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訂單售后環節中,退換貨是用戶常發起的操作。其中,當用戶發起換貨操作之后,電商平臺的具體操作流程是什么樣的?本篇文章里,作者就電商平臺中的訂單換貨邏輯進行了梳理和總結,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售后觸發的節點
對于電商平臺來說,不同的運營模式、特殊的商品類目等都會有對應的售后策略,比如虛擬商品、生鮮類目、定制商品、特價商品基本上是不支持換貨的。 那常規商品,用戶是可以在訂單狀態為“待收貨”、“交易成功”下申請換貨售后,如圖1所示。

二、換貨流程泳道圖介紹
換貨流程中用戶回寄商品的環節跟退貨售后流程是一樣的,如圖3黃線的流程所示,大家可以看看之前退貨文章。 換貨流程與退貨流程相比,大致新增了3個環節:- 當用戶回寄后,正常正向流程就是商家收貨或自動收貨,然后重新發貨,如圖3藍色的流程所示;
- 當用戶回寄后,若商家無理由拒的話,用戶是可以選擇申請仲裁的。仲裁通過后,則同意用戶換貨,如圖3綠色的流程所示;
- 商家確認收貨后,未在固定期限內重新給用戶發貨,那么可以自動退款給用戶,如圖3紫色的流程所示。

三、發起售后環節
當用戶簽收商品后不滿意的話,可以在訂單列表處,自主發起售后申請,通過選擇我要換貨類型,進入換貨申請頁面,如圖4所示。
1. 換貨原因
常見的換貨原因如下所示(僅供參考):- 不喜歡、效果不好;
- 材質、面料與商品描述不符;
- 大小尺寸與商品描述不符;
- 顏色、款式、圖案與描述不符
- 質量問題;
- 收到商品少件、破損或污漬;
- 商家發錯貨;
- 其他。
2. 換貨商品
用戶想要更換商品(按SKU維度)時,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幾種情況:- 原商品的金額等于新商品的金額,萬事大吉;
- 原商品的金額小于新商品的金額,用戶需要把差額補給商家;
- 原商品的金額大于新商品的金額,商家需要把差額返還給用戶。


3. 收貨地址
如果用戶想要更換地址時,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商家可以建議用戶改為申請退貨售后。- 新地址不在配送范圍;
- 新地址的運費與原地址運費相比或多或少,當然這種情況也采用多退少補的方式來解決。
4. 換貨數量
換貨支持全部換貨和部分換貨,更改數量、SKU時都會出現與原商品金額不同,因此也要做好多退少補的方案。 部分換貨也要考慮部分換貨商品金額的換算,后面邏輯也會涉及到未及時回寄導致自動退款的場景。
四、商家操作環節
1. 首次拒接申請
當用戶符合發起退貨條件后,商家(客服)需要對這個售后單進行人工審核,人工審核發起退貨的商品是否符合換貨的條件,比如有些生鮮食品、定制商品、虛擬商品是不可以換貨的;比如要確認下換貨的原因,是商品質量問題還是無理由換貨。 有些平臺針對這些特殊商品、特殊品類,就默認不顯示申請換貨的入口。 首次拒絕申請后,用戶要在規定時間內進行修改售后申請內容或者申請平臺仲裁,否則時間過期后,售后將自動關閉,需要用戶重新申請。2. 二次拒絕操作(拒絕收貨)
用戶回寄商品,商家收到商品后,需要對商品進行驗收。若商家發現商品有損壞(比如服飾被剪吊牌)影響二次銷售,退貨數量不正確、非原商品等原因,那么就可以拒絕收貨。 用戶對于商家拒絕原因有異議,那么可以申請平臺仲裁,由平臺收集各方面數據,最終判斷誰是誰非。 如果是商家原因,就同意用戶回寄,此時系統生成換貨入庫單。3. 確認收貨/回寄新商品
商家收到商品,驗收無誤后,就可安排回寄新商品,此時系統會產生換貨出庫單。 需要注意用戶發起申請到商家處理訂單中間會有時間差,因此在審核時不能保證用戶需要更換的商品有貨,所以在服務工單中需要支持商品的更換。4. 超時未處理情況處理
- “待審核”狀態超時未處理:用戶提交售后單,如果商家超過規定時間還未處理,系統將自動通過審核,允許用戶回寄商品。
- 當訂單物流被簽收后,商家未在固定期限內去后臺操作確認收貨,那么將自動確認收貨并同意換貨;
- 商家未在固定期限內進行發貨操作,為了考慮雙方的精力和時間,可以默認退款給用戶。

五、平臺操作環節
在售后過程中,商家和用戶雙方就售后未達成一致時,商家和用戶均可以申請平臺介入,加快處理時間。平臺扮演著“裁判員”的身份,作為第三方,站在中立的角度,判斷商家還是用戶的責任。1. 首次平臺仲裁
當商家無理由拒絕用戶申請,那么用戶申請平臺介入。若是商家原因,則同意申請并允許回寄商品;若是用戶原因,則關閉售后單。2. 二次平臺仲裁
當商家已簽收商品,但無正當理由拒絕收貨,那么用戶申請平臺介入。若是商家原因,則同意用戶換貨;若是用戶原因,則關閉售后單。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