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了“人性”談“需求”的行為都是耍流氓。我要說,在電商行業,脫離了“品類”談“運營”也是耍流氓。 在線下,我們常說“隔行如隔山”,電商也是一樣。 做電商、做運營,最基礎的認知就是——不同的品類,運營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 做手機貼膜的,想象不到服裝行業退貨率有多恐怖;
- 做家鄉特產的,想象不到奧利奧月銷十萬件有多簡單;
- 做打印機的,想象不到美妝類目毛利率有多高。
一、如何區分標品與非標品?
關于標品和非標品的概念,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也看了很多人寫的分析,但坦白說,這些分析要么是錯的,要么太含糊。 比如,絕大多數人都將標品的概念概括為“具有統一市場標準的產品”;非標品呢?就是“沒有統一市場標準的產品”。 這就是一句廢話! 什么是市場標準?市場標準是誰制定的?這些搞不清楚,這個概念就無法解讀。 所以,我們干脆拋開這種虛頭巴腦的東西,回到實戰中,來看下兩者的區別。 和商業有關的任何分析,都離不開一個“市場分析三角”,那就是買家、自己和競品。
1. 首先是買家角度。
我們從兩個產品來說,一個是手機貼膜,一個是女裝。 這兩個產品,一個是標品,一個是非標品。 同一個買家,在購買兩類產品的時候行為和態度上會有什么樣區別呢? 首先,當買家要買手機貼膜的時候,它的核心關注點是什么? 是貼膜的功能嗎? 比如:貼膜是什么材質?怎么用?用了有什么效果? 絕大多數不是!買家在搜索這個產品的時候,對于上述問題已經有答案了。也就是說,買家對于產品的屬性是很了解的。 他更加關心的,是型號的匹配度! 找到匹配的型號,他會點開20個產品反復對比嗎?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會,基本瀏覽3~5款產品就下單了,也就是說,決策效率很高。 那么,再想一下,買家愿意為這個產品付出多少錢?10塊?20? 如果我現在做了一款貼膜,工藝考究、品質優良,但是50元一個,他會買單嗎?恐怕不會。 還有,月銷只有10件的賣得動嗎? 最后,這個買家下次又要買手機貼膜,他會從已買到的寶貝里面找到這個產品,再次下單,還是直接淘寶首頁重新搜索? 另外,他收貨后發現產品也就那樣,不算很滿意,他會退貨還是將就著用? 所以,總結一下以上6點,買家對標品的表現是:了解產品屬性、決策效率高、價格敏感度高、排名敏感度高、店鋪忠誠度差、退貨率低。 符合以上六點的產品還有打印機、品牌手機、獼猴桃、書、男襪等等。


2. 從自己店鋪的角度,看買家進店的關鍵詞
如果進店關鍵詞主要集中在品牌詞、型號詞,比如“三只松鼠”、“惠普M126”,那么這個店鋪一定是經營標品的店鋪。 如果進店關鍵詞更多是屬性詞、長尾詞,比如“純棉襯衫”、“牛仔褲 女 高腰 新款”這樣的詞,那么這個店鋪往往在經營非標品。
3. 從市場角度,也就是競品的角度來看
我們上面說,標品受到價格、排名的影響因素更大,因此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也就是說賣的好的會非常好,賣的差的會非常差。 比如“獼猴桃”,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品類沒有品牌,是不是應該屬于非標品呢? 我們先不說答案,先分析一下。 分析什么呢?3點: 第一、銷量差距;第二,價格差距;第三,主圖賣點。- 首先,我們搜索“獼猴桃”,按銷量排名。看下銷量排名第一的產品,和第一頁最后一名(也就是第44名)的產品,銷量差距有多大。這時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名月銷20萬件,最后一名月銷9千件。22倍的差距!
- 其次,看銷量前10的零售價格,看它們的價格分布。我們發現,獼猴桃下排名前十的產品,零售價都在25~30元這個區間內,價格差距很小。
- 最后,看下競品主圖都在強調什么賣點。很明顯,大家都在強調“價格”。


4. 受品牌影響
另外,標品和非標品也不是永恒的,這里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那就是品牌。 比如零食,在沒有三只松鼠等品牌之前,這個品類就是標準的非標品,買家想買干果,往往直接搜索類目詞進來,比如“碧根果”,而且往往會經過多番比較、看價格、看評價,最后才下單。 但一旦形成大品牌割據形態,這個類目就開始向標品轉變,買家在搜索時會有很大一部分人群直接搜索“品牌詞”來找產品,比如想買碧根果的時候直接搜索三只松鼠。 而且,從此之后,這類產品的銷量差距也會逐漸拉大,很多小賣家,原來依靠產品特色能夠有些銷售的,但是后面就會被品牌擠占掉生存空間。二、運營側重點的區別
再說下兩類產品不同的運營側重點:在標品行業,有句流傳很廣的話說“一個爆款吃三年”。說的是,由于標品的銷售受價格波動和排名影響非常大,做標品,降價銷量會馬上上來,而且排名靠前的產品會一直保持非常好的銷售量,后面進入的商家很難逆襲。 所以,做標品,首先在選款的這個環節,要先看下市場情況,如果已經有非常強勢的品牌或者店鋪在運營,那么你就要慎重考慮是否要做這個產品了,因為你作為后來者,想要賣好,就要做好打價格戰的準備,那這個說白了是考驗你供應端的實力。 我們看京東的成功,是在運營上嗎?很顯然不是。 京東的視覺效果、推廣、活動策劃其實都比較簡單粗暴,它的殺手锏就是價格和物流。 3C類產品,絕大多數屬于標品,京東自營的銷售價,有的時候比經銷商的拿貨價還要低。 所以,做標品,前期不管通過什么手段,把排名先做上去,之后可以聯絡其他賣家一起漲價。 而做非標品,前端運營要做好產品的差異化,圈定特定的買家群,保證店鋪的風格、價位一致。后端要做好庫存的管理、讓供應鏈變得更加靈活。 做標品起步難,但一旦排名上去銷售就會比較穩定;非標品,起步容易,而且定位做好了,可以有很大的溢價空間,但是很難做到贏家通吃。

總結
這節我們說了一下什么是標品和非標品,以及如何從買家端、進店關鍵詞、市場端三個方面來區分。 另外,給大家梳理了一下兩者運營側重點的不同:- 標品前期的關鍵在于沖量、卡排名;后期要想辦法提升利潤,比如通過產品延伸、關聯銷售等方式。
- 非標品前期的關鍵在于差異化定位,圈出目標人群;后期要注重老客戶維護,比如通過定期上新、會員折扣設置、節日關懷、禮品贈送等形式。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