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眾多電商平臺中,雖然談不上哪個最好,但要說哪個發展速度最快,那就非拼多多莫屬了。當然,作為一個用戶超過7億的主流平臺,拼多多上也存在各大電商平臺的普遍通病,比如低價亂價現象。
對于廣大品牌商來說,想要治理低價亂價現象,維權投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拼多多,如果商家被投訴的話,會對商家造成什么影響?哪種投訴方式對商家最有效?接下來紀白老師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一、商家被投訴后會有哪些后果
一般來說,商家如果被投訴,并且投訴方所提供的證據充分確鑿的情況下,拼多多則會依據商家違規的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處理,具體情況如下:
1、假貨及嚴重質量問題的產品會被平臺下架,同時平臺會控制該這個店鋪的資金提現。
2、扣除商戶的保證金及賠付給買家賠,用于對假貨訂單買家進行資金補償賠付。
3、平臺可以根據違規程度,有權下架售假店鋪的全部商品,不能再進行更新。
4、根據違規程度以及賣家銷售歷史,平臺有權終止與該賣家合作。
5、若涉及刑事責任的商家,平臺有權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商家受到投訴并被處罰的話,比較輕的是會扣錢,在投訴解決前商家是拿不到錢的;嚴重的話會損害商家的聲譽,而在投訴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商家可能會面臨店鋪被關閉的可能。
二、哪種投訴方式對拼多多商家最有效
其實,拼多多的控價在業內可是出了名的難做,主要原因除了平臺政策不支持以外,平臺規則也對賣家有一定的傾斜。因此紀白老師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干脆繞開平臺直接走法律程序。因為低價進行競爭的做法已經涉及法律法規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們可以通過向有關部門舉報或投訴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收集到亂價商家的充分證據后我們可以直接向有關部門發起舉報投訴,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具體包括包括工商局(經營地址不一)、市場監督管理局(產品的質量,宣傳方面,消費者購買)、律師函、法律訴訟(產品刮碼,冒充官方,虛假授權書,不正當競爭)等等。
另外,向有關部門發起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投訴的種類有很多選擇,包括7種商標侵權投訴、2種著作權侵權、3種專利侵權、版權和廠名廠址侵權、美術作品侵權以及假貨等等。因此建議大家在投訴前最好咨詢專業人士或團隊。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