并,京東以京東到家的業務、京東集團的業務資源以及兩億美元現金換取新公司約47.4%的股份并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合并后的新公司分為眾包物流平臺和超市生鮮O2O平臺兩塊業務,由新達達負責起了外賣平臺、線下商家的眾包物流以及到家的商超配送。 也就是說京東繼續保持這在到家業務上的控制權,而具體的業務基本都交給了達達,所以看似京東到家合并達達,實則是將京東到家這個包袱甩給了達達。在合并之前,當時京東到家的眾包物流一直處在燒錢狀態,京東在2015年的94億虧損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對京東到家的持續投入。 在二者合并之前,還曾傳出京東到家與58到家合并消息,有趣的是,在拍拍合并愛回收之前,也曾傳出與擁有共同投資方的轉轉的“緋聞”,此前有消息稱,京東有意把拍拍出售給轉轉。 轉轉方面也肯定了雙方的接洽,但稱在經過幾輪溝通,內部評估了項目整體價值后,決定中止收購。“此前,轉轉的確收到了拍拍關于兩家公司深度合作的提議。并進行了認真的內部評估,結合拍拍近期在產品上的變化,我們認為雙方對二手業務的發展方向判斷有差異,已經終止。”拍拍方面曾這樣回應。 有相關知情人士稱,在此之后,京東還在繼續接觸其他二手平臺。無風不起浪,外界之所以會不斷揣測其出售,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拍拍一直以來活的并不算好,而今年開始,拍拍也釋放出了業務收縮的跡象。 今年4月,拍拍曾發公告稱,于2019年4月16日發布的新版本中下線發布閑置功能、發布白拿商品功能、以及集市服務,重點轉向可信可溯源的京東轉賣與備件庫商品。 如今的拍拍“賣二手”頁面里已不再有個人閑置發布窗口,僅剩下“一鍵轉賣”和“快速回收”選項,也就是說如今的拍拍只提供京東平臺上購買商品的轉賣和C2B2C的閑置回收業務。 2017年12月21日,關閉兩年多的拍拍被復活。上線之初,拍拍二手曾被稱為時任京東集團副總裁,3C文旅事業部總裁胡勝利稱為“繼京東之家后,京東3C文旅事業部推出來的第二個重大創新項目,是京東商業模式的深化延伸”。 于是自上線之后,京東給予了拍拍很多入口支持:線上導入PC、App、微信手Q等流量入口,線下給予京東之家、京東便利店、校園派、專賣店等渠道支持。 然而在這樣的扶持下,拍拍依然沒能在線上二手交易市場突破頭部玩家的壓制。 在二手交易市場,寡頭格局十分明顯,據極光大數據,二手電商應用的人均安裝數量只有1.17個,對于拍拍來說,想要打敗閑魚和轉轉占據用戶的手機并不容易。
命運多舛的拍拍
幾經易手、轉型、關閉、重啟,拍拍的命運可以說是十分顛沛流離。 拍拍的前身是拍拍網,在2008年曾一度與淘寶、易趣并列三大C2C電商平臺,但隨著淘寶的快速崛起和和C2C模式的式微,不溫不火的拍拍網隨即被騰訊當作合作“禮物”交給了京東。 2014年,京東與騰訊就電商業務達成戰略合作,拍拍網隨即并入京東旗下。不過,在不斷的嘗試和轉型后,拍拍網始終沒有太大起色。隨后,京東宣布在2015年12月31日停止拍拍網服務,并在三個月的過渡期后,于2016年4月1日起徹底關閉拍拍網,而原拍拍網團隊也被并入了京東集團其他部門。 對于關閉拍拍網的原因,京東給出的解釋是,“由于C2C(個人對消費者)中個人賣家不被要求在工商登記備案,導致工商行政執法部門也無法進行有效監管,售假者違法成本幾近為零。經過評估之后,京東才做出關閉平臺的決定。”換言之,京東是因為C2C模式帶來的假貨的問題,才選擇關閉了拍拍網。 不過為了改善電商售假問題而放棄C2C模式的代價也是很大的,一直以來,C2C都是電商毛利率最大的一塊業務。京東也在關閉拍拍網時坦言,放棄C2C將對京東集團的交易總額(GMV)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每年將損失百億級的潛在交易額和大筆廣告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拍拍復活的時間點,恰逢京東GMV同比增速經歷連續下滑的檔口。2017年第三季度,京東GMV為人民幣3025億元,同比增長32%,環比下滑10%,創出了京東歷史上的新低。 所以說,拍拍的復活除了有補充二手業務的考慮外,也有對GMV的焦慮。而個人閑置業務的關閉,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探索一年多的拍拍業務并沒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而沒有了來自C2C業務的流量,其他兩部分業務將很難撐起太大的交易規模,再耗費太多的精力顯然并不劃算,所以與行業內企業合并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一來可以通過合并增強雙方的競爭力,二來可以節約精力把具體的業務交由合作伙伴,自己掌握控制權。 雖然京東目前暫未公布拍拍在與愛回收合作后的具體的運作方式,但按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概率會像當年的京東到家與達達一樣。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