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包裝食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一瓶330mL的汽水、一包600g的餅干、一桶5L的食用油等等。

那么,我們如何知道這些定量包裝食品標注的質量或體積是否與實際值相符,有沒有“缺斤少兩”呢?這就需要通過對定量包裝食品進行凈含量檢驗來判斷。
因此對定量包裝食品進行凈含量檢驗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有效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同時也是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一、凈含量的檢驗流程和評定準則
除了部分產品標準對凈含量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按照JJF 1070-2005《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或JJF 1070.2-2011《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 小麥粉》進行定量包裝食品中凈含量的計量檢驗。
凈含量計量檢驗流程如下所示:

凈含量評定準則:
如果定量包裝商品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或強制性行業標準中對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的允許短缺量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做出評定;如沒有規定,則按以下評定準則執行。
檢驗批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評定為不合格批次。
1)樣品平均實際含量小于標注凈含量減去樣品平均實際含量修正值λs;
2)單件定量包裝商品實際含量的短缺量大于1倍,小于或者等于2倍允許短缺量的件數超過規定的數量;
3)有一件或一件以上的定量包裝商品實際含量的短缺量大于規定的允許短缺量的2倍。
二、檢驗過程的注意事項
定量包裝食品的凈含量主要是以質量(重量)為單位和以體積為單位兩種形式,應結合各類定量包裝食品的特性來選擇適當的檢驗方法和測量設備,同時注意一些檢驗的細節,以減少檢驗誤差、提高結果準確性。
1.測量設備
由于定量包裝食品的物理化學特性不同、標注的凈含量量值不同,對測量設備的最大允許誤差、測量范圍、準確度等級等計量性能要求也不同。在選擇測量設備時注意考慮以下三點要求:1)應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2)有效稱量范圍符合檢驗凈含量要求;3)最大允許誤差、分度值、準確度等級等均應符合規則要求,確保檢驗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不超過0.2T(置信水平為95%)。
2.除去皮重
對于采用間接的測量法檢驗凈含量時,往往需要對樣品去除皮重。在測量皮重時需注意將包裝物上的殘留物擦凈、水分擦干,一般可以通過振動、擦拭、風干等方式,切勿采用烘箱或烤爐烘干的方式,以免損壞或減輕皮重。有條件的時候,可直接抽取多件同規格、同型號、同生產批次的待包裝的包裝物進行稱量,求得皮重的平均值,而不需將被檢樣品的包裝打開。
3.以質量(重量)單位標注的凈含量
以質量(重量)單位標注凈含量的檢驗方法主要有4種:一般性商品的通用方法、干凍商品的檢驗方法、水凍商品的檢驗方法、固液兩相商品的檢驗方法。在檢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要點:
(1)注意區分干凍商品和水凍商品,如果是水凍商品,需按要求進行解凍,將表面冰層的溶解、過濾,且同時注意保留商品內部固有的含水量。
(2)對于固液兩相的商品需加熱分離時,應先加熱再打開包裝,防止包裝內水分和內容物的流失;液相中含有油脂時,需計算其油重,將油重計入固相的總重之中。
(3)部分商品由于自身的特性,在季節、儲存環境、存放時間等因素影響下,其水分含量容易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凈含量的變化。如小麥粉的凈含量,按照JJF 1070.2-2011規定的方法檢驗時,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水分修正。
4.以體積單位標注的凈含量
以體積單位標注凈含量的檢驗方法主要有3種:絕對體積法、密度法、相對密度法,在檢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要點:
(1)使用絕對體積法進行檢驗時,將被檢樣品倒入測量器皿,盡量不要出現掛壁現象;從液面讀取示值時,應按照商品的特點和計量要求進行準確讀取。
(2)用密度杯測量密度時,應保證密度杯被樣品注滿,且無氣泡及間隙。

三、生產企業需注意的問題
1.部分企業對凈含量概念理解不清。根據JJF 1070-2005中的規定:凈含量是指除去包裝容器和其他包裝材料后內裝商品的量(注:不論商品的包裝材料,還是任何與該商品包裝在一起的其他材料,均不得記為凈含量,如方便面中的調料包、叉子等)。部分企業容易忽視的問題是將食品包裝內干燥劑的重量計為凈含量;若一個大包裝內含有多個小包裝,則小包裝中包裝材料的重量也不計為凈含量等。
2.對允許短缺量和凈含量評定準則理解不透徹。部分企業將規則中允許短缺量與其他檢驗項目的最大允許誤差這兩個概念互相混淆,錯誤地將允許短缺量等同于每件商品可以允許的負偏差或樣本平均實際含量允許的負偏差,不懂得運用凈含量評定準則去判斷是否為合格批次[1]。
3.配置計量的設備較差或不合理。部分企業在配置計量凈含量的設備上比較隨意和盲目,只追求量程滿足稱量的要求,而忽略了設備的分度值、準確度等級等要求,而且也未定期檢定設備,導致實際計量出的凈含量存在負偏差。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