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斯拉的成本控制:特斯拉的成本控制,是目前車企中表現非常突出的。
◎ 規模效應
首先是規模效應給特斯拉帶來的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使得單臺車攤銷的成本控制得很好。特斯拉預計2023年的總產能可能達到200萬以上,又可以進一步地跟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商談cost down(壓低成本)了。


◎ 從電子部件來看
我們看到特斯拉在做了大量的定制化設計,并且在核心芯片上采用自主設計;不僅減少大型芯片供應商影響,同時還不用考慮芯片通用性,從單個芯片的成本來看,還是有一些品價比。
◎ 在制造技術方面
特斯拉從2020年開始導入一體鑄造技術,將原先通過沖壓等工藝生產的80個零件集成為1個鑄造零件,制造成本降低40%。隨著量產規模的擴大,車身成本更是是不斷降低。● 特斯拉的銷售模式
特斯拉開創了直銷模式,取消經銷商,使車輛的銷售成本能降低2.5%-7.5%。在銷售公司端,邊際貢獻率可提高2%左右。 直接的定價機制,還可以減少折扣和銷售激勵力度。因此特斯拉可以充分使用這4.5%-9.5%的銷售層面的差異,來打價格戰。●特斯拉的產能利用率
隨著產能的提高,特斯拉面臨的問題變成了產能利用率。產能利用率越高,成本越能控制在低位;反之則對控制成本不利。 上海工廠的產能現在每個月有10萬往上,如果實際生產量達不到產能,反而會拉高成本。● 主銷車型的產品生命周期
最后,我們還要看到,雖然特斯拉不斷在技術層面去改進,比如熱泵和最新的娛樂系統的導入;但是對中國消費者而言,Model 3是一款不折不扣的老車,Model Y也是一款有年頭的產品。降價也是老款車型合理的選擇。

◎ 需要表態:Elon Musk分心推特以后,需要對特斯拉的進取心表態。
特斯拉的轉折點,確實是從Elon Musk提出購買推特以后的,在特斯拉的股票不斷被賣出的過程中,外界的質疑的壓力持續積累,Elon Musk需要讓全世界的投資者確認,他的工作重心回到了特斯拉。

◎ 經濟預判
全球汽車市場,從供應緊缺到供應充分,價格下降是必然的。率先降價,反映了Elon Musk對于經濟和需求的預判。事實上,他不止一次通過數據洞察了歐美經濟的衰退可能性,他的前瞻策略,讓特斯拉在經濟衰退之前,儲備足夠的訂單池。◎ 搶跑
最后,特斯拉降價的市場,是壓力最大、訂單池最少的地方,也就是最需要搶跑的地方。過去幾年的芯片供應危機,使得汽車生產受阻,汽車車價格被人為拉高了。隨著通脹和汽車芯片供應恢復,車企會進入加庫存的周期,現階段是特斯拉搶跑的好時機。
●對于中國電動汽車的同品類的影響
特斯拉的這一波降價(Model 3起售價變為22.99萬元)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消費者購車觀念的動搖——原本大家認為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具有更高性價比,特別是15萬以上的產品,都會和特斯拉做比較,到底在續航、加速、配置、外觀和內飾、智能化水平上具備優勢,特斯拉就是細分市場上最有名的對標產品。現在這個對標產品,技術沒變,價格卻降了。

● 對同價位的合資燃油車的影響
對于同價位段的燃油車來說,合資車勝在品牌的知名度,比如豐田、本田和大眾的產品上,在技術、保值率和售后等方面有成熟的優勢。但是隨著特斯拉下探到這個價位段,確實對合資車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對全球車企的電動汽車上量的影響
從全球范圍來看,特斯拉縮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 特斯拉的這一輪降價,確實凸顯了自己有能力把競爭白熱化。我們中國車企一直處在紅海里面沒感受,但是全球電動汽車市場處在非充分供給下,車型平臺迭代慢,產品設計也慢,確實是有點跟不上。 —————————————————— 最后我們想說:特斯拉降價是一個大事件,對于電動汽車的定價產生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用戶可以不買特斯拉,但是買電動汽車的用戶一定會跟特斯拉去比,這樣整個電動汽車產業的格局會帶來重大變動,全球已經開始了價格戰。 我們覺得特斯拉這波能降價,是自己的產能和成本優勢在這個點上充分展示出來了,這會讓不少沒有持續投入能力的車企直接出局。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考驗了車企的運營能力,也對車企對節奏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繼續留在牌局上,需要有足夠的積累和底牌才行。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超夢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