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社會消費角度
先從整個社會經濟角度來考慮。之前一直有一種說法,這種說法認為雙十一之類的促銷活動可以拉動社會消費,這是完全是一種錯誤言論。
實際上,不管國內的促銷活動還是國外的促銷活動,對于社會消費的拉動幾乎為零。這種活動只不過是將活動之前和活動之后一段時間內的消費集中在某一天或者某兩天爆發,它只是做了時間上的轉移,并沒有做總量的增加,對于沒有需要的人再降價也不會買。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雙十一肯定不是整個社會消費的狂歡節。
02 | 消費者角度
首先,我們假設,雙十一之類的活動確實降價了,而不是假降價。那么,消費者需要將一段時間之內的需求集中在某一個時間點釋放出來,需要忍耐一段時間,但是由于到手價格的降低,消費者的幸福指數還是略有提高的。
可是,我們再想一下。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當中,會有大量的平臺去填補各個生態位,大量的同類產品商家去競爭,滿足各種用戶群需求。在自由市場下,利潤會無限趨近于社會平均值。消費者可以享受到的紅利主要來自于這種市場競爭,其次才來自于雙十一。而且這種幸福的提高也是極其有限的,說狂歡節算不上吧。
03 | 電商賣家角度
上面已經說過了,雙十一對于全年實際銷量的幫助不大,活動只是對銷量進行了時間轉移,所以電商賣家的銷售量全年沒有變化,如果沒有類似的活動,我們只不過是將銷量平攤在其他時間而已。
另外,廣大賣家還需要忍受促銷活動之前和之后一段時間的銷量低迷期,這嚴重打亂了銷售節奏。
還有一點,資金占壓。不管是國內的雙十一還是國外的雙十一,為了在出單之后立刻可以把貨發給消費者,賣家都要自掏腰包提前屯貨,而且數量比平比平時多的多。大量的現金變成了庫存,這對商家而言是巨大的風險,一旦大促當中出現問題,或許就要虧本清貨,甚至資金鏈斷裂,這個不是開玩笑的。

王同學現身說法,前一段時間——11月底,12月初——王同學參加了美國的雙十一,期間有兩場活動。費用方面,報名促銷活動有報名費,活動當天還需要有大量廣告費用支出,參加活動時產品價格最高只能是平時的80%,最后王同學自己算了一下賬,雖然賣出去了很多產品,但是自己賺到的錢很少,大錢都被平臺賺走了。更重要的是,王同學漏算了一點——倉儲費,與國內不同的是,如果要參加美國的雙十一活動,需要賣家自己花錢,提前把貨發到美國的倉庫里邊,等到客戶下單之后,直接派送到客戶指定地址,這樣可以縮短客戶收到貨的時間。但是每年年底,10月,11月,12月,這三個月倉儲費是平時的三倍,王同學為了參加活動,提前讓貨物入倉,導致這兩個月的倉儲費是平時的8到9倍。最后,參加活動的幾款產品,基本是白忙活一場,完全給平臺打工。
王同學的另外一個小店鋪也有賣一款和自己參加活動的主力店鋪完全一樣的產品,小店鋪沒有參加活動,算了一下賬,小店鋪沒有壓貨,沒有報名活動,沒有忙前忙后,稍微蹭一波活動的流量,賺的反而比參加活動的產品還要多,我忙死忙活,為什么呀?
當然,這種活動也是有賣家可以賺到很多錢的。頭部的品牌賣家可以,第一,產品有品牌溢價,毛利夠高; 第二,產品銷量平時就很大,活動期間再增加5~10倍,報名費之類的就不算什么了;第三,他們可以通過廣告搶走大部分流量,賣同樣產品的商家,如果不參加活動,這些頭部賣家就可以進一步拉開和對手的排名; 但是,王同學才能夠代表最廣大的普通賣家。
04 | 物流公司角度
雙十一期間,物流公司訂單多到接不完,他們會開心嗎?當然不會,還是第一點所說的,這些訂單本身是可以均攤到各個時間段的,可是非要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迅速的派送,沒日沒夜加班,還產生了大量的錯誤派送。雙十一絕對不是物流公司的狂歡節,對于物流公司基層員工而言,簡直是噩夢。

通過對廣大電商賣家和物流公司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起碼的結論。暴漲暴跌對于實際的參與者而言,需要他們調動自己的資源,去配合這種暴漲暴跌的趨勢,這是非常累,也非常有風險的一件事情。就像我們在長跑的時候,如果是勻速向前跑,我們感覺不會太累,而如果一會兒加速跑,一會兒減速跑,我們就會感覺非常累。對于實際操作者而言,平穩的前進或者是穩中緩增的前進是最好的狀態。
暴漲暴跌會產生一件事情,那就是新聞的傳播,新聞總是喜歡傳播不尋常的事情,新聞中的被報道者增加了曝光機會,他們是受益者。
05 | 平臺方角度
平臺方毫無疑問是新聞事件的受益者,平臺獲得了大量的曝光。
其次,平臺方還獲得了大量的廣告收入和活動的報名費收入。
最后,如果某家平臺不做活動,其他平臺會做,平臺之間也是相互競爭的,有些平臺可以借此機會拉開與其他平臺的距離。
當然,平臺方也是要承擔一些成本的,比如說,他們需要提前將活動計劃告知買家和賣家,其中涉及到相當一部分的線下廣告費用。
另外要保證在大促期間流量暴漲之時,自己的服務器不宕機,服務器的維護也是費用。
最后,對于國外的雙十一,他們倉庫也需要應對突然暴漲的訂單量,倉庫的運轉維護壓力也不小。
分析完以上利弊之后,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答案其實很明顯,肯定是利大于弊,因為活動是平臺方辦的,沒人逼他,如果收益為負,他們就不會再做了。既然一直在做,那一定是利大于弊。
我們想清楚這些問題,是為了明確自己的位置和目標位置,從而擺正自己的態度,做出符合自己的選擇。我們最后的結論是,雙十一是部分平臺方和部分有實力應對暴漲暴跌的品牌賣家的狂歡節,對于其他人,都不是。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