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的風向每年都在變化,一個風口升起時,巨頭們總會一擁而上。
手握資本的巨頭,有足夠的資源在短時間內推出一款產品,擁有一批用戶,但有些賽道,并不是錢多就能跑得快。
精品電商就是一個令巨頭們無奈的風口,風起風落,只在數年之間。

風起風落,巨頭吃癟
七八年前,精品電商成為互聯網巨頭們看好的新領域,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小米優品、京東京造、蘇寧極物等電商自有品牌,在那幾年間扎堆出現。
2014年,精品電商的鼻祖必要商城成立,直連廠家與消費者,主打高性價比產品;2015年,淘寶開始布局,推出“中國質造”頻道,是為淘寶心選的前身;2016年,網易稍晚一步,推出嚴選,但卻很快后來居上,成為賽道龍頭;2017年是這一領域的巔峰之年,淘寶心選上線,小米也推出了小米有品的前身米家有品,這一年,網易嚴選拿下了80億元的GMV;隨后,京東、蘇寧等也跟了上來。


大廠們集中加碼,很快將這個精品電商這個新概念推上風口浪尖。
互聯網平臺推出這些自有品牌,是要親自滲透到供應鏈的上游,縮短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以自身的品牌影響力,為制造商背書,強調精選或嚴選,跟上、促進消費升級。
精品電商的概念,體現出了這條賽道的價值,巨頭們十分看好。在掌握供應鏈的前提下,這一電商類型的差異化在于高品質和高性價比,走的是“小而美”路線,也可以作為線上零售平臺的補充。
但現實發展卻讓巨頭們始料未及,這條賽道并不好走。巨頭們很快便“拔劍四顧心茫然”,有人掉隊,有人撤退,有人還在前進。
網易嚴選在經歷2017年的高光時刻之后,2018年沒有完成整體營收200億的目標,增速逐年放緩;2019年,網易將跨境電商業務考拉賣給阿里,嚴選成為網易電商獨苗,之后,又以收入占比較小,業績不再單獨披露。
2019年,網易嚴選爆出裁員,包括CEO在內的高層大換血,從此開始不斷折騰:嘗試過“9塊9超值專區”的拼多多路線,讓丁磊和羅永浩開通直播帶貨,發力下沉市場推出子品牌,還與美團優選合作探索社區團購模式。

但種種嘗試,都沒能讓網易嚴選重回主流視野,在電商行業風云變幻的這幾年,它很快掉隊,落后于電商整體的步伐。提起它,人們想到的只有小眾、獨特、非主流。
去年11月,小米有品與小米中國區零售業務整合,權重被降低,今年初,小米內部進行了整體10%的裁員,其中有品業務就是重災區。
而淘寶心選在這幾年也平靜無波,逐漸退居到幕后,最近,這一業務被淘寶升級為全新品牌“喵滿分”,轉而向內服務,為天貓超市提供自營商品。這一升級,意味著淘寶退出精品電商賽道。
阿里小米撤退,網易嚴選掉隊,京東的京造,反而在內部的權重增大了——去年10月,京東京造升級為獨立事業群,與京東零售站在了同一級別。
互聯網巨頭的自有品牌走向了不同的結局,但無論它們命運如何,都要面對精品電商前途堪憂的現實。

誰在殺死精品電商
精品電商這一概念,即使現在還沒死,也處在半死不活、無人問津的境地。
網易嚴選的巔峰時刻十分短暫,阿里小米還未等到高光便宣告后退,而京東雖然越發看重這項業務,但目前仍未有太大的聲量。
從被各大巨頭看好,到巨頭撤退鋒芒不在,精品電商,似乎正在被殺死。
精品電商的關鍵,在于順應消費升級趨勢,通過升級供應鏈,減少商品從廠家到消費者的中間環節,掌握生產的全鏈路,以滿足高品質低價格的消費需求,打造精品。在這其中,對供應鏈的改造升級,是重中之重。
升級供應鏈,使得平臺業務變重,注定是一個長期投入建設的項目。
小米有自己的生產線,所以小米有品主打小米產品;阿里雖然掌握成熟的供應鏈,但它主要是為廠商提供平臺,仍屬于輕資產;網易嚴選模式更輕,將重心放在選品上。

無論是自己“造”還是自己“選”,都極大限制了精品電商的產品品類,也就是SKU。
此前,網易嚴選和必要商城都因品質問題被投訴,自有品牌聯系到平臺自身的口碑,因此在選品的把控上需更加謹慎。于是,和綜合電商相比,精品電商的SKU數量根本不夠看,只能做“迷你電商”。
重資產的模式投入長,精品阻礙規模化,再加上重視品質和新消費的獨特審美,意味著精品電商很難在短期內迅速崛起走向大眾,只能滿足部分年輕群體,給綜合電商做個補充,而且自己還要承擔庫存的風險。
在這些巨頭自有品牌中,只有京東京造的業務權重在加大,其實和京東的重資產模式有關,自營店和自建物流,做精品電商擁有相對更多的先天優勢。

除了構建供應鏈基礎,還要有流量。供應鏈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能成,但流量的爭奪去向,往往就在旦夕之間。
精品電商的熱度,在2018年之后,很快被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新概念壓下,與此同時,電商行業的重點來到了流量爭奪上,各大領域、各大平臺,都陷入了砸錢引流的漩渦之中。市場格局也出現新變化。
而京東、阿里,本身有著龐大的流量池,但拼多多從下沉市場殺入,電商兩極格局被打破,低價讓一個電商平臺迅速崛起,彼時消費大勢是升級還是降級,讓整個行業都有些迷惘。
同時,抖音快手攜流量從內容端進入電商賽道,頭部電商平臺流量焦慮更甚。
網易嚴選主要從網易云音樂、網易郵箱引入,小米有品的用戶群則主要來自小米手機,這根本難以和綜合平臺外部的巨大流量抗衡。
在廝殺之中,電商流量開始見頂,電商轉而攻向下沉市場,但這一市場的需求,卻與精品電商不在同一頻道上。

于是,流量大戰的告敗,讓精品電商用戶增長陷入瓶頸,繼續困在小眾市場。
另一方面,重資產模式的投入人力大,時間長,會使得精品電商的產品品類少,更迭周期過慢,并容易出現與綜合性電商同質化的現象,難以構建除高性價比之外的其他優勢。
短時間內,精品電商難以實現廠商與消費者直連,既缺乏流量,又沒有品類優勢,精品電商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老牌綜合電商和新興流量電商平臺擠壓。
之后,直播的風口扶搖而起,社區團購、社交電商、特價拼團等新玩法爭奇斗艷。直播從流量端改變了傳統的電商銷售模式,讓廠家有機會直面消費者,做自己的品牌;下沉市場的深入,也讓廠商直連消費者的C2M模式開始大放異彩,促進縣域消費的升級。
這些,都與精品電商的愿景有著相似之處,也徹底搶去了精品電商的風頭。
電商行業的競爭,早已進入深水區,而精品電商,似乎還在岸上找不著路。

路在何方?
精品電商前路在何方,也是巨頭們想要知道的。
回歸線下,打造線上+線下的模式,是很多平臺都在進行的嘗試,也或許是一個好方向。
在流量見頂的今天,互聯網平臺將重心從引流轉向留住用戶,要增強用戶的粘性,要凸顯品質提升體驗度,開放線下門店是一個好辦法。
現在,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成為電商行業中新的趨勢。
網易嚴選在2018年就開始布局線下門店,重視場景體驗;小米有家雖然已不再獨立,但用戶和業務還在,也早在同一年布局線下,涵蓋家居、出行、服裝等熱門品類;此前,淘寶新選也同樣選擇了向線下滲透。

此外,精品電商可以從向外服務轉向向內,尤其是對于像淘寶、京東這樣的綜合電商,主抓供應鏈,配合自營業務,扶持自營品牌,也是個不錯的思路,淘寶心選的“升級”,就是一個例子。
再有,精品電商的競爭力,除了高性價比精選好物之外,也應該進一步打造選品上的競爭力,做獨占產品,做出差異化優勢,打開突破口。
要保持精品電商的獨特,無論是升級供應鏈,線上線下融合,還是做獨占產品,都需要時間。短時間內,很難找到一個好的解法。
不過其實,和以往的電商領域相比,精品電商本就是一條比較“慢”的賽道,要做個性化、精細化的市場,要契合消費升級,對平臺的要求本就更高,以往追求“快”的互聯網思維,現在行不通了。
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精品電商可能并不是沒有前路,而是仍處于一個起步階段。或許,跳出之前的互聯網思維,多些耐心,堅持下去構建起供應鏈體系,厚積薄發,也能等來一個春天。
作者:潘多拉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月月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