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分析,是入門容易但做得漂亮不容易的技能,是每個用戶體驗人員和產品經理都必不可少的方法, 如何從用戶場景和產品經營的視角來開展競品分析?一起來探討下。

一、以“人”為本的場景分析——你不懂我,憑什么要求我懂你?
你若不懂得用戶需要什么?憑什么要求用戶懂你在傳遞什么? 做不好的產品大部分源自于不懂用戶,不從用戶這個端口去下鉆。 用戶對你的產品沒有深度交集的原因一般有三個:- 沒有get到用戶的利益/興趣點,吸引失敗;
- 交互過程中的體驗不友好,用戶中途產生了放棄;
- 用戶自身沒有需求驅動——沒有100分的產品,如果把前面兩點做到位了,相信體驗一定不會糟糕。
二、重思路,求結論——六個不可取原則
競品分析的方法論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打算把方法論放到最后寫,思路先行。- 拿起PPT就開始截圖的行為不可取。
- 競對的都是最好的認知不可取。
- 只截圖不分析的方式不可取。
- 只分析無結論的方式不可取。
- 只下結論沒有計劃的方式不可取。
- 有計劃沒重點的方案不可取。
三、競品分析需要有持續的業務/行業認知積累
這里尤其想說學習的重要性,主觀學習的重要性:- 每天花10分鐘快閱各類資訊,必讀的有:行業動態、國內外資訊、新業態、國家政策;
- 每天花10-30分鐘去體驗/了解你的競對;
- 每天花30-60分鐘去看看消費者對你的吐槽;
- 每天問自己一遍,今天你是否比昨天進步了?
四、淺入深出的競品分析
主要的流程如下:(黃色標記部分為重點難點)
1. 確定調研目標
萬事開頭難,競品分析恰恰相反,是開頭容易,越開展越難。核心的目標其實就是為了自身產品提升去尋找機會點,競品分析是需求獲取的渠道之一。 挖掘機會這里重點講一下,就是有一個誤區需要糾正“競品都是好的”這中思維千萬不可以有,競品也有很多缺陷要你去挖掘發現,并且,競品的缺陷恰恰是你的機會點。2. 選擇競品
這里的重點是:選什么競品?為什么選擇他? 關于選什么競品? ——一般競品數量3-5個之間,本品+核心競對1-2個,還可以補充的是異業或者行業內做的比較優秀的產品。 為什么選擇他? ——就是選擇標準的衡量,通常可以根據一些百度指數、行業排名、業務相似程度來確定競品。3. 場景化競品
以用戶為中心的前提是清楚地知道用戶的需求。 從需求出發,以觸點為重點,以實現產品目標為導向,輸出競品分析的場景——場景簡單翻譯為“用戶動線”。 如果要對評價的產品做一份競品分析,你應該從什么場景開始呢? ——圍繞用戶場景,帶入用戶視角,以看評價的場景為例,可以很輕松通過用戶觸點抽出用戶看評價時最關注的信息:有評價&有高質量的評價;圍繞這2個核心關注點,再去看本品/競品做的如何。這樣看起來,問題洞察是不是一點也不難。

4. 輸出結論
前面做了很多事情,但我常常形容為草稿紙。競品分析的過程是學習跟自查的過程,通過這樣系統的學習及思考,必須要輸出結論的。 然而在輸出結論的時候,你必須借助更多的信息來論證你的結論或者你的猜測:數據、用戶需求、經營目標等。 所以,如果把競品分析理解為“截圖貼圖”,說明還處在入門級產品經理階段,充其量算試用期。5. 宣講報告
其實這里對宣講人要求特別高,因為做競品分析的人是沉浸式的。他自己非常清楚各種模塊怎么怎么做的,但如果拿著PPT就長篇大論起來,聽的人會非常累。 宣講核心:- 陳述清晰的競品目標,思路,結構;
- 差異點/你的結論/你結論的原因依據;
- 你的方案與計劃。
五、基于競品分析的延伸
產品都有極強的生命周期管理,從產品規劃到上線運營的全流程,需要持續對行業動態、產品體驗、價值去分析。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卓越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是提升裂變的一個過程,驗證成敗的關鍵即是用戶體量和優質用戶量了。 該方法主要是從產品體驗的角度來講競品分析,實際工作中視覺設計、交互設計、市場營銷、產品運營等角色,運用此方法分析競品體驗,在競品的選擇及分析決策中關注的點會有差異,大的分析思路是一致的。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