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ast
Toast
Toast&Snackbar
Snackbar
03
—
反饋的適用場景
Dialog(對話框):一般用于很重要或者有風險的操作,主要為復雜信息、關鍵信息提示、關鍵阻斷等。但目前來說對話框的設計樣式繁多,用戶可以進行信息錄入,也可以用于營銷宣傳(如:彈框廣告等)。
Toast一般用作簡單提示或者結果通知等非關鍵阻斷性反饋,但toast是容易被用戶忽視,而且不適合展示過多的信息,可能在用戶讀完之前就消失了。考慮信息的可讀性和用戶的使用體驗,也可采圖案+文字的組合樣式。
Snackbar多用于涉及結果反饋+用戶單項非關鍵操作的流程中,收藏、關注、添加等流程。
整體而言,優先級不同的信息應該對應不同的視覺權重,這樣視覺權重最大的模態彈框用以展示重要的內容。也只有讓真正重要的信息使用模態彈框,低頻而又合理的使用,才會讓用戶對于彈框提示信息重視。當過度使用反而可能會給用戶產生“狼來了”心理,讓用戶不在重視App的反饋信息,這樣就失去了對應的初衷。
同時,還會有一些邊界情況,這種情況并無絕對的適用什么方式,此時則可以考慮場景的側重或者單純的依賴于產品經理的個人偏好。
最后,希望我的這些內容,得以讓部分新人有幫助,那可能也是讓我在產品之路上的開心之事,我們下期見!
余額不足的彈框提示,圖片來源支付寶截圖
(當然,壕不會出現這些彈框)
toast、snackbar
非模態和模態最大的區別是,非模態不會阻斷流程,強制用戶交互,也不會給用戶彈出半透明背景層,非模態彈框停留一段時間后會自己消失。所以相對于模態彈框來說,非模態彈框屬于輕量級反饋,降低了給用戶帶來的干擾。而常見的非模態彈框有toast(hud)和snackbar。
Toast主要用于用戶操作之后,告知用戶操作結果或者狀態的變更。其中Toast是屬于Android的組件,而iOS類似的是組件是hud,在蘋果的系統中最常見的就是音量調節提示。但現在兩邊不同系統的逐步趨于相同,整體的區別也在越來越小。
另外,真實的toast是可以出現在屏幕的任何位置,且可以加icon,或者背景層的顏色等都可以修改。所以在某些場景下,產品或者設計也需要了解對應的技術的真實情況,方便避免因為自己的固有認知而影響自己的產品設計。
Snackbar一般是由文字和單一功能按鈕組成的,用戶可以點擊按鈕交互,但不強制,也不阻斷,如果用戶不點擊snackbar也會自動消失,該模式一般位于屏幕下方。如果不好記憶,可以把snackbar看成是帶有icon交互的特殊toast。
Toast
Toast&Snackbar
Snackbar
03
—
反饋的適用場景
Dialog(對話框):一般用于很重要或者有風險的操作,主要為復雜信息、關鍵信息提示、關鍵阻斷等。但目前來說對話框的設計樣式繁多,用戶可以進行信息錄入,也可以用于營銷宣傳(如:彈框廣告等)。
Toast一般用作簡單提示或者結果通知等非關鍵阻斷性反饋,但toast是容易被用戶忽視,而且不適合展示過多的信息,可能在用戶讀完之前就消失了。考慮信息的可讀性和用戶的使用體驗,也可采圖案+文字的組合樣式。
Snackbar多用于涉及結果反饋+用戶單項非關鍵操作的流程中,收藏、關注、添加等流程。
整體而言,優先級不同的信息應該對應不同的視覺權重,這樣視覺權重最大的模態彈框用以展示重要的內容。也只有讓真正重要的信息使用模態彈框,低頻而又合理的使用,才會讓用戶對于彈框提示信息重視。當過度使用反而可能會給用戶產生“狼來了”心理,讓用戶不在重視App的反饋信息,這樣就失去了對應的初衷。
同時,還會有一些邊界情況,這種情況并無絕對的適用什么方式,此時則可以考慮場景的側重或者單純的依賴于產品經理的個人偏好。
最后,希望我的這些內容,得以讓部分新人有幫助,那可能也是讓我在產品之路上的開心之事,我們下期見!
充值不足的彈框提示,圖片來源支付寶截圖
余額不足的彈框提示,圖片來源支付寶截圖
(當然,壕不會出現這些彈框)
toast、snackbar
非模態和模態最大的區別是,非模態不會阻斷流程,強制用戶交互,也不會給用戶彈出半透明背景層,非模態彈框停留一段時間后會自己消失。所以相對于模態彈框來說,非模態彈框屬于輕量級反饋,降低了給用戶帶來的干擾。而常見的非模態彈框有toast(hud)和snackbar。
Toast主要用于用戶操作之后,告知用戶操作結果或者狀態的變更。其中Toast是屬于Android的組件,而iOS類似的是組件是hud,在蘋果的系統中最常見的就是音量調節提示。但現在兩邊不同系統的逐步趨于相同,整體的區別也在越來越小。
另外,真實的toast是可以出現在屏幕的任何位置,且可以加icon,或者背景層的顏色等都可以修改。所以在某些場景下,產品或者設計也需要了解對應的技術的真實情況,方便避免因為自己的固有認知而影響自己的產品設計。
Snackbar一般是由文字和單一功能按鈕組成的,用戶可以點擊按鈕交互,但不強制,也不阻斷,如果用戶不點擊snackbar也會自動消失,該模式一般位于屏幕下方。如果不好記憶,可以把snackbar看成是帶有icon交互的特殊toast。
Toast
Toast&Snackbar
Snackbar
03
—
反饋的適用場景
Dialog(對話框):一般用于很重要或者有風險的操作,主要為復雜信息、關鍵信息提示、關鍵阻斷等。但目前來說對話框的設計樣式繁多,用戶可以進行信息錄入,也可以用于營銷宣傳(如:彈框廣告等)。
Toast一般用作簡單提示或者結果通知等非關鍵阻斷性反饋,但toast是容易被用戶忽視,而且不適合展示過多的信息,可能在用戶讀完之前就消失了。考慮信息的可讀性和用戶的使用體驗,也可采圖案+文字的組合樣式。
Snackbar多用于涉及結果反饋+用戶單項非關鍵操作的流程中,收藏、關注、添加等流程。
整體而言,優先級不同的信息應該對應不同的視覺權重,這樣視覺權重最大的模態彈框用以展示重要的內容。也只有讓真正重要的信息使用模態彈框,低頻而又合理的使用,才會讓用戶對于彈框提示信息重視。當過度使用反而可能會給用戶產生“狼來了”心理,讓用戶不在重視App的反饋信息,這樣就失去了對應的初衷。
同時,還會有一些邊界情況,這種情況并無絕對的適用什么方式,此時則可以考慮場景的側重或者單純的依賴于產品經理的個人偏好。
最后,希望我的這些內容,得以讓部分新人有幫助,那可能也是讓我在產品之路上的開心之事,我們下期見!
何為反饋
不知你是否有和我一樣的情況,在剛開始獨立完成需求時,老是會遇到一個問題:
這里該用toast還是彈框?用不用阻斷?用結果頁還是直接toast?
但隨著項目的積累,也逐步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現在來聊聊反饋的那些門道:
究竟何為反饋,百度百科解釋為:將系統的輸出返回到輸入端并以某種方式改變輸入,它們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回路,進而影響系統功能的過程。
人話版: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反應(如:你三連,我歡欣鼓舞,你不三連,我給你跪下
)。
為什么App設計需要反饋:
1.包含你我在內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話語、情緒、操作得到反饋,軟件中亦如此,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中,第一條“系統可見性”,即表明系統需要將狀態反饋給用戶,不讓用戶因對系統狀態的未知而產生焦慮以及帶來的錯誤操作。
2.及時合理的反饋,可以告訴使用者當前狀態、目前結果、后續操作指示;
而不反饋、反饋不及時、反饋不正確,輕者提示不清,嚴重者造成誤解,加劇不確定性給用戶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讓用戶反感使用,棄之而去。
02
—
常見反饋類型
App常用反饋類型,我整體按照常用程度分為三類:彈框、頁面、其他(標簽、動畫、聲音、震動等),本次由于篇幅,重點講述彈框。
Dialog
彈框的種類又可以分為兩種,模態與非模態,二者的區別,在于是否強制用戶交互或者打斷用戶流程,其中模態彈框以Dialog(對話框)為例,在App中有大量的使用,主要用來提示一些重要信息及對應的和用戶交互。比如:
充值不足的彈框提示,圖片來源支付寶截圖
余額不足的彈框提示,圖片來源支付寶截圖
(當然,壕不會出現這些彈框)
toast、snackbar
非模態和模態最大的區別是,非模態不會阻斷流程,強制用戶交互,也不會給用戶彈出半透明背景層,非模態彈框停留一段時間后會自己消失。所以相對于模態彈框來說,非模態彈框屬于輕量級反饋,降低了給用戶帶來的干擾。而常見的非模態彈框有toast(hud)和snackbar。
Toast主要用于用戶操作之后,告知用戶操作結果或者狀態的變更。其中Toast是屬于Android的組件,而iOS類似的是組件是hud,在蘋果的系統中最常見的就是音量調節提示。但現在兩邊不同系統的逐步趨于相同,整體的區別也在越來越小。
另外,真實的toast是可以出現在屏幕的任何位置,且可以加icon,或者背景層的顏色等都可以修改。所以在某些場景下,產品或者設計也需要了解對應的技術的真實情況,方便避免因為自己的固有認知而影響自己的產品設計。
Snackbar一般是由文字和單一功能按鈕組成的,用戶可以點擊按鈕交互,但不強制,也不阻斷,如果用戶不點擊snackbar也會自動消失,該模式一般位于屏幕下方。如果不好記憶,可以把snackbar看成是帶有icon交互的特殊toast。
Toast
Toast&Snackbar
Snackbar
03
—
反饋的適用場景
Dialog(對話框):一般用于很重要或者有風險的操作,主要為復雜信息、關鍵信息提示、關鍵阻斷等。但目前來說對話框的設計樣式繁多,用戶可以進行信息錄入,也可以用于營銷宣傳(如:彈框廣告等)。
Toast一般用作簡單提示或者結果通知等非關鍵阻斷性反饋,但toast是容易被用戶忽視,而且不適合展示過多的信息,可能在用戶讀完之前就消失了。考慮信息的可讀性和用戶的使用體驗,也可采圖案+文字的組合樣式。
Snackbar多用于涉及結果反饋+用戶單項非關鍵操作的流程中,收藏、關注、添加等流程。
整體而言,優先級不同的信息應該對應不同的視覺權重,這樣視覺權重最大的模態彈框用以展示重要的內容。也只有讓真正重要的信息使用模態彈框,低頻而又合理的使用,才會讓用戶對于彈框提示信息重視。當過度使用反而可能會給用戶產生“狼來了”心理,讓用戶不在重視App的反饋信息,這樣就失去了對應的初衷。
同時,還會有一些邊界情況,這種情況并無絕對的適用什么方式,此時則可以考慮場景的側重或者單純的依賴于產品經理的個人偏好。
最后,希望我的這些內容,得以讓部分新人有幫助,那可能也是讓我在產品之路上的開心之事,我們下期見!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