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GMV 在電商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也是電商人必須了解的一個概念。這篇文章中,作者從GMV入手,為我們總結了如何通過拆解指標提升GMV。

一、GMV是什么?
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常規的解釋就是銷售額,通常加上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就可以理解為某一時間段內某類型單位產生的總的交易額就是GMV,那我們一般如何計算GMV呢?
1. 公式一:GMV=A單位交易額+B單位交易額+C單位交易額+….
我們快速理解一下,某一時間段內,該單位產品的交易額,那就是所有更小單元產品的交易額的匯總,舉例街邊超市或淘寶店鋪,總的交易額就是某一時間段內所有顧客產生的交易額加總。
那如果這個時候反問一句,如何能提高該超市或淘寶店的GMV,那通過上面的公式來看,我們只能提高每一個消費者的消費金額,或者提高消費者數量,如果在該店消費的用戶有一萬個,那我們似乎并沒辦法直接干預到每一個消費者消費金額,那上面這個公式對我們來說就沒有參考意義,我們換一個公式再試一下。
2. 公式二:GMV=A單位交易額+B單位交易額+C單位交易額+….=平均客單價*總消費人數
通過公式二不難看出,我們不在需要針對每個人出產品運營策略,我們只需要提升平均客單價和總消費人數即可,那針對這個指標我們在繼續拆分更加可落地的指標。
3. 公式三:GMV=客單價*(新用戶消費uv+老用戶消費uv)
新用戶消費額=總客池uv*到店轉化率*成交轉化率*客單價
老用戶消費額=(老用戶活躍uv+流失用戶uv*促活留存轉化率)*客單價
上面公式不斷拆解后,我們不難看出,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總客池uv、到店轉化率、成交轉化率、促活留存轉化率、客單價。
二、什么動作可以影響關鍵指標?
關鍵指標在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只要針對過程指標做出對應的產品運營動作,即可提升gmv總數據,那就分別列舉一些來分析,如何通過運營過程指標,更好的服務關鍵指標,并保證關鍵指標的提升?
- 總客池uv
- 到店轉化率=到店人數/曝光人數
- 消費轉化率=消費人數/到店人數
- 促活留存轉化率=召回用戶/流失總用戶
- 客單價
接下來就比較簡單,重點分析一下什么動作可以提高這五個數據,我這里提供幾個產品運營動作,供大家參考:
1. 總客池uv
1)存量帶增量
如果有一定基數的情況下,那我們一般通過拉新裂變的形式,拉取其他渠道或公域的流量來補充自身的總客池,那一般我們會玩一下運營活動,比如:助力集卡、助力抽獎、老帶新、分銷提醒等,通過給予老用戶一些獎勵來引導老用戶去主動觸發拉取信用的動作,可以通過活動拓展老用戶的生活圈,那一般的拓展渠道我們一般選擇微信作為裂變載體比較好,小程序又是天然的營銷裂變平臺,圍繞小程序做好拉新列表,不僅可以沉淀一些小程序的用戶,也可以增加難度給主站APP帶來流量。
2)買量
針對沒有存量的主站或者不滿足于增速的平臺,也可以在公域中買量,買量我們一般主要分為:應用商城買下載量或買流量平臺廣告,相對于廣告來說,我們更傾向于精準平臺的投放,你想給買一些醫美的用戶,在小說平臺買顯然不那么精準。
2. 到店轉化率
1)到店人數
提高到店人數,首先要提高店鋪曝光人數,來增加整個轉化漏斗的最大基數的數據,讓更多的數據被漏出來,其次就要針對業務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舉例:修改頭圖、修改宣傳文案、優惠卷引導等。
2)曝光人數
店鋪曝光無非就是讓更多人看到,在互聯網上可以讓人看到的方式就分很多種,比如:投入平臺廣告cpc、cpm、cpt都可以搞起來,也可以積累私域的流量,讓私域和公域相互賦能,保證曝光量。
3. 消費轉化率
1)消費人數
想增加消費人數,我們就要去分析哪些節點可以影響用戶產生購買,其實對于消費者來說,產品購買的行為的前提就是,該商品對于他來說足夠重要且急迫,或者平臺給他創造了一個場景,讓他覺得他一定需要這個商品。
前者好像不太需要我們做什么,因為那是用戶的主觀行為,沒有辦法干預,但搭建場景我們似乎可以幫助用戶來完成。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雙十一搭建了一個優惠購買商品的場景,秒殺搭建了一個賠錢賣的場景,推薦引擎為你推送了符合你預期的場景,幾個場景下來,你發現機器更懂你,總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你想要的活動和商品,對于機器老說倒也是簡單,如果你一個新生兒的媽媽,當你購買了一個二段奶粉,一罐的使用周期就是兩個月,當你購買過后的50天的時候,機器就識別到你又需要購買奶粉了,不僅僅把你需要的三段奶粉(每個嬰兒在不同月份吃的奶粉不同)給你準備出來,還為你準備了衣服、玩具、讀物,你想不買都難。
2)到店人數
上面講了不重復描述。
4. 促活留存轉化率
1)流失總用戶很好理解,我們一般給出定義的規則,比如近一個月未到訪,或近兩個月沒有購買行為,只要規定好規則篩選出來就可以。
2)剩下要解決的就是召回用戶,就APP來說,召回的手段現在還是很單一的,一般就是短信和push,那針對單一的召回手段,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優化召回的可能性,對于用戶的精準篩選、召回文案內容、召回活動的吸引力都要求極高。
比如用戶的精準篩選對于前期用戶的標簽準備就是重中之重,用戶的信息的填寫、行為收集、商品的購買、加車、搜索記錄等,都對于標簽的精準性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里面也涉及到大量的偏好算法、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若公司沒有這方面的儲備,先通過一些特定的規則篩選出用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5. 客單價
在原有客戶的消費行為當中,強行增加該客戶的消費金額,這里就要平臺觸發一些行為來引導客戶繼續消費,簡單來看優惠卷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當用戶為了得到這個優惠,就會增加購買的金額,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客單價。
不僅僅客戶可以主動使用優惠卷,平臺也會通過推薦算法,幫助你去算還離更大額度的優惠還有多錢,這個時候推薦出滿足剩余金額的商品,還可以在這里加個小邏輯,比如你推薦的商品是他的興趣偏好且利潤率高一些,這么看是不是可以增加他購買的可能性,還會提高平臺的利潤額。
三、基于平臺指標講講我的思考
我們在工作當中,很容易會接到領導落地自己身上的指標,這個時候也別急,把指標對應的前前后后的關聯業務和邏輯現梳理清楚,然后圍繞著領導下發的關鍵指標拆解出過程指標,在圍繞過程指標拆解具體的產品運營動作,對于過程指標的要求就是確實實際影響核心指標,拆解出來的產品運用動作就是可以直接影響關鍵指標。
同時也要關注一下領導落下來的關鍵指標,這個指標是否具化到可執行程度,如果領導要求你下個月gmv提升10%,不管這個指標能不能完成,至少領導是個業務驅動型領導;如果領導說下個月讓用戶多消費、多活躍,那這個領導大概率是個感性型領導,但作為打工人,可別被這個指標坑了,趕緊反問一句,怎么定義多消費、多活躍?如果gmv提升10%可以定義為多消費嗎?
加油,打工人!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