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2022年3月 23 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聲明,宣布重新豁免對352項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該新規定將適用于在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之間進口自中國的商品。

我們回憶下90年代的中國,當時美國一制裁,我們的經濟立馬亂,為啥?因為當時經濟十分依賴出口貿易,而且都是單一的低端加工產品,美國一說要制裁,我們紡織業等企業必然是一片慘狀。

2022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5447億美元,增長16.3%;進口4287.5億美元,增長15.5%;貿易順差1159.5億美元,增加19.5%。
- 也就是說,新冠疫情期間,國外大量工廠因為工人離崗間歇停工,中國卻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強大生產能力填補了海外供需缺口,推升中國出口占全球比例一度達到16.7%的歷史新高。
如此說來,貿易戰的關鍵就是產業鏈,而這輪美國在貿易戰中明顯已經處于下風。這也得益于我們堅持“動態清零”,保證產業鏈盡量少受到影響,迅速撲滅境內疫情,恢復生產效率。
當然,我們還可以考慮有步驟地取消出口退稅。因為我國有產業鏈效率優勢,生產成本較低。美國產業鏈不正常,不得不進口我國商品,稅收成本都得由美國人承擔。
- 而我國并不掌握對美出口的主要渠道,且境內生產商、出口商內卷嚴重,利潤下跌。此時,我們可以取消對美國出口退稅,從而將這部分資金截留下來,不但可以彌補財政不足,節約資金還可以用于補貼國內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
最后的話:本來豁免關稅是美國人施壓中國的一張牌,奈何中國就沒搭理,憋不住了只好自己宣布。實際上就是美國自己演了個劇本,自己收場,雖只是部分,但終究會散場。

我們回憶下90年代的中國,當時美國一制裁,我們的經濟立馬亂,為啥?因為當時經濟十分依賴出口貿易,而且都是單一的低端加工產品,美國一說要制裁,我們紡織業等企業必然是一片慘狀。

- 因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主要目標其實就是產業鏈的爭奪。可是,中美兩國的產業鏈結構不同,我們產業鏈完整,抗危機能力強,疫情則是產業鏈競爭的關鍵變量,雙方產業鏈受疫情影響嚴重程度不同,畢竟西方國家維持波段封控,波段生產,產業鏈受影響更大。
根據現有數據的合理假設,新冠后遺癥導致的美國勞動力短缺,可能占全國1060萬個未填補工作崗位的15%。長達數月的勞動力短缺,正在給美國經濟帶來壓力。由于人手不足,小企業正在虧損。
另外一項數據顯示:美國一些農業機械制造商也找不到工人,工廠的工人缺口高達40%。
除了勞動力不足外,美國還面臨供應鏈不穩定,零部件斷貨等問題,經營壓力極大。據CNH工業公司估計,從運費上漲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供應鏈限制,已使公司損失了10億美元。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的一年中,二手車通脹率為37%,而新車價格上漲了12%。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工廠產品的出廠價受限于”動態清零“的中國,根本無法充分上漲。我們再看看最近兩個月的數據:

2022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5447億美元,增長16.3%;進口4287.5億美元,增長15.5%;貿易順差1159.5億美元,增加19.5%。
- 也就是說,新冠疫情期間,國外大量工廠因為工人離崗間歇停工,中國卻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強大生產能力填補了海外供需缺口,推升中國出口占全球比例一度達到16.7%的歷史新高。
如此說來,貿易戰的關鍵就是產業鏈,而這輪美國在貿易戰中明顯已經處于下風。這也得益于我們堅持“動態清零”,保證產業鏈盡量少受到影響,迅速撲滅境內疫情,恢復生產效率。
當然,我們還可以考慮有步驟地取消出口退稅。因為我國有產業鏈效率優勢,生產成本較低。美國產業鏈不正常,不得不進口我國商品,稅收成本都得由美國人承擔。
- 而我國并不掌握對美出口的主要渠道,且境內生產商、出口商內卷嚴重,利潤下跌。此時,我們可以取消對美國出口退稅,從而將這部分資金截留下來,不但可以彌補財政不足,節約資金還可以用于補貼國內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
最后的話:本來豁免關稅是美國人施壓中國的一張牌,奈何中國就沒搭理,憋不住了只好自己宣布。實際上就是美國自己演了個劇本,自己收場,雖只是部分,但終究會散場。

我們回憶下90年代的中國,當時美國一制裁,我們的經濟立馬亂,為啥?因為當時經濟十分依賴出口貿易,而且都是單一的低端加工產品,美國一說要制裁,我們紡織業等企業必然是一片慘狀。

什么叫沉埃難起?反正美聯儲隊長已經跪了,就看美隊來不來了,那就開始豁免關稅吧。
根據數據:中國去年對美出口總額3.7萬億,我們保守平均增加10%的關稅,那就是3700億的稅收。去年全國財政收入20.2萬億,相當于一下多出15%的稅收,補到社保里,60歲以上的建筑工人就可以領退休金退休了。而美國人也減輕了10%的稅收負擔,這也算是雙贏,利好中美雙方。
- 不過,這豁免關稅卻是個雙刃劍,美國人會輕易認輸?想什么呢,黎明前的黑暗不可能這么輕易結束,美國必定還在醞釀什么損招陰招,更大的反撲也許還在后頭。
三、最后,我國只要守住“動態清零”,貿易戰贏面就很大了
我們要知道,中美貿易戰的矛盾,主要有兩個關鍵點:產業鏈的爭奪和疫情對工業效率的影響。而我國只要守住“動態清零”,貿易戰贏面就很大了。

- 因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主要目標其實就是產業鏈的爭奪。可是,中美兩國的產業鏈結構不同,我們產業鏈完整,抗危機能力強,疫情則是產業鏈競爭的關鍵變量,雙方產業鏈受疫情影響嚴重程度不同,畢竟西方國家維持波段封控,波段生產,產業鏈受影響更大。
根據現有數據的合理假設,新冠后遺癥導致的美國勞動力短缺,可能占全國1060萬個未填補工作崗位的15%。長達數月的勞動力短缺,正在給美國經濟帶來壓力。由于人手不足,小企業正在虧損。
另外一項數據顯示:美國一些農業機械制造商也找不到工人,工廠的工人缺口高達40%。
除了勞動力不足外,美國還面臨供應鏈不穩定,零部件斷貨等問題,經營壓力極大。據CNH工業公司估計,從運費上漲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供應鏈限制,已使公司損失了10億美元。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的一年中,二手車通脹率為37%,而新車價格上漲了12%。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工廠產品的出廠價受限于”動態清零“的中國,根本無法充分上漲。我們再看看最近兩個月的數據:

2022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5447億美元,增長16.3%;進口4287.5億美元,增長15.5%;貿易順差1159.5億美元,增加19.5%。
- 也就是說,新冠疫情期間,國外大量工廠因為工人離崗間歇停工,中國卻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強大生產能力填補了海外供需缺口,推升中國出口占全球比例一度達到16.7%的歷史新高。
如此說來,貿易戰的關鍵就是產業鏈,而這輪美國在貿易戰中明顯已經處于下風。這也得益于我們堅持“動態清零”,保證產業鏈盡量少受到影響,迅速撲滅境內疫情,恢復生產效率。
當然,我們還可以考慮有步驟地取消出口退稅。因為我國有產業鏈效率優勢,生產成本較低。美國產業鏈不正常,不得不進口我國商品,稅收成本都得由美國人承擔。
- 而我國并不掌握對美出口的主要渠道,且境內生產商、出口商內卷嚴重,利潤下跌。此時,我們可以取消對美國出口退稅,從而將這部分資金截留下來,不但可以彌補財政不足,節約資金還可以用于補貼國內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
最后的話:本來豁免關稅是美國人施壓中國的一張牌,奈何中國就沒搭理,憋不住了只好自己宣布。實際上就是美國自己演了個劇本,自己收場,雖只是部分,但終究會散場。

我們回憶下90年代的中國,當時美國一制裁,我們的經濟立馬亂,為啥?因為當時經濟十分依賴出口貿易,而且都是單一的低端加工產品,美國一說要制裁,我們紡織業等企業必然是一片慘狀。

- 2008年美國同樣放過水,但當年經濟環境并沒那么糟糕,放水總量也有限,二來得到我們的鼎力相助,結果一通放水之后物價竟然降低了,引得全世界嘖嘖驚奇。
可如今美國經濟已被疫情沖得四分五裂、一團爛泥,兩年間放水量遠超2008,偏偏此時美國跟我們頂著牛,我們不可能再出手相幫了,而且還收緊了出口退稅政策,幫著美國的關稅進一步推高了進口物資的價格。
- 在內憂外患的雙管齊下,美國如何不通脹呢?作為“頂級大聰明”,美國對此看得明明白白,自然想關掉水龍頭,可水一停,美股美債就得“死給你看”,只能又“對外搞爛”,想要炸出別地方的龐大資金、趕到美國來幫它接盤美股美債,結果仍毫無效果,根本沒能榨出多少亞洲資金回流美國,鎩羽而歸。
鎩羽而歸是要付出代價的,美聯儲不得不梗著脖兒一遍遍強調“通脹暫時論”,同時又大開水龍頭加緊放水,于是通脹繼續起飛。今年3月只能開啟加息。
- 以前美聯儲豪橫異常,加息從不帶猶豫的,一口氣加到5%都是小菜一碟;如今美聯儲變身保姆,每哭一嗓子它就得抖三抖,那小心翼翼躡手躡腳的架勢,嘖嘖嘖。

什么叫沉埃難起?反正美聯儲隊長已經跪了,就看美隊來不來了,那就開始豁免關稅吧。
根據數據:中國去年對美出口總額3.7萬億,我們保守平均增加10%的關稅,那就是3700億的稅收。去年全國財政收入20.2萬億,相當于一下多出15%的稅收,補到社保里,60歲以上的建筑工人就可以領退休金退休了。而美國人也減輕了10%的稅收負擔,這也算是雙贏,利好中美雙方。
- 不過,這豁免關稅卻是個雙刃劍,美國人會輕易認輸?想什么呢,黎明前的黑暗不可能這么輕易結束,美國必定還在醞釀什么損招陰招,更大的反撲也許還在后頭。
三、最后,我國只要守住“動態清零”,貿易戰贏面就很大了
我們要知道,中美貿易戰的矛盾,主要有兩個關鍵點:產業鏈的爭奪和疫情對工業效率的影響。而我國只要守住“動態清零”,貿易戰贏面就很大了。

- 因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主要目標其實就是產業鏈的爭奪??墒?,中美兩國的產業鏈結構不同,我們產業鏈完整,抗危機能力強,疫情則是產業鏈競爭的關鍵變量,雙方產業鏈受疫情影響嚴重程度不同,畢竟西方國家維持波段封控,波段生產,產業鏈受影響更大。
根據現有數據的合理假設,新冠后遺癥導致的美國勞動力短缺,可能占全國1060萬個未填補工作崗位的15%。長達數月的勞動力短缺,正在給美國經濟帶來壓力。由于人手不足,小企業正在虧損。
另外一項數據顯示:美國一些農業機械制造商也找不到工人,工廠的工人缺口高達40%。
除了勞動力不足外,美國還面臨供應鏈不穩定,零部件斷貨等問題,經營壓力極大。據CNH工業公司估計,從運費上漲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供應鏈限制,已使公司損失了10億美元。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的一年中,二手車通脹率為37%,而新車價格上漲了12%。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工廠產品的出廠價受限于”動態清零“的中國,根本無法充分上漲。我們再看看最近兩個月的數據:

2022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5447億美元,增長16.3%;進口4287.5億美元,增長15.5%;貿易順差1159.5億美元,增加19.5%。
- 也就是說,新冠疫情期間,國外大量工廠因為工人離崗間歇停工,中國卻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強大生產能力填補了海外供需缺口,推升中國出口占全球比例一度達到16.7%的歷史新高。
如此說來,貿易戰的關鍵就是產業鏈,而這輪美國在貿易戰中明顯已經處于下風。這也得益于我們堅持“動態清零”,保證產業鏈盡量少受到影響,迅速撲滅境內疫情,恢復生產效率。
當然,我們還可以考慮有步驟地取消出口退稅。因為我國有產業鏈效率優勢,生產成本較低。美國產業鏈不正常,不得不進口我國商品,稅收成本都得由美國人承擔。
- 而我國并不掌握對美出口的主要渠道,且境內生產商、出口商內卷嚴重,利潤下跌。此時,我們可以取消對美國出口退稅,從而將這部分資金截留下來,不但可以彌補財政不足,節約資金還可以用于補貼國內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
最后的話:本來豁免關稅是美國人施壓中國的一張牌,奈何中國就沒搭理,憋不住了只好自己宣布。實際上就是美國自己演了個劇本,自己收場,雖只是部分,但終究會散場。

我們回憶下90年代的中國,當時美國一制裁,我們的經濟立馬亂,為啥?因為當時經濟十分依賴出口貿易,而且都是單一的低端加工產品,美國一說要制裁,我們紡織業等企業必然是一片慘狀。

新官若直接把政策豁免肯定不好,所以必須要走申請流程,而且是讓大家來申請。于是戴琪就發了個帖子,讓商家自己來申請,陳述你想豁免的理由。
同時,她也說了,豁免只有幾種情況才可能審批,那就是這東西只有中國有、這東西加稅了對美國損害嚴重和這東西雖然沒啥特別、但這幾年已爭取往中國之外遷移的。
-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你買美國貨。如今正式宣布,從549種縮減到352種,其實是一種鷹派的表現;但續期了豁免,其實又是對鴿派的示好。所以戴琪其實也在玩平衡權術。
二、不問可知,這352項,肯定是居民大量消費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為主
這兩年,美國被疫情折騰得死去活來,拼命大放水才勉強撐住一口氣,結果人還沒下病床,這通脹就已經飛起。截至2022年2月,在過去12個月內,美國通脹率高達7.9%,創下40年來最高記錄。

- 2008年美國同樣放過水,但當年經濟環境并沒那么糟糕,放水總量也有限,二來得到我們的鼎力相助,結果一通放水之后物價竟然降低了,引得全世界嘖嘖驚奇。
可如今美國經濟已被疫情沖得四分五裂、一團爛泥,兩年間放水量遠超2008,偏偏此時美國跟我們頂著牛,我們不可能再出手相幫了,而且還收緊了出口退稅政策,幫著美國的關稅進一步推高了進口物資的價格。
- 在內憂外患的雙管齊下,美國如何不通脹呢?作為“頂級大聰明”,美國對此看得明明白白,自然想關掉水龍頭,可水一停,美股美債就得“死給你看”,只能又“對外搞爛”,想要炸出別地方的龐大資金、趕到美國來幫它接盤美股美債,結果仍毫無效果,根本沒能榨出多少亞洲資金回流美國,鎩羽而歸。
鎩羽而歸是要付出代價的,美聯儲不得不梗著脖兒一遍遍強調“通脹暫時論”,同時又大開水龍頭加緊放水,于是通脹繼續起飛。今年3月只能開啟加息。
- 以前美聯儲豪橫異常,加息從不帶猶豫的,一口氣加到5%都是小菜一碟;如今美聯儲變身保姆,每哭一嗓子它就得抖三抖,那小心翼翼躡手躡腳的架勢,嘖嘖嘖。

什么叫沉埃難起?反正美聯儲隊長已經跪了,就看美隊來不來了,那就開始豁免關稅吧。
根據數據:中國去年對美出口總額3.7萬億,我們保守平均增加10%的關稅,那就是3700億的稅收。去年全國財政收入20.2萬億,相當于一下多出15%的稅收,補到社保里,60歲以上的建筑工人就可以領退休金退休了。而美國人也減輕了10%的稅收負擔,這也算是雙贏,利好中美雙方。
- 不過,這豁免關稅卻是個雙刃劍,美國人會輕易認輸?想什么呢,黎明前的黑暗不可能這么輕易結束,美國必定還在醞釀什么損招陰招,更大的反撲也許還在后頭。
三、最后,我國只要守住“動態清零”,貿易戰贏面就很大了
我們要知道,中美貿易戰的矛盾,主要有兩個關鍵點:產業鏈的爭奪和疫情對工業效率的影響。而我國只要守住“動態清零”,貿易戰贏面就很大了。

- 因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主要目標其實就是產業鏈的爭奪??墒牵忻纼蓢漠a業鏈結構不同,我們產業鏈完整,抗危機能力強,疫情則是產業鏈競爭的關鍵變量,雙方產業鏈受疫情影響嚴重程度不同,畢竟西方國家維持波段封控,波段生產,產業鏈受影響更大。
根據現有數據的合理假設,新冠后遺癥導致的美國勞動力短缺,可能占全國1060萬個未填補工作崗位的15%。長達數月的勞動力短缺,正在給美國經濟帶來壓力。由于人手不足,小企業正在虧損。
另外一項數據顯示:美國一些農業機械制造商也找不到工人,工廠的工人缺口高達40%。
除了勞動力不足外,美國還面臨供應鏈不穩定,零部件斷貨等問題,經營壓力極大。據CNH工業公司估計,從運費上漲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供應鏈限制,已使公司損失了10億美元。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的一年中,二手車通脹率為37%,而新車價格上漲了12%。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工廠產品的出廠價受限于”動態清零“的中國,根本無法充分上漲。我們再看看最近兩個月的數據:

2022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5447億美元,增長16.3%;進口4287.5億美元,增長15.5%;貿易順差1159.5億美元,增加19.5%。
- 也就是說,新冠疫情期間,國外大量工廠因為工人離崗間歇停工,中國卻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強大生產能力填補了海外供需缺口,推升中國出口占全球比例一度達到16.7%的歷史新高。
如此說來,貿易戰的關鍵就是產業鏈,而這輪美國在貿易戰中明顯已經處于下風。這也得益于我們堅持“動態清零”,保證產業鏈盡量少受到影響,迅速撲滅境內疫情,恢復生產效率。
當然,我們還可以考慮有步驟地取消出口退稅。因為我國有產業鏈效率優勢,生產成本較低。美國產業鏈不正常,不得不進口我國商品,稅收成本都得由美國人承擔。
- 而我國并不掌握對美出口的主要渠道,且境內生產商、出口商內卷嚴重,利潤下跌。此時,我們可以取消對美國出口退稅,從而將這部分資金截留下來,不但可以彌補財政不足,節約資金還可以用于補貼國內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
最后的話:本來豁免關稅是美國人施壓中國的一張牌,奈何中國就沒搭理,憋不住了只好自己宣布。實際上就是美國自己演了個劇本,自己收場,雖只是部分,但終究會散場。

我們回憶下90年代的中國,當時美國一制裁,我們的經濟立馬亂,為啥?因為當時經濟十分依賴出口貿易,而且都是單一的低端加工產品,美國一說要制裁,我們紡織業等企業必然是一片慘狀。

- 當初貿易戰主要方式,除制裁許多我國高新科技公司外,便是使用美國301條款,對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進行懲罰性關稅的加增,最高25%。
全部301制裁的商品分為四個列表總量四萬種,包含了幾乎全部中國的出口商品。但是,特朗普發現,有兩類商品,加征了也沒啥好處:
一是醫療商品,特別是新冠疫情后大量的口罩、紗布、呼吸機組件等,總量大概99種;
二是美國不生產,但生活急需的商品,如手提袋、清潔液、電機、塑料制品等,總量大概549種。
- 于是,特朗普又對部分關稅進行了豁免,這些商品就是上面所說的兩大類。那么,如今重新宣布豁免又是什么意思?很簡單,上面所說的豁免,是有有效期的。醫療商品的豁免,到去年11月到期;而第二大類別必需品豁免,到20年底就全部到期了。
當初,正好碰到美國政府換屆,本來應該續期的豁免就被耽擱下來。換屆完成后,開始正式考慮續期事情。這是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負責,新任貿易代表叫戴琪,美籍華裔、在國內中山大學教過書。

新官若直接把政策豁免肯定不好,所以必須要走申請流程,而且是讓大家來申請。于是戴琪就發了個帖子,讓商家自己來申請,陳述你想豁免的理由。
同時,她也說了,豁免只有幾種情況才可能審批,那就是這東西只有中國有、這東西加稅了對美國損害嚴重和這東西雖然沒啥特別、但這幾年已爭取往中國之外遷移的。
-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你買美國貨。如今正式宣布,從549種縮減到352種,其實是一種鷹派的表現;但續期了豁免,其實又是對鴿派的示好。所以戴琪其實也在玩平衡權術。
二、不問可知,這352項,肯定是居民大量消費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為主
這兩年,美國被疫情折騰得死去活來,拼命大放水才勉強撐住一口氣,結果人還沒下病床,這通脹就已經飛起。截至2022年2月,在過去12個月內,美國通脹率高達7.9%,創下40年來最高記錄。

- 2008年美國同樣放過水,但當年經濟環境并沒那么糟糕,放水總量也有限,二來得到我們的鼎力相助,結果一通放水之后物價竟然降低了,引得全世界嘖嘖驚奇。
可如今美國經濟已被疫情沖得四分五裂、一團爛泥,兩年間放水量遠超2008,偏偏此時美國跟我們頂著牛,我們不可能再出手相幫了,而且還收緊了出口退稅政策,幫著美國的關稅進一步推高了進口物資的價格。
- 在內憂外患的雙管齊下,美國如何不通脹呢?作為“頂級大聰明”,美國對此看得明明白白,自然想關掉水龍頭,可水一停,美股美債就得“死給你看”,只能又“對外搞爛”,想要炸出別地方的龐大資金、趕到美國來幫它接盤美股美債,結果仍毫無效果,根本沒能榨出多少亞洲資金回流美國,鎩羽而歸。
鎩羽而歸是要付出代價的,美聯儲不得不梗著脖兒一遍遍強調“通脹暫時論”,同時又大開水龍頭加緊放水,于是通脹繼續起飛。今年3月只能開啟加息。
- 以前美聯儲豪橫異常,加息從不帶猶豫的,一口氣加到5%都是小菜一碟;如今美聯儲變身保姆,每哭一嗓子它就得抖三抖,那小心翼翼躡手躡腳的架勢,嘖嘖嘖。

什么叫沉埃難起?反正美聯儲隊長已經跪了,就看美隊來不來了,那就開始豁免關稅吧。
根據數據:中國去年對美出口總額3.7萬億,我們保守平均增加10%的關稅,那就是3700億的稅收。去年全國財政收入20.2萬億,相當于一下多出15%的稅收,補到社保里,60歲以上的建筑工人就可以領退休金退休了。而美國人也減輕了10%的稅收負擔,這也算是雙贏,利好中美雙方。
- 不過,這豁免關稅卻是個雙刃劍,美國人會輕易認輸?想什么呢,黎明前的黑暗不可能這么輕易結束,美國必定還在醞釀什么損招陰招,更大的反撲也許還在后頭。
三、最后,我國只要守住“動態清零”,貿易戰贏面就很大了
我們要知道,中美貿易戰的矛盾,主要有兩個關鍵點:產業鏈的爭奪和疫情對工業效率的影響。而我國只要守住“動態清零”,貿易戰贏面就很大了。

- 因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主要目標其實就是產業鏈的爭奪??墒牵忻纼蓢漠a業鏈結構不同,我們產業鏈完整,抗危機能力強,疫情則是產業鏈競爭的關鍵變量,雙方產業鏈受疫情影響嚴重程度不同,畢竟西方國家維持波段封控,波段生產,產業鏈受影響更大。
根據現有數據的合理假設,新冠后遺癥導致的美國勞動力短缺,可能占全國1060萬個未填補工作崗位的15%。長達數月的勞動力短缺,正在給美國經濟帶來壓力。由于人手不足,小企業正在虧損。
另外一項數據顯示:美國一些農業機械制造商也找不到工人,工廠的工人缺口高達40%。
除了勞動力不足外,美國還面臨供應鏈不穩定,零部件斷貨等問題,經營壓力極大。據CNH工業公司估計,從運費上漲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供應鏈限制,已使公司損失了10億美元。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的一年中,二手車通脹率為37%,而新車價格上漲了12%。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工廠產品的出廠價受限于”動態清零“的中國,根本無法充分上漲。我們再看看最近兩個月的數據:

2022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5447億美元,增長16.3%;進口4287.5億美元,增長15.5%;貿易順差1159.5億美元,增加19.5%。
- 也就是說,新冠疫情期間,國外大量工廠因為工人離崗間歇停工,中國卻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強大生產能力填補了海外供需缺口,推升中國出口占全球比例一度達到16.7%的歷史新高。
如此說來,貿易戰的關鍵就是產業鏈,而這輪美國在貿易戰中明顯已經處于下風。這也得益于我們堅持“動態清零”,保證產業鏈盡量少受到影響,迅速撲滅境內疫情,恢復生產效率。
當然,我們還可以考慮有步驟地取消出口退稅。因為我國有產業鏈效率優勢,生產成本較低。美國產業鏈不正常,不得不進口我國商品,稅收成本都得由美國人承擔。
- 而我國并不掌握對美出口的主要渠道,且境內生產商、出口商內卷嚴重,利潤下跌。此時,我們可以取消對美國出口退稅,從而將這部分資金截留下來,不但可以彌補財政不足,節約資金還可以用于補貼國內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
最后的話:本來豁免關稅是美國人施壓中國的一張牌,奈何中國就沒搭理,憋不住了只好自己宣布。實際上就是美國自己演了個劇本,自己收場,雖只是部分,但終究會散場。

我們回憶下90年代的中國,當時美國一制裁,我們的經濟立馬亂,為啥?因為當時經濟十分依賴出口貿易,而且都是單一的低端加工產品,美國一說要制裁,我們紡織業等企業必然是一片慘狀。

如今看來,貿易戰的主要目標,美國人一個都沒達成。同時,這又似乎狠狠地打了那些“加息和美元回流包治百病”的臉。那么,我們該如何來理解這一宣布呢?
一、既鷹派又是對鴿派的示好,戴琪其實也在玩平衡權術
這次的關稅豁免到底是怎么回事?2018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正式對我國發起貿易戰,這個大家都知道了。

- 當初貿易戰主要方式,除制裁許多我國高新科技公司外,便是使用美國301條款,對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進行懲罰性關稅的加增,最高25%。
全部301制裁的商品分為四個列表總量四萬種,包含了幾乎全部中國的出口商品。但是,特朗普發現,有兩類商品,加征了也沒啥好處:
一是醫療商品,特別是新冠疫情后大量的口罩、紗布、呼吸機組件等,總量大概99種;
二是美國不生產,但生活急需的商品,如手提袋、清潔液、電機、塑料制品等,總量大概549種。
- 于是,特朗普又對部分關稅進行了豁免,這些商品就是上面所說的兩大類。那么,如今重新宣布豁免又是什么意思?很簡單,上面所說的豁免,是有有效期的。醫療商品的豁免,到去年11月到期;而第二大類別必需品豁免,到20年底就全部到期了。
當初,正好碰到美國政府換屆,本來應該續期的豁免就被耽擱下來。換屆完成后,開始正式考慮續期事情。這是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負責,新任貿易代表叫戴琪,美籍華裔、在國內中山大學教過書。

新官若直接把政策豁免肯定不好,所以必須要走申請流程,而且是讓大家來申請。于是戴琪就發了個帖子,讓商家自己來申請,陳述你想豁免的理由。
同時,她也說了,豁免只有幾種情況才可能審批,那就是這東西只有中國有、這東西加稅了對美國損害嚴重和這東西雖然沒啥特別、但這幾年已爭取往中國之外遷移的。
-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你買美國貨。如今正式宣布,從549種縮減到352種,其實是一種鷹派的表現;但續期了豁免,其實又是對鴿派的示好。所以戴琪其實也在玩平衡權術。
二、不問可知,這352項,肯定是居民大量消費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為主
這兩年,美國被疫情折騰得死去活來,拼命大放水才勉強撐住一口氣,結果人還沒下病床,這通脹就已經飛起。截至2022年2月,在過去12個月內,美國通脹率高達7.9%,創下40年來最高記錄。

- 2008年美國同樣放過水,但當年經濟環境并沒那么糟糕,放水總量也有限,二來得到我們的鼎力相助,結果一通放水之后物價竟然降低了,引得全世界嘖嘖驚奇。
可如今美國經濟已被疫情沖得四分五裂、一團爛泥,兩年間放水量遠超2008,偏偏此時美國跟我們頂著牛,我們不可能再出手相幫了,而且還收緊了出口退稅政策,幫著美國的關稅進一步推高了進口物資的價格。
- 在內憂外患的雙管齊下,美國如何不通脹呢?作為“頂級大聰明”,美國對此看得明明白白,自然想關掉水龍頭,可水一停,美股美債就得“死給你看”,只能又“對外搞爛”,想要炸出別地方的龐大資金、趕到美國來幫它接盤美股美債,結果仍毫無效果,根本沒能榨出多少亞洲資金回流美國,鎩羽而歸。
鎩羽而歸是要付出代價的,美聯儲不得不梗著脖兒一遍遍強調“通脹暫時論”,同時又大開水龍頭加緊放水,于是通脹繼續起飛。今年3月只能開啟加息。
- 以前美聯儲豪橫異常,加息從不帶猶豫的,一口氣加到5%都是小菜一碟;如今美聯儲變身保姆,每哭一嗓子它就得抖三抖,那小心翼翼躡手躡腳的架勢,嘖嘖嘖。

什么叫沉埃難起?反正美聯儲隊長已經跪了,就看美隊來不來了,那就開始豁免關稅吧。
根據數據:中國去年對美出口總額3.7萬億,我們保守平均增加10%的關稅,那就是3700億的稅收。去年全國財政收入20.2萬億,相當于一下多出15%的稅收,補到社保里,60歲以上的建筑工人就可以領退休金退休了。而美國人也減輕了10%的稅收負擔,這也算是雙贏,利好中美雙方。
- 不過,這豁免關稅卻是個雙刃劍,美國人會輕易認輸?想什么呢,黎明前的黑暗不可能這么輕易結束,美國必定還在醞釀什么損招陰招,更大的反撲也許還在后頭。
三、最后,我國只要守住“動態清零”,貿易戰贏面就很大了
我們要知道,中美貿易戰的矛盾,主要有兩個關鍵點:產業鏈的爭奪和疫情對工業效率的影響。而我國只要守住“動態清零”,貿易戰贏面就很大了。

- 因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主要目標其實就是產業鏈的爭奪。可是,中美兩國的產業鏈結構不同,我們產業鏈完整,抗危機能力強,疫情則是產業鏈競爭的關鍵變量,雙方產業鏈受疫情影響嚴重程度不同,畢竟西方國家維持波段封控,波段生產,產業鏈受影響更大。
根據現有數據的合理假設,新冠后遺癥導致的美國勞動力短缺,可能占全國1060萬個未填補工作崗位的15%。長達數月的勞動力短缺,正在給美國經濟帶來壓力。由于人手不足,小企業正在虧損。
另外一項數據顯示:美國一些農業機械制造商也找不到工人,工廠的工人缺口高達40%。
除了勞動力不足外,美國還面臨供應鏈不穩定,零部件斷貨等問題,經營壓力極大。據CNH工業公司估計,從運費上漲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供應鏈限制,已使公司損失了10億美元。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的一年中,二手車通脹率為37%,而新車價格上漲了12%。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工廠產品的出廠價受限于”動態清零“的中國,根本無法充分上漲。我們再看看最近兩個月的數據:

2022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5447億美元,增長16.3%;進口4287.5億美元,增長15.5%;貿易順差1159.5億美元,增加19.5%。
- 也就是說,新冠疫情期間,國外大量工廠因為工人離崗間歇停工,中國卻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強大生產能力填補了海外供需缺口,推升中國出口占全球比例一度達到16.7%的歷史新高。
如此說來,貿易戰的關鍵就是產業鏈,而這輪美國在貿易戰中明顯已經處于下風。這也得益于我們堅持“動態清零”,保證產業鏈盡量少受到影響,迅速撲滅境內疫情,恢復生產效率。
當然,我們還可以考慮有步驟地取消出口退稅。因為我國有產業鏈效率優勢,生產成本較低。美國產業鏈不正常,不得不進口我國商品,稅收成本都得由美國人承擔。
- 而我國并不掌握對美出口的主要渠道,且境內生產商、出口商內卷嚴重,利潤下跌。此時,我們可以取消對美國出口退稅,從而將這部分資金截留下來,不但可以彌補財政不足,節約資金還可以用于補貼國內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
最后的話:本來豁免關稅是美國人施壓中國的一張牌,奈何中國就沒搭理,憋不住了只好自己宣布。實際上就是美國自己演了個劇本,自己收場,雖只是部分,但終究會散場。

我們回憶下90年代的中國,當時美國一制裁,我們的經濟立馬亂,為啥?因為當時經濟十分依賴出口貿易,而且都是單一的低端加工產品,美國一說要制裁,我們紡織業等企業必然是一片慘狀。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