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跨語言無障礙溝通,是人們長久以來的夢想。自2011年上線首款產品至今,百度翻譯已經走過十個年頭。12月22日,百度翻譯首次公布十年成績單:
十年來,從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多策略融合機器翻譯到率先發布大規模神經網絡翻譯系統,從中英翻譯到支持200多種語言互譯,從單一文本翻譯到融合語言、語音和圖像的跨模態翻譯,以及翻譯APP、AI同傳、開放平臺等全面豐富的產品矩陣;十年來,領域翻譯準確率90%以上,語言數量擴大了100倍,翻譯方向增長了20000多倍,日均翻譯量超千億字符,服務50多萬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開發者,較十年前增長了130倍。
百度翻譯始終把握并引領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推動機器翻譯技術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百度翻譯的年度翻譯熱詞,也折射著中國對外溝通交流的時代縮影。
技術創新層面,2015年5月,百度發布全球首個互聯網神經網絡翻譯系統,攻克多項國際公認技術難題,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了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的大規模產業應用。領先谷歌16個月,引領機器翻譯產業化實現了從統計機器翻譯(SMT)到神經網絡機器翻譯(NMT)的跨越。
歷經十年核心技術攻關,翻譯質量提升了30個百分點;在新聞、科技文獻等領域翻譯上,翻譯準確度達到90%以上。相關成果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語言數量層面,百度翻譯從上線之初支持中、英兩種語言互譯,到全球率先實現200種語言互譯,十年間支持的語言數量增長了100倍,翻譯方向增長了20000多倍,覆蓋全球99%的人口,讓人類自由交流的夢想照進現實。這背后得益于百度翻譯克服語言資源稀缺、分布不均等難題,建立了多語言翻譯統一框架,提升多語言翻譯質量和效率,并大幅降低部署成本。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RCEP自貿協定簽署、國家強調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時代背景下,百度的多語言翻譯,促進語言互通,助力我國的高水平開放。
翻譯形式及模態層面,十年間,百度翻譯融合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計算機視覺等AI技術,從最初支持文本的單一模態翻譯,擴展為語音翻譯、拍照翻譯、視頻翻譯等跨模態翻譯,翻譯場景不斷豐富。
其中最典型的場景就是機器同傳。百度率先提出了“語義單元”驅動的機器同聲傳譯模型,解決了翻譯質量和同傳時延難以兼顧的難題,研發了高質量、低時延的機器同傳系統,翻譯準確率超過80%,平均時間延遲3秒,媲美人類同傳。成功應用于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大型會議。
產品層面,經過十年,百度翻譯現已形成包括翻譯PC版、翻譯APP、AI同傳會議版、同傳助手、小程序以及翻譯開放平臺等全面的產品矩陣。近日,百度翻譯全新發布APP 10.0版本,推出全場景、跨平臺、跨模態AI同傳服務等,產業矩陣進一步豐富。

近年來,翻譯需求井噴式爆發,機器翻譯進入了翻譯大生產時代。百度翻譯每天翻譯超千億字符,相比十年前,日均翻譯字符量擴大了10萬倍。通過百度翻譯開放平臺,累計支持50多萬機構和個人開發者,對比十年前,數量增長130倍,廣泛服務于能源、通信、政務、新聞、金融等30多個重要領域。百度翻譯已經成為全球跨語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平臺。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全球互聯互通更是大勢所趨。百度翻譯的十年發展歷程,折射著中國對外開放交流的時代縮影,詮釋著中國科技自主創新的活力和實力。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