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理論是個人或家庭財務策劃的基礎。
個人財務策劃是針對客戶整個人生而非某個階段的規劃,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有不同的財務狀況、不同的資金需求,因此決定了客戶各個階段選擇理財工具的種類、數量和理財目標也要有所區別,因而針對不同客戶個人或家庭資產需進行不同的配置。財務策劃師通過劃分客戶的生命周期,了解客戶所處的生命階段,分析不同階段的財務狀況與理財目標,從而有效地對其進行個人財務策劃設計。
每個客戶的家庭狀況、財務狀況和性格特征都不一樣,因此我們說財務策劃是一項個性化服務,但是并不意味著客戶之間的情況沒有任何規律可循。了解諸多個性化的差異的同時,可以發現客戶特征也存在著許多共同之處,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生命周期現象:處于相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客戶,往往面臨相似的理財目標、收入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一般而言,個人財務策劃是基于人的生命周期而存在的,財務策劃師必須為不同客戶在不同階段設計有針對性的策略,來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財務策劃師首先要對客戶進行市場細分,而市場細分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確定市場的細分變量,如客戶的年齡、性別、地域、偏好、職業、受教育程度、收入、資產等相關的個人(家庭)信息,實施有效的市場定位,然后對處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戶提供符合他們需求的財務策劃方案。
我們借鑒國際上的成熟理論和經驗,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以下生命周期理論與家庭模型。
(一)生命周期理論
生命周期消費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生命周期消費理論認為,人們在較長時間范圍內計劃他們的生活消費開支,以達到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消費的最佳配置。
人從出生到死亡會經歷嬰兒、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六個時期。
由于嬰兒期、童年期、少年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通常也不必承擔經濟責任,因此這三個時期不是財務策劃的重要時期。
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則是進行財務策劃的三個重要時期,將財務策劃的重要時期再進一步細分,可分為五個時期,即單身期、家庭與事業形成期,家庭與事業成長期、退休前期和退休期。
我們接下來細談生命周期理論的五個時期的劃分依據及特征。

1.單身期
單身期:指從參加工作至結婚的這段時期,一般為2-8年,這時客戶的年齡一般為22一30歲之間。
特征:
在這個時期,個人剛剛邁入社會開始工作,經濟收入比較低且花銷大,但這個時期又往往是家庭資金的原始積累期。這個時期個人的人生目標應該是積極尋找高薪職位并努力工作,此外,也要廣開財源,盡量每月能有部分結余,進行小額投資,一方面盡可能多地獲得財富,另一方面也為以后的財務策劃積累經驗。
2.家庭與事業形成期
家庭與事業形成期:指從結婚到新生兒誕生的這段時期,一般為1-3年。
特征:
在這個時期,個人組建家庭,伴隨子女出生,經濟負擔加重。對于雙薪家庭,經濟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且生活開始走向穩定。在這個階段,盡管家庭財力仍不夠強大,但呈現上升勢頭。此時家庭最大的支出一般為購房支出,對此應該仔細規劃,使月供負擔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范圍之內。另外,此時應同時考慮高等教育費用的準備,以減輕子女未來接受高等教育時的資金壓力。
3.家庭與事業成長期
家庭與事業成長期:指子女出生到子女完成大學教育的這段時期,一般為18一22年。
特征:
在這個時期,家庭成員不再增加,整個家庭成員年齡都在增長,經濟收入增加的同時,花費也隨之增加,生活已經基本穩定。但子女上大學后,由于高等教育支出增加,家庭支出會以較大幅度上升。對處于這一時期的家庭而言,應設法提高家庭資產中投資資產的比重,逐年累積凈資產。
4.退休前期
退休前期:指子女參加工作到個人退休之前的這段時期,一般為10-15年左右。
特征:
在這個時期,家庭已經完全穩定,子女也已經經濟獨立,家庭收入增加,支出減少,資產逐漸增加,負債開始減少。此時個人的事業一般處于巔峰狀態,但身體狀況開始下滑。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應該是準備退休金,并在資產組合中適當降低風險高的金融資產的比重,獲取更加穩健的收益。
5.退休期
退休期:指退休后這段時期。
特征:進入退休期,客戶肩負的家庭責任減輕,鍛煉身體、休閑娛樂成為生活的主要內容,收支情況表現為收入減少,而休閑、醫療費用增加,其他費用降低。此時,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下降,對資金安全性的要求遠遠高于收益性,所以在資產配置上要進一步降低風險。在這一時期個人(家庭)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安度晚年,并開始有計劃地安排身后事。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維維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