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雙12已經過去,年中大促即將到來,那么4月5月這個過渡期,我們電商企業要做些什么,電商倉儲如何利用好這個調整期,為即將到來的旺季打好基礎,下面我們來談一談電商倉儲調整期的規劃。
今天,我主要會從電商倉儲與傳統線下倉儲的區別,來反射出電商倉儲的特點及難點,從而為我們進行倉儲規劃提供方向。
線上倉與線下倉區別11條
這里所謂的線上倉是代指電商倉儲,線下倉代指傳統線下配送倉儲,他們有哪些區別?我們一起來看:
01.客戶
傳統線下倉儲面向的客戶群體往往是已知門店或者經銷商,通常客戶數量較少且重復率高,有一定下單規律;而電商倉儲面向的都是未知終端客戶,數量龐大,且規律很難掌握(幾乎沒有規律)。
02.訂單量
傳統線下倉儲日均單量相對較少,刷新頻次較低,但是平均訂單批量較大;而電商倉儲卻恰恰相反,日均單量普遍高于線下倉儲好幾倍,甚至幾十倍,訂單量每天刷新頻率也很高(原因在于終端客戶下單不規律),平均訂單批量較小。
03.訂單行數
通常線下倉儲都有幾十、上百的訂單行,一般按訂單類別揀選或者按客戶類別合并訂單匯總揀選;電商倉儲則相反,一般只有較少的訂單行數,單個訂單所包含的sku相對較少,為了避免按單揀選的路徑浪費,通常使用效率更高的匯總揀選,依據業務模式和商品形態等因素又分為邊揀邊分和匯總分播兩種,這個我們后面再詳述。
04.平均客單量
是指平均一個訂單中的商品總數量,傳統線下倉儲的平均訂單批量相對較多,而電商倉儲通常較少。
05.訂單及時率
和傳統線下倉儲的訂單響應時效相比,電商倉儲在這方面的要求則更高,需要對訂單做到實時處理,需要有更快的訂單響應速度。
06.訂單準確率
電商倉儲由于面向未知的終端消費者,訂單的發貨準確率要求要大大高于傳統線下倉儲,所以電商倉儲在揀貨作業和復核作業的要求更高。
07.訂單量波動
傳統線下倉儲的訂單大多按計劃配貨,訂單已知且有計劃性;而電商倉儲由于受到各種電商大促和線上活動的影響(如618、雙11、雙12),訂單增長的波動性很大,這也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倉儲規劃時,充分考慮到活動大促期間的各種資源的柔性(比如場地、人員、設備、系統賬戶等等)。
08.sku數量
通常來說,無論是傳統線下倉儲還是電商倉儲,其為滿足業務需要,sku的數量都不會太少,不過部分線下倉儲由于某些sku由供應商直供門店和經銷商,會緩解一些倉庫的sku過多的存貨壓力;而電商倉儲通常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則要求倉庫常備更多的sku,尤其是百貨類電商。
09.單sku備貨量
線下倉一般是批量備貨,而電商倉儲為了能夠將更多的sku存儲在有限的倉庫空間中,同時保證庫存的快進快出,單sku的備貨數量通常不高。
10.退貨單量
電商倉儲的退貨量相對較大,且處于無計劃性(尤其表現在鞋服電商);而線下倉儲的退單則多是有計劃性的,相對少一些。
11.配送模式
傳統線下倉儲主要是以物流配送為主(零擔物流、干線物流)、快遞為輔;而電商多以快遞為主(四通一達)也有少數規模較大的電商平臺自建物流配送體系。
電商倉儲5大特點
通過線上倉與線下倉的對比,我們可以看電商倉具有以下5大特點:
01.訂單的未知性
主要表現在訂單無計劃、下單客戶未知、下單時間未知、下單數量未知等。
02.訂單的波動性
主要表現在大促或者各種電商活動期間的訂單波動性,訂單往往會呈幾何倍數增長.
03.人員的靈活性
由于訂單量的波動性導致電商倉儲的人員安排略顯尷尬,尤其大促期間,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更靈活的調整人員,借助臨時人員來緩解促銷壓力。
04.倉儲的地域化
商品的庫存越來越靠近消費者,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京東等平臺商,他們可以根據大數據預測那些商品,哪個地區的消費者最集中,就提前調配至對應地區的倉庫。
05.平臺的多樣化
行業垂直的電商平臺,京東、蘇寧這類網上商城的電商平臺,品牌商或貿易商自發的電商平臺等;不同的平臺意味著不同的業務需求,也就要求我們倉儲具備更加靈活的業務流程管理。
電商倉儲規劃
01.數據分析
首先采集一段時間的關鍵數據,比如商品信息、日均單量、訂單行、作業效率、庫存存量等;分析訂單的出貨特點和業務規律從而初步判斷出所需倉庫的規模、倉庫類型、貨架的類型和數量、設備和包材的選擇以及人員的配置、甚至業務流程的初步模型;數據分析還要注意的一個點,就是要同時分析日常的數據和大促活動時的數據,從而綜合考慮各項數據來創建倉儲模型。
02.倉庫布局的規劃
在這一步我們可以根據之前的數據分析結果,從全局角度來規劃所需要的各項功能區,以及各項功能區所需要的面積和貨架等,在規劃功能區的時候也要注意各項功能區之間,以及單個功能區內部的動線,預留好主輔通道,有平衡重或者前移式叉車的倉庫還要注意各通道的寬度,預留好安全距離。
主功能區有收貨區(包含收貨中的操作區和已收貨待上架的緩存區)接著是退貨區,退貨區同時負責訂單的退貨入庫任務和向供應商退貨出庫的任務,所以將退貨區和收貨區設置在同一月臺面,方便供應商退送貨。
往右是存儲區和揀貨區,也是占用整個倉儲面積最大的兩個功能區,如果倉庫是全場通揀的模式則沒有存儲區,全部都是揀貨區域;將存儲區和揀貨區布置在倉庫的中心地帶,既方便倉庫進行收貨上架或者退貨轉良,又方便進行播種分貨或復核裝箱。
接著是播種分貨區,方便揀貨人員完成揀貨后快速進行分貨作業,又可以快速進行復核作業,減少了各環節的交接路徑,而異常處理區常常容易被忽略,但它卻是整個倉儲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區;設置在最容易出現異常的揀貨和復核區之間,接著就是各大承運商的交接區。
當然還有一些輔助功能區:辦公室也可以理解為訂單的處理區、設備的存放區、大促的作業預留區和耗材的存放區域。
03.存揀模式的選擇
完成功能區的布局規劃后我們可以開始進行業務流程的主邏輯規劃,第一個核心邏輯就是存揀模式的選擇,存揀模式分為存揀分離模式和全場通揀模式,下面我們來談一談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存揀模式?
全場通揀意味著全倉都是揀貨位,一個sku可以分散存儲在任意揀貨庫位上,同時這些揀貨庫位都可以按照一定揀貨規則進行揀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動態揀選;這種揀選模式的好處是更加自由,可以靈活運用庫位空間,最大的優勢是減少了補貨這一操作環節,簡化了整個作業流程;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商品體積適中,單sku備貨量較小的平面倉庫。
存揀分離模式,這種模式意味著庫內的sku至少擁有一個揀貨庫位,而存儲位可以自由存儲,存儲位負責向揀貨庫位補貨,存儲位不參與揀貨,只有揀貨庫位允許分配庫存,通常我們建議一個sku只設置一個存儲位,是為了以防在補貨時的目標貨位是多個,從而導致補貨邏輯復雜;存儲分離模式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異常時快速定位到商品源頭,同時保證了存儲位的相對靜態,減輕了我們進行異動盤點的壓力。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商品體積較大,單sku備貨量較高的高位立體倉庫,通常是高位貨架的下層設置為揀貨位,高位設置為存儲位。
04.庫位動線規劃
常見的揀貨動線有S型和U型2種。
S形揀貨動線:揀貨員在整個揀貨區以大S形的路徑行走揀貨,進入巷道后以“Z”字形或“S”形的路線揀貨;這種揀貨動線比較適合中層隔板貨架的倉庫,可以實現揀貨的最短路徑。
U形揀貨動線:揀貨員在整個貨架和巷道中都是以大小U形的動線來揀貨,這種揀貨動線比較適合巷道寬度比較寬的高位立體貨架區。
具體使用哪一種,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場景來選擇。
05.庫位規劃
其實庫位規劃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給庫位編碼,好的庫位編碼可以幫助倉庫作業人員快速定位庫存位置。
如何根據庫位快速找到一件商品?舉個例子,假如商品庫位是A01-01-03-02,那么我們首先要定位到A庫區,進入01巷道,找到第一組貨架,定位到貨架第三層,第二列,也就找到了A01-01-03-02這個庫位的準確位置了,這是一組比較常見和通用的庫位編碼方法,如果是地堆庫位,我們可以去掉層和列的概念,直接使用A01-01即可。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