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機會在社交網絡上展示展示自己、為自己發聲的時代。
但眾聲喧嘩,來得快去得也快。
經常刷各種熱搜榜的人應該不難發現,即便是天降的大瓜,在熱搜榜上也住不了太長時間。
當浪潮退去,還剩下什么呢?或者,我們得到了什么呢?

獵奇的、有趣的、溫暖的……
但大部分時間或許什么都得不到。熱搜不停輪動,剩下的只有虛無。但疫情的出現似乎改變了一些什么。
當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被拉遠,當最基本的見面擁抱也變得奢侈。我們最渴求的東西逐漸顯現,那是最簡單也最珍貴的東西——陪伴。
過去的一年中,那些走進大眾視野的女性也印證了這一點。悄悄走進了我們心里的人,都給我們帶來了陪伴和慰藉。
那她們都有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一盤——
1.快手上的00后頂流
說到快手上的00后頂流,你會想到誰?
小編腦海里第一個冒出來的,是她——陳逗逗。
一個在快手上有2000W+粉絲的00后女孩。

最初,她把快手當QQ空間用,上傳一些自彈自唱的片段,供自己娛樂消遣。
但她很快就火了。一則她穿著雪白的衣服、站在雪地里彈唱的視頻,收獲了2000多萬的播放量。

人們被這個用著簡單的emoji特效、笑起來眼睛彎彎、聲音甜美清澈的女孩擊中了。
她的評論區常常有這樣的評論:本來是傷感的歌,被唱得好愉快啊。
屏幕前的人看著她對著鏡頭甜甜地笑、俏皮地挑眉,心情也跟著愉悅起來了。
大家為什么喜歡看她呢?
她漂亮,但并非絕世大美人;她唱歌好聽,但又稱不上天籟。
小編關注了她好久發現——陳逗逗或許就贏在了“平凡”。
圓圓的眼鏡,可愛的雙馬尾,一唱歌總是會露出甜度滿分的笑。沒有攻擊性的長相、治愈系的笑容,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
再加上她聲線細幼,什么歌經她一演繹,都變得甜甜的。

這不就是很多人心中初戀的模樣?
陳逗逗不是遙不可及的的天邊星,她更像你我身邊的朋友。
鏡頭前總是親和力十足,鏡頭后她一直在努力打磨自己的視頻。
短短的幾十秒視頻,她會一遍遍錄制,調整燈光、動作、口型……每一個小細節都精益求精。

一個采訪中她提到:
我的粉絲有很大一部分是10歲左右的小朋友,所以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總覺得自己是姐姐要正面的榜樣和引導。
這大抵就是大家喜歡陳逗逗的原因了。
總是一副鄰家女孩模樣的陳逗逗,于很多人而言,像初戀、像朋友、像姐姐。
像她簡介中寫的那般,是陪很多人一起長大的伙伴。

2.大別山里的一抹溫暖
“你小子等著,姥姥給你上一課。”
這是在快手上做美食的潘姥姥的標志性語錄。
她常常在視頻的開頭,一邊笑罵鏡頭外的戲謔她的外孫,一邊給外孫籌備著做美食。

快手上做美食的賬號不少。但潘姥姥還是火了,盡管她的賬號做了還不到一年。
為什么?
當然有美食的成分在。潘姥姥做了一輩子農民,種地、干活是她的日常。視頻里她的“廚房”,也常常是溪流邊、院子里、荷塘中這些地方。
而潘姥姥在大別山這樣的地方,絞盡腦汁給孫輩做各種城里的稀罕玩意兒。
奶茶、彩虹蛋糕、壽喜鍋、炸雞……有反差,夠稀罕。

幾個視頻看下來,你就會發現,讓潘姥姥走進人心中的,不只是她的美食。
在大城市拼搏的人們,在外奔波的旅人,或多或少都會被潘姥姥視頻里的一些細節戳中。
潘姥姥的視頻里,沒有夸張的濾鏡和花哨的后期,但大別山的四季變幻,都收錄其中。

看潘姥姥的視頻,我常常被她驚到,潘姥姥好靈活啊。
鋸竹子、捉鴨子、摸田螺、撈河蝦……上山砍柴、下河摸魚,沒有她做不來的。
很多人看潘姥姥,并非是沖著美食去的。
大家愛她的“真”,以及愛在她身上似乎看到的一些熟悉的影子。
潘姥姥跟生活中每個寵愛孫輩的老人并無二致。
在河里撈到了貝殼,開心地沖著岸邊的外孫炫耀。

看陳逗逗的視頻,小編常常會忍不住也跟著笑。但潘姥姥的視頻,卻總會讓我在不經意間紅了眼眶,可她分明是在分享美食啊。
如果說,普通的美食撫慰的是胃。潘姥姥的美食,撫慰的是鄉愁和人心,是一份從遙遠的鄉村傳遞到我們面前的溫暖和陪伴。
3.登上《時代周刊》的高原女孩
2020年,藏族少年丁真因為一張笑容羞澀、眼神干凈的照片被看見。
其實,在丁真之前,早已有一個藏族女孩走紅——迷藏卓瑪。

卓瑪是誰?
她是一個住在四川甘孜州稻城亞丁的藏族姑娘,而那是一個被譽為藍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凈土的地方。
卓瑪的走紅,是因為一次偶然,她為了好玩記錄并在快手上發布了一則挖蟲草的視頻。

以往為了補貼家用,卓瑪每年大概有兩個月都住在山上挖蟲草和松茸。
但這次不一樣了。
發布視頻的第二天,她走了40分鐘的山路爬到有信號的山頂發現,視頻播放量超過了60萬,自己的名字沖上了快手熱搜榜。
卓瑪火了。
她一開始也不明白,不過是自己的日常,為何會引起大家的關注。
后來才發現,她所生活的地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個烏托邦一樣的地方。
就連卓瑪自己都說,“家鄉太美了,這里有著千萬年不變的迷人星空”。

這樣的遠方,如何讓人不向往?
而卓瑪如一個窗口,讓人們得以通過她了解到這個神秘的地方。
后來,卓瑪便常常在快手分享自己挖蟲草、采松茸的日常。
沒有精美的剪輯,卓瑪也整日里素面朝天。
但每次看到卓瑪站在鏡頭前,眼鏡閃閃發亮,小編就常常感嘆——對天然就有著強勁生命力的事物而言,任何修辭和矯飾都顯得多余。

卓瑪于很多人而言,如一個遠方的老友一般。
她總是用自己的鏡頭,耐心記錄下很多人此生都不曾見過的藏區生活。
松茸、蟲草、雪山、圣湖……
牦牛、藏獒、青稞餅……

我們或許不曾去過那片土地,但也因為遠方的卓瑪的存在,對這片土地有了那么一絲絲熟悉。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卓瑪的存在于我們而言是慰藉。
事實上,不止于此。
卓瑪說,之前走出去可能更好,但現在留下來沒什么不好。
因為,即使留下來,有了快手這樣的平臺存在,卓瑪的生活也和無數遠方的人們都有了羈絆。

發現了沒?
無論是小城市里的陳逗逗、大別山里的潘姥姥,還是高原上的姑娘迷藏卓瑪。
她們之所以能走進你我的心,無一不是因為她們的存在給了我們陪伴,并在某個瞬間給屏幕前的你我帶來了一絲慰藉和溫暖。
這種慰藉和溫暖的傳遞方式或許過于簡單,一句互動、一個微笑、一個眼神。
而我們予以的回應,也不過是一個點贊,一次分享,又或者一次留言。
但這些簡單的點滴,在某些時刻就足以慰藉在大城市打拼的旅人的心。
給予我們陪伴和慰藉的,其實不只她們。
在短視頻里,無數現實中可能相隔千里的人,像家人一樣熟悉彼此、互相溫暖。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維維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