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畫像”有兩種定義。
其一是交互設計之父Alan Cooper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User Persona”,指的是建立在一系列虛擬屬性數據上的目標用戶模型。一般是產品設計、運營人員從用戶群體中抽象出來的典型用戶,本質是一個用以描述用戶需求的工具。
其二則是在互聯網時代較為通用的“User Profile”,指的是結合用戶人口學特征、網絡瀏覽內容、網絡社交活動和消費行為等信息而抽象出的標簽化的用戶模型,其核心主要是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給用戶貼上能表示其維度特征的“標簽”,用于后續的數據分析和業務運營。
我個人比較傾向于后者的定義,更加貼近主流的互聯網運營視角,這種用戶畫像對于運營策略也更具指導意義(下圖為Keep的用戶畫像)。

用戶畫像的內容
用戶畫像的內容視具體業務需求可細分出多個類別,大致包括人口屬性、空間/時間屬性、社交屬性、消費屬性、行為特征、金融屬性等。
- 人口屬性涉及基礎屬性(年齡、性別、出生日期、學歷、職業、行業、婚育情況等)、位置屬性(國家、省份、城市、區縣、街道等)、通信屬性(地址、郵箱、手機號、單位座機等)和資產屬性(房產狀況、居住年限、車產狀況、負債狀態等)。
- 空間/時間屬性空間信息主要與地理位置和使用場景有關,包括上班場所、通勤工具、休閑場所、用餐場所等;而時間信息則主要關注用戶行為在不同時段中的差異。
- 社交屬性用戶的通訊錄、朋友圈好友、微博好友等,發現用戶所處的圈層以及具體的社會影響力等。
- 消費屬性主要關注用戶的網購興趣(品類)和消費能力。
- 行為特征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各種行為累積出的用戶信息。如點擊、分享、收藏、評論等數據以及與用戶活躍度、忠誠度有關的指標等。
- 金融屬性主要是與金融風險相關的內容,包括征信、違約、還款能力、保險黑名單等。

金融行業的用戶基礎畫像
需要注意是,上述這些信息只是用戶畫像可能會用到的通用內容,在實際應用層面,還要看具體的行業、產品以及業務需求。同時,從用戶角度上來看,畫像的具體內容處于動態變化之中,而一些關鍵信息的變動可能會引發用戶畫像的本質變化(比如在生寶寶前后,用戶的消費屬性就會發現巨大變化)。用戶畫像的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用戶畫像主要為產品優化、精準營銷和用戶運營的方面提供支持。
- 產品優化在產品早期,產品經理們可以通過調研和訪談的形式來了解用戶,但在用戶體量到達一定程度后,就需要通過用戶畫像來了解核心用戶的屬性特征和具體需求是否發生變化,并以此來進行針對性的產品功能優化和迭代。
- 精準營銷這是用戶畫像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尤其是當產品步入精細化運營階段之后,就需要通過更為細致的維度對用戶進行分群,進而為其配置相應的推送、轉化、激勵等運營策略,以實現運營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 用戶運營在對用戶進行畫像的過程中,有許多信息和數據與用戶的關鍵行為息息相關,這些都能為用戶運營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據,此外還可以借助自動化工具和人工智能技術,以“千人千面”的形式為用戶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個性化服務或產品推薦,進而促進轉化并達成運營目標。
除此之外,用戶畫像也是很多數據產品的基礎,比如我們在無數互聯網產品上所看到的個性化推薦廣告,其底層的算法大多基于用戶的畫像數據和信息。如何構建用戶畫像
簡單來說,用戶畫像的構建過程可分為3個步驟:數據采集、數據標簽化和生成畫像。
(1)數據采集
用戶畫像所需的數據可劃分為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兩類。
靜態數據通常涉及用戶的人口屬性、空間屬性、社交屬性、消費屬性和金融屬性等維度,這些數據可以通過定性的開放式問題來獲取,也可以通過定量的問卷調研來獲取,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進而具象用戶特征。
動態數據則主要是用戶不斷變化的行為特征數據(場景、媒體、路徑等),這些數據通常都會被相應的互聯網產品或平臺記錄下來,獲取難度相對較低。
(2)數據標簽化
用戶畫像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對用戶數據的分析為每個用戶打上相應的標簽,并為標簽賦予不同的權重,所以就需要將用戶數據映射到構建的標簽體系中,并將用戶的多種特征組合到一起。
標簽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畫像的豐富度與準確度,因而數據標簽化時需要與產品自身的功能與特點相結合。比如電商類平臺需對價格敏感度相關標簽進行細化,而短視頻平臺則需要盡可能多視角地用標簽去描述視頻內容的特征。
(3)生成畫像
在把用戶數據標簽化之后,通過相應的模型或工具,即可生成相應的用戶畫像,可以是囊括了各種標簽的Excel表格,也可以是一張可視化的畫像(下圖)。

此外,用戶畫像并非一成不變,所以相應的模型和工具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能夠根據用戶的動態行為修正與調整相應的畫像。
對于任何一款To C的互聯網產品而言,用戶畫像對其的健康成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隨著數據采集工具和技術的不斷發展,用戶畫像能做得愈加精細,用戶的真實需求也能被更加準確地呈現出來,此時只要產品和運營策略及時進行優化迭代,那么,產品、運營與用戶之間就能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走入穩步增長的快車道。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維維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