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戶管理思維
1)收集信息
標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讓你對每個人有足夠的了解,一個好友通過之后可以通過多個方面去確認信息。
一是來源,通過什么樣的渠道來加的,這個可以通過添加方式來初步確定,例如通過二維碼還是通過搜索微信號等等,另外就是可以通過聊天獲取。
二是個人簡介,如果有可能,盡量提醒新加的朋友發(fā)一下自我介紹,這樣方便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樣很久之后突然聊起來,如果你忘了對方是誰也可以快速的翻一下簡介。
三是各項基礎信息,如城市、年齡段、性別、職業(yè)、所在圈子等等。
2)管理信息
收集到信息之后,那就要把信息放在合適的地方,以方便后續(xù)的使用。
一是備注,備注是最常用的,因為這是方便你以后還一眼能認出來他是誰,相信大家一定發(fā)現(xiàn)有那種人,一年換好多次ID好多次頭像,一年后你估計已經(jīng)很難認出這貨是什么鬼了。備注就是真名或者常用ID,然后可以加上城市和行業(yè)「飛巴很少用」。
二就是標簽,標簽有幾個維度,來源「讀者、XX星球、XX社群」、類型「同學、家人、讀者、球友」、行業(yè)、地域「城市」、特殊標簽「XX活動、XX通知」等等。
三是描述和圖片,描述可以放個人簡介,圖片可以放對方的名片或者你們相關的資料「飛巴很懶,這塊基本都是空的」。
如果忘了一個好友是誰,就可以通過這些相關的信息來確認,先看備注昵稱,然后看所屬的標簽,再看下朋友圈。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就是更多的信息這里,有我和他的共同群聊和來源兩個重要信息。
二)標簽的妙用
飛巴以前調(diào)侃過一句,如果用不好標簽,你根本沒法發(fā)朋友圈。所以跟大家分享幾個標簽的小知識。
首先是可見和不可見,很多人都有誤區(qū),以為發(fā)朋友圈可見是跟標簽綁定的,實際上不是,選擇標簽只是批量處理而已。實際上跟ID綁定的,你發(fā)票圈的時候選擇的標簽只是當時這個標簽下的好友而已,后面加到這個標簽下的好友也是看不到這條朋友圈的。
同樣不可見的道理也是一樣,不可見的票圈只是屏蔽當時的那些人而已,這么說吧,如果你發(fā)了一條XX不可見的朋友圈,那么后面加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這條。
還有一個誤區(qū)就是多個標簽下面,你以為一個人身上有多個標簽,你選擇某個標簽不可見,但他仍可以通過另一個標簽看到?想多了,前面說了,是到人的,你屏蔽了誰就是誰,和標簽沒關系,只是個工具而已。
聲明:本文由網(wǎng)站用戶竹子發(fā)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fā)現(xiàn)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