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雜陳的一周結束了,指數表現非常強勢,上證指數周漲1.39%,深證成指漲4.6%,創業板大漲7.59%!但兩市4000只股票,跑贏指數就1100只。似乎不少投資者會覺得怎么自己沒有感受到這種火熱?其實這都是源自于市場的極端分化,表面上看熱點輪動,其實背后只有核心資產在飛躍。
私募創業導師鄭瑩特別與大家分享生活中的一則投資小故事,從中為大家解密投資中的高低奧妙!
鄭瑩
有一次晚餐結賬的時候,用了支付寶,刷完支付寶之后出于好奇點了一下芝麻信用,發現屬于信用極好。
接著看到一個網商貸的條目,點開一看,原來我可以借2萬元額度。再看看利率,是這樣寫的:日利率(%) 0.0350,可以借12個月,等額本金還款方式,按日計息,可以提前還款,無手續費。
我們習慣于用年化利率來計算事情,一下子看到這個日利率還覺得不太適應,反應不過來,直覺上0.0350這個數字雖然看起來不大,但網商貸肯定不會是做慈善吧。
于是用這個0.035乘以360天,得出12.6這個數字,這就是真正的年化收益率數字:12.6%。也就是說,其實這個網商貸的實際利息是12.6%,只不過用日利率這個小小的數字0.035,讓這個利率看起來不那么驚人。
20000元,存到余額寶里,年化3.5%,一年收益700元。
找網商貸借20000元,年化12.6%,每天付7元,一年付利息2520元。
2520元和700元相差1820元,1820元相對20000元的利率是9.1%,年化9.1%的固定收益,的確是一筆好生意。雖然我覺得12.6%的利率屬于高利率,但既然網商貸這樣寫,那么必然有很多人在借。
股市也要看“智商”?
如果只是因為日利率看起來很低就借錢,這是否反映了一種情況:高智商壓迫低智商?股市里面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在一個大眾參與的市場,依靠知識信息獲取能力、分析能力、心理能力等各種能力博弈獲利的市場,是否也有高智商碾壓低智商的情況?
我想一定有的,要不為何要把一些股民稱為“韭菜”呢?在此,智商不是一個絕對的詞,因為任何人的知識面、視角都有其局限性。只能在自己比較有優勢的領域發揮出優勢作用,顯示出高智商的一面;一旦離開了自己的優勢領域,很可能就成為“低智商”,被碾壓。
講“原則”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那么如何在股市中,避免被“高智商”壓迫呢?有一個辦法或許可行,那就是“講原則”。
講原則,就是遵循一種常識規律行事,嚴格認識自己的不足,真實面對自己的不足,不因為別人的成功案例,或者花言巧語,就抱有幻想,認為自己可以超越常識規律。例如,自己對某只股票完全沒有任何了解,就認為可以通過別人的(尤其是本身也不靠譜的人)吹噓,自己也能由此獲利。這就是不講原則的典型。
大多數的不講原則、講人情、講幻想,都是被碾壓的開始。不過這點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無法避免的,就如12.6%的借款利率,存在即是合理,一定有很多的人必須、馬上、肯定要借,要不然2008年也不會爆發次貸危機,也不會有不少人趁著次貸危機大賺特賺,只能說,這樣的匹配,存在即是合理,永遠不可能被消滅的。
但是,在基金管理領域,卻一定要“講原則”,哪怕是“反人性”,也要堅持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對自己有把握的投資,在策略和紀律范圍之內,放手去做,但是超越自己邊界的,沒有把握的,絕對不允許貿然去做。只有老老實實先講原則,才能在自己優勢區間保持“高智商”行為能力。
我想很多人也都吃過不講原則的虧,因為違反常識規則的事情,多數都包裝著美好的外包裝,但是,不講原則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講原則也許看起來有些較真,但是能屏蔽不少偽裝之徒,發掘到真正合情合理的人和事,這樣才能實現雙贏。投資更是要講原則,投資策略為什么這樣重要,因為至少有了投資策略,就有了投資講原則的基礎。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