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公對公與公對私轉賬,它們之間到底有怎樣的區別,如何在這過程中避免一些風險行為的發生呢?
首先,對公賬戶指的是以公司的名義(包括取得營業執照的公司、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在銀行開設的賬戶;其中有基本戶、一般戶、專用戶幾種類型(注意,基本戶是企業必須開設的,否則不能開其他賬戶)。
私賬戶指的是個人憑有效證件以自然人身份在銀行開設的個人賬戶;其中有Ⅰ類賬戶、Ⅱ類賬戶、Ⅲ類賬戶幾種不同類型。

公對公轉賬,指的是企業單位之間因為業務往來需求,通過彼此的對公賬戶進行轉賬的情形。但在實際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無票支出的情況發生(錢花了,對方單位不給票);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公司流水與發票不一致,以及稅負率異常,成為風險納稅人。
公對私轉賬,指的是企業對公賬戶與個人私戶之間轉賬;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企業與其他個人業務往來,需要轉賬;二是公司股東分紅,將公司盈利轉到股東私戶上。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公司代扣代繳相應的稅費,否則就會涉及“偷、逃稅”的嫌疑。

以下這些公轉公與公轉私的危險行為,一直以來都是被重點監管的范圍,請一定得引起重視:
1、任何賬戶現金交易超5W
2、私戶轉賬交易超50W
3、公戶轉賬交易超200W
4、短期內,頻繁與陌生賬戶轉賬異常
5、資金流水與經營規模嚴重不符
6、有意化整為零,集中轉入分批轉出
7、突然啟用閑置很久的賬戶,且有大額的轉賬交易

那么,企業與個人該如何規避這些風險操作,而且還能夠合理、合規減輕自身的稅負壓力呢?
一是企業在平時的業務往來過程中,最好是正規轉賬、要求開具相應的發票、依法繳納稅費、拉好回單;二是深度分析國家及地方區域性的稅收扶持,結合實際業務情況,盡可能的享受相應優惠政策減稅降費。
然而,大部分企業及個人可以享受到的地方區域性扶持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種,希望有需求的朋友可以收藏:
一是自然人代開政策;個人可以到一些有稅收優惠的地方稅局,申請自然人代開;享受個稅核定征收政策,綜合稅率一般在1.8%左右。
二是核定征收政策;在一些地方稅收園區,小規模個獨或個體工商戶可以享受1%左右的個人經營所得稅定額核定征收,綜合稅率在2%左右。
三是納稅獎勵扶持政策;一般納稅企業公司,通常情況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負擔較重,可以享受稅收園區的納稅獎勵扶持的政策;一般是地方留存部分的40%-80%獎勵扶持。

綜上所述,公對公、公對私轉賬有何不同,有哪些風險行為需注意呢?希望以上的分析,可以幫助到有需求的朋友。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