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概念可能沒法給你一個準確的定義,也不算什么干貨教程,就聊一下自己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做個參考就行。
聊這個事情個人覺得沒必要搞得那么負責,就想明白幾個問題就得了:
1、怎么理解私域流量這種運營方式
2、私域流量運營在那些情況下可行,那些情況下做不了
3、是不是一定要做私域流量
那就一個一個聊。

1、怎么理解私域流量這種運營方式
首先并不是很認同現在主流對私域流量的解釋,過于片面且功利性了。至于這個功利性看怎么理解,理解成急于變現也好,理解成費盡心機的拉企業家買課程也好。
兩種都不太厚道。
現在主流對私域流量的理解可以簡單概括為:從綜合性平臺也就是所謂的公域,把用戶或潛在用戶網騙進另一個由企業主導的平臺,也就是所謂的私域,然后對用戶進行多次收割。
在這個邏輯之下,企業希望通過對用戶的強行圈養實現復利銷售。但是這個模式從根本上就是個涸澤而漁,殺雞取卵的玩法。
道理很簡單,想讓用戶多次消費需要滿足兩個前提:商品的稀缺性和價格的誘惑力。

也就是說,要么你的東西市場上獨此一份,用戶必須從你這里購買。要么你的價格打破市場正常價格,對用戶來說足夠實惠。
但是,第一種條件幾乎是不可滿足的。如今工業制造的水準之高,獨此一份的商品幾乎不存在了,你有的,其他家也有。
于是只能從第二條路下手,依靠做活動、發福利、降價來拉攏消費者購買。這對商家來說當然也有利潤,但是利潤會變得越來越薄。
另外,降價是最容易學的營銷手段,大家都在這么做,都在降價,既然價格不可控,那就只能在商品質量上操作一下。
于是,群魔亂舞的降價,群魔亂舞的工業垃圾生產。

最后把自己玩死了,品牌影響力沒了、產品口碑沒了,靠降價促銷流水確實挺大,利潤卻沒賺到幾個。
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多了,多少大廠做活動,一場幾十萬的銷售流水,最后的利潤給工人發工資都不夠的?
所以個人對私域流量的理解是,不應該過分關注用戶所在渠道,而是應該建立用戶對品牌本身的依賴性。
簡單來說,這個用戶是關注了我的知乎,還是抖音,這對我并不重要,我沒必要非要把抖音的用戶搞到知乎上覺得這就是私域,只要用戶每天愿意看我輸出的內容,還認可我的品牌文化,那他就是我的忠實用戶。

比如我是賣礦泉水的,用戶天天都愿意看我的小視頻,那在價格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我不太相信他去超市買水的時候會選擇另一個品牌。
當商品本身差異越來越小的時候,競爭的核心點在于爭奪用戶對品牌的依賴性,而不是強制用戶按照你設定的路線生存。
那只能無限降低用戶的生命周期。
私域,重點在于建立品牌文化的認知,而不是撮一堆人扯破嗓子喊打折促銷優惠送福利。
2、私域流量運營在那些情況下可行,那些情況下做不了
那順著上面的思路看,能不能做私域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私域是基于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和依賴性,那不打算做品牌的當然就沒辦法做私域,因為用戶對你的認知沒有依托的東西。
比如一些短平快的行業、做短線生意的、做高客訴行業的,都沒辦法做私域,私域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個好選擇,只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這里可以聊一下做綜合性產品或者多品牌的銷售商家,這種是可以做私域的,只不過這個時候你的用戶的認知不是建立在單一品牌上,而是建立在某一個人設或者是對平臺的認知。
比如京東、淘寶、拼多多等等,用戶相信的不是里面的某一個品牌,而是這個電商平臺本身。再比如直播的頭部主播,用戶相信的也不是他賣的某一個品牌,而是基于這個人本身。
這里就看怎么理解品牌這個詞,品牌可以是一個具體的商標,也可以是一個人,甚至一個虛擬的形象。這個形象你可以把它叫IP,它有文化、有風格、有調性,但不是某一個具體的商品。
私域也好,什么別的域也罷,人與人之間最穩固的關系永遠不是靠物質作為紐帶的,而是靠歸屬感,歸屬感,就是文化。
3、是不是一定要做私域流量
聊到這里現在,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當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要做私域。或者說,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要做社群。
有時候把用戶聚攏到一起不是個好主意,歸根到底是做生意,在一些行業里,讓用戶互相之間互相溝通會帶來很大的傷害。

比如用戶本來沒什么問題,但是在群里可就不好說了,看熱鬧起哄向來是我們的優良傳統。
看熱鬧不嫌事大,場控能力不好的還是慎重。
最后還是那句話,做私域之前先評估一下,當你真的有了幾百個群的時候,這些群對你到底有什么價值。
能不能幫助你的品牌健康成長,能不能讓你的銷售額健康的增長,如果不能,或者不確定,暫時都不要開始做私域。
私域這東西一旦啟動,對用戶來說就是不可逆的,不是說做不好之后放棄就得了,對任何品牌來說,用戶都是根本,這么多年積攢用戶也都不容易,別因為湊熱鬧給別人做了嫁衣。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