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聚美優品退市,那個曾經自信到“為自己代言”的男人陳歐,讓聚美優品走完很多公司需要一輩子來走的路。
再次回到起點的聚美優品,如一家創業公司一樣,面對的仍然是兩條路,被收購,或者再次上市。那么聚美優品曾經走過的這條路,值不值得創業公司去學習和模仿?
聚美優品成長之路
聚美優品的前身是團美網,沒錯,就是把美團倒過來念。兩個字完全一樣,只是順序不一樣,但當初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業務和美團當時是一樣,都是做團購,也都是2010年3月注冊成立。
經過10年的發展,美團和團美,變成了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公司。
美團成長為中國頂尖的互聯網巨頭,可以并肩老牌BAT;團美變成了聚美,因為市值低等原因,在4月15日完成退市。
能讓自己創立的企業上市,不管是國內上市還是在國外上市,這都是每一個創業者的夢想,甚至是創立企業的目的之一。
那么聚美優品式的創業,到底是不是一種好的創業方式呢?
聚美創業模式解析
聚美優品的業務模式,其實很簡單,也很傳統單一,除了2010年的團購是風口外,并沒有太多的亮點。例如,通過化妝品細分市場進入電商,再通過營銷,擴大銷售額,完成上市。
1、從細分市場切入。
聚美優品,最初從化妝品團購電商這個細分市場開始創業切入,通過自己發布相關產品,自建渠道、倉儲和物流等,來實現對女性化妝品的正品折扣團購交易,屬于B2C類型的電商細節平臺。
2、在細分領域成長壯大,直到上市
通過對細分領域的深耕和細挖,完成對市場的積累和占有率的擴大,取得市場份額優勢,再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完成上市。
3、上市后,為規范管理付出代價
上市后,企業必將聚焦在全世界投資者的眼皮底下,不管是財務數據,還是企業管理等各方面都得公開透明化。聚美由于業務上的一些短板沒有解決好,備收投資者質疑,股價深收影響。
4、開避新的業務單元,收效不大
上線海外購,上線母嬰頻道,投資收購街電。
5、由于股價低迷,提出私有化
由于股價長期低迷,市場對聚美的信心不足,提出私有化。
通過聚美從創立到退市,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如果把一家公司的建立比做誕生,退市比較結束的話,那么聚美優品剛好走完了這一過程,正如馬云希望阿里的周期是101年一樣。
聚美優品用10年歷程告訴了我們什么?
聚美10年告訴我們什么?
1、細分領域永遠是創業的機會所在
創業,一般都是從零開始,很少有含著金鑰匙出身的。所以
從細分領域開始你的創業歷程,永遠是正常的選擇。
細分領域,從一定的角度來看,代表著市場小;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代表著還沒有經過充分的競爭。作為創業者,在選擇生存和壯大的時候,生存永遠應該放第一位。
所以
深耕細分領域,應該是創業的第一選擇,特別是草根的第一次創業。大而全、想通吃消費者的創業模式,并不適合小的創業者。其實也不適合大公司,因為就算是大公司,也應該是由不同的細分業務單元組成,最后由于各種細分業務相加才成為大公司的。
2、內功永遠比激情更重要
不管是什么階段,修練內功,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永遠最為重要。
聚美優品,通過“為自己代言”、請韓庚代言等一系列的營銷手段,讓業務迅速的發展起來,并支撐其成為上市公司。
可業績的高漲和風光,并沒有掩蓋住核心競爭力和缺失和內功的不足。
產品先天不足,假貨等問題,讓聚美優品在資本市場和消費者心中形成了永遠的痛。面對不斷的消費投訴和訴訟,僅僅是自斷手足,也無法挽回失血過多的事實。
上市后,聚美優品業績和市值的回落、以及低位徘徊,都讓聚美沒有了上漲的氣勢。就算開避新的業務單元,例如上線海外淘、母嬰頻道、投資收購共享充電寶街電等等,這一些都無法挽回消費者昔日的信任。
3、全盤改造、重新練功才是正道
退市私有化,這是聚美優品的結束,也是聚美優品的重新開始。
與聚美優品同步的美團,從團購網起步,通過不斷的變換和增加賽道,現在已經成為了外賣行業的龍頭,與昔日的團購網站完全不同。
都是在2010成立,聚美優品在2014年上市,美團在2018年上市。看似走在前面的聚美優品,在2020年,落后美團絕不僅僅是一個身位。
私有化退市后,完成聚美優品的全盤改造,重新練就核心內功,建立自己的賽道優勢和護城河,或許才是陳歐現在最該做的。
而
作為一個創業者,10年聚美優品走過的輝煌和沒落,才是我們需要正視的。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