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企業線上內容矩陣主要分為三大類:文字、海報、視頻。盡管視頻應用趨勢明顯,但并不能代表視頻已完全取代圖文。因此不必急于迭代圖文模式的宣傳,而應在此基礎上做錦上添花的營銷動作。厘清什么是基礎、什么是重中之重,才是營銷第一步。

來源/視覺中國
內功十二大勁:產品品質(種子)
底者,足也。練者,練之于地也。如果企業營銷工作比喻作一棵大樹,產品就是這棵大樹的種子。種子決定了大樹的適應范圍(被誰需要)、輻射廣度(被誰聽聞)、生長趨勢、基因潛力、傳播條件、衍生產品等。
那么,種子的基因來自于哪里?企業。在《都在追求新品牌出圈,卻少有人愿意打造長期暢銷品》一文中,我們強調了公司產品代表了公司的文化、價值觀。
- 基礎動作:提煉企業基因,將基因灌輸到產品品質中,后續的營銷推廣表達形式都要圍繞產品本質開展。

來源/視覺中國
萬變不離其宗:文字大本營(根莖)
無論是通過新媒體或視頻號進行產品推廣(即帶貨),首先要錘煉基于文字的大本營。文案用文字糅合記錄品牌案例(品牌端)、產品特質(市場端)、企業戰略(企劃端)等一系列發生在企業內部與外部、高層與基層間的事實。
也即是說,產品是種子,文字是內容的根。鍛造了強壯的根基,繼而開出的枝葉、花朵、果實,都是“讓客戶一眼看到”的形式。沒有根,再多的招式終究落地困難,且無法持久。文字記錄的重點在于跟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講清楚企業是干什么的(定位)、產品能干什么(需求)、口碑是怎么樣的(案例)、對社會的貢獻是什么(價值)。
不管是電商平臺、視頻平臺還是新媒體平臺,文字大本營為它們的發揮提供了強大的底層支撐,是創意靈感、腳本素材、故事題材的主要來源。
- 進階操作:梳理有關企業的一切文字記錄,包括但不限于企業文化、品牌理念、合作案例、產品手冊等。

來源/視覺中國
平臺規則給誰看:運營(枝葉)與策劃(花朵)
文字“根部”越是強壯,發揮策劃時就有越是有力;文字提供的素材越多,策劃可選擇的切入點越是豐富。運營將不同平臺的規則吃透后,就可以基于文字記錄的內容進行切割篩選;策劃結合品牌形象(或反形象)決定開出什么樣的花、什么系列的花。
這里順便回答,為什么視頻培訓機構一直強調內容,卻從不會告訴您每一期內容應該做什么。不同的企業擁有不同的基因,即使是同行同質產品,都擁有不同的基因。既然基因不同,怎么能長一樣呢?因此內容是做差異化營銷的手段,機構培訓不會千篇一律地告訴企業出什么內容,否則就該是一對一策劃了,何況代運營策劃還不能保障數據轉化率。
對于賬號的定位,如果是自媒體,重點在于趣味性:刻畫人物特質和腳本劇情,對產品營銷使用軟植入(場景、旁白或商品鏈接),且頻次不能多;如果是企業號,重點在于統一性:產品知識傳播、企業形象展示、團隊風采等,應注重官方拍攝手法和創意表現形式。
無論是什么定位,注意不要激起受眾的反感,內容有趣才能擁有更高的傳播率。
- 優化操作:選好平臺賬號定位,做符合品牌調性(或反其道而行)的內容策劃。

來源/視覺中國
輻射更廣的區域:脫離朋友圈
每一個平臺魚塘都有其飽和度,尤其微信這一私域流量鼻祖。朋友圈、視頻號、公眾號都是基于微信生態的傳播渠道,天花板過硬,走出去、廣撒網才能捕獲更多的魚群。我們都應該做一個在朋友圈之外、偷偷驚艷整個世界的人。
綜上,那么果實(轉化率)什么時候結呢?
只要“種子”基因強大,扛得住風吹雨打;只要“根莖”足夠堅韌,不會隨風臥倒;只要“枝葉”繁茂、“花朵”芬芳,看見的人需要、聽聞的人向往,何嘗擔心沒有果實。企業營銷的市場布陣工作都可以歸結在此。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