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長沙一位律師因為舉報阿里,收到了市場監管總局的感謝信。很多媒體都對這則新聞進行了報道。

與此同時,阿里的股價也在低點掙扎、徘徊。以港股為例,10月25日阿里的股價創下了60.25港元的上市新低,相比2020年10月28日創下的309.4港元的天價,幾乎是“腿肚斬”。
今天(11月3日)上午,阿里的港股價格一度下跌了超過6.6%,跌到了63港元附近。(下圖,阿里港股月K線)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發了阿里的“價值重估”?近期阿里又有什么利空消息 ?
阿里下跌,首先跟業績增長放緩有直接原因。
今年8月初,阿里公布了2023財年第一季度(也就是2022年第二季度)的業績。
這個季度,阿里實現營收2055.5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057.40億元基本持平(去年同期的增速為34%);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302.52億元,同比下降30%(去年同期增速為10%)。
對于一個萬億市值的公司來說,業績增長速度非常重要。市場形象好、增速高的時候,市盈率50倍、100倍都沒有問題。一旦趨勢逆轉,15倍市盈率都可能被人嫌棄。
上市公司估值里,“形象估值”非常重要。所謂“形象”,代表主流社會對你的看法——你是否代表著未來,代表著高增長,是否在政策支持的“賽道”上。
幾年前,阿里有“強光環”的加持。而如今,尤其是反壟斷罰單之后,大家對阿里這類互聯網大企業的看法有了重要變化。社會開始重視基礎性研究,核心技術……
中美戰略博弈,讓類似阿里這種帶有新基建性質的互聯網大平臺,在美國的上市地位變得有點“柳暗花明”。這也是阿里到香港二度上市,并進一步升格為主要上市地的原因。
這可能讓阿里的國際股東們擔心,一旦阿里不在美國上市,只在香港上市的話,其估值可能因為紐約、香港兩地資金量的不同,而出現顯著差異。
今年8月10日,軟銀集團宣布減持9%的阿里股份,預期可套現超過2300億人民幣,軟銀集團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降至14.6%,首次跌破20%。
最近有兩件事,也被部分投資者理解為阿里的利空,我們來看一下。
一是住建部、民政部昨天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有這么一段表述:
每百戶居民擁有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于30平方米,60%以上建筑面積用于居民活動。適應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理發店、洗衣店、藥店、維修點、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新建社區要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集中布局、綜合配建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既有社區可結合實際確定設施建設標準和形式,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補齊短板。統籌若干個完整社區構建活力街區,配建中小學、養老院、社區醫院等設施,與15分鐘生活圈相銜接,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
這意味著,國家認為目前城市社區大多“不完整”,缺少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設施。其中最大的痛點,也是這個文件的看點,是提出要全面建設居民食堂。
當然,除了食堂還有菜店、藥店、便利店,還有統籌若干個完整社區建設的“活力街區”。
說白了,就是給線下交易補短板,讓交易更便捷。
二是供銷社開始全面復興,并全面布局大中小城市,推出了很多“供銷社便利店”。
有人開玩笑說,新一代“向陽院”即將誕生,生活其中“一切皆備”,可以減少點外賣和網購了。
國家之所以要建設“完備社區”,除了便民、創造新就業機會外,一個更重要的政策含義是:讓生活變得更便捷,鼓勵大家多生孩子,鼓勵實現社區養老,解決中國人口紅利式微的問題,解決社區養老的痛點。
而供銷社則是國有(或者集體)的一個物資供應、收購的主渠道,可以在平時繁榮市場,特殊時期發揮特殊作用。高層曾撰文表示,供銷社事關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但從目前情況看,很多大城市也在建立供銷社的體系,比如便利店。
在住建部、民政部的文件里,還有下面的提法:
推進智能化服務。引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促進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發展。推進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智能家庭終端互聯互通和融合應用,提供一體化管理和服務。
這意味著,一個新的網上系統即將誕生,這個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肯定不會把自己的前途限制在“物管”上,一定會染指網購、外賣等服務。
而且這個平臺或許還會成為政府和居民聯系、溝通的重要平臺,小區居民的交流平臺,因而具有了社交軟件的功能。
所以,“完整社區”的文件,不僅意味著線下商業、社區商業將被強化,還意味著線上交易會有新渠道,社會管理會有新手段。這意味著,我們在阿里、京東、美團、滴滴、叮咚等之外,有了更多新選擇。
對老百姓來說競爭是一件好事,可以推動商家不斷改進服務,促進社會進步。
至于阿里們的估值未來會如何演變,一看市場,二看政策。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