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聽CD嗎?很多人會搖搖頭,“日漸式微”仿佛成了共識。然而,與身邊某些小眾事物一樣,時至今日CD仍“倔強”地維系著其生命力,甚至還在緩慢“復蘇”中。

有鑒于此,影音CN推出這個“5款CD播放機推薦”的專題,給有需求讀者予幫助。此外我們也會推出《從入門到“放棄”,2022最值得推薦的14款播放機》一文,對CD播放機市場進行全方位掃描,敬請期待。
與CD相關,我們可能忽略的信息
CD唱片的銷量在千禧年(2000年)時達到頂峰,僅美國就有近10億張CD唱片被出售,其后銷量就一路下滑,而流媒體逐漸興起。
RIAA(美國唱片業協會)202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流媒體付費訂閱占據音樂總收入的57%以上(約86億美元),廣告支持的流媒體收入增加18億美元。CD和黑膠唱片(后者連續15年穩定增長)的銷售額加起來不到總收入的11%。

1973年以來的CD銷售數據,源于RIAA
但是,2021年CD唱片的銷量達到4660萬張,同比增長47%,銷售額5.842億美元。要知道,上一次CD唱片的銷量回升還是2004年,時隔17年后CD唱片終于迎來了它的首度回升,似乎也預示著市場的緩慢復蘇。
回到國內,我們找不到相對權威的數據,但據側面了解,以中唱集團為例,CD唱片和黑膠的銷量大致為6:4。
影音CN同時咨詢了多位硬件制造商和零售商家。某在天貓平臺銷售多品牌、全價位CD播放機的商家表示,他們的月均銷量可達400多臺(這個數據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計),日常主力銷售機型為入門級、中階以及數播一體機,大促期間的銷量會明顯上升,此外高端機型銷量占比約為16%。地區分布上,廣東省以及華東沿海城市的銷量較高。
這些數據,也為我們制作本次專題奠定了寫作方向——從入門到中階,涵蓋目前最大的受眾群體。因此,如果你正打算挑選一款CD播放機,那么跟著往下看。
挑選CD播放機之前,我們必須了解的
CD播放機是結構最為簡單的影音器材之一,它包含以下幾個組成部分:轉盤(碟倉)、DAC、連接端口、機箱、電源等。
轉盤
轉盤中我們唯一可見的部件,是進出碟倉。其用于承托CD唱片并送入轉盤,再由激光頭進行信號讀取等操作。

外露的CD碟倉和內置于機身中的CD轉盤
常見轉盤類型為平行推入/推出,但也有吸入式(類似部分電腦光驅)和揭蓋式(在后文“2022最值得推薦的14款播放機”中將見到)。當然,我們也可以見到所謂的“純CD轉盤”,即只有轉盤但不包括DAC的產品,比如下文中將提到的Cambridge Audio CXC V2。與之相呼應,自然也有純DAC(即沒有配備轉盤的產品,本文中未提及)。
挑選CD播放機時,最簡單的測試方法包括:確認碟倉關閉后,肉眼查看中間沒有空隙(確定制造工藝),同時CD唱片進出碟倉時,有沒有明顯的工作噪音或抖動。這既是工藝上的考量,也可用于判斷故障前兆。
數模轉換器(DAC)
通過轉盤讀取出CD唱片中的數字信號后,就需要送入DAC進行解碼,轉換為模擬信號再加以處理,并最終通過連接端口輸出給放大器。

用于數字/模擬解碼的芯片
對于附帶USB輸入的CD播放機,USB傳輸的數字信號也將進入DAC進行解碼。目前絕大多數CD播放機都已內置192kHz/24bit精度的DAC。當然不同品牌DAC與濾波電路結合后,在聲音上會有細微的區別,不同檔次DAC也會應用在不同價位的CD播放機中。
連接端口
所有CD播放機都會配備模擬立體聲輸出(RCA端口),用于直接與放大器相連。如果你想要使用外接DAC,或者說目前比較流行、內置DAC的功放,那么也可以通過數字輸出來連接。數字輸出包括光纖和同軸兩種。同軸數字線的外觀與普通RCA線一致,可以用后者替代,但我們建議你選擇專用的數字線。

這是相當完整的后背連接端口,包括模擬平衡輸出
此外部分品牌會支持聯動控制,諸如RS232,這在你擁有不少影音器材,或者說集成化家庭影院時會要用到。集成商在完成聯動控制后,你可以通過諸如路創等智能家居設備(面板、遙控器)或者iPad等移動終端進行集成(智能)控制。
同時,部分品牌會有自家的聯動控制,經過連線后,比如將CD播放器和放大器等連接后,使用單一遙控器進行控制。
高端機型還會有平衡XLR輸出,這里我們不再贅述。
機箱
CD轉盤在運轉過程中最怕什么?機械振動,這會影響到信號循跡,即讀取精度。雖然CD播放機都會有糾錯系統,但高精度讀取信號對聲音是有幫助的,也可以減少故障的發生。

加固處理的腳座有助于降低機械振動
因此,穩固機箱是個大前提。我們會看到部分制造商會專門加固腳座,或者采取獨有結構來維持穩定,再或是于機箱內采用局部加強筋的方式穩固機箱。當然,這一切和成本有關,因為增加材料的同時,意味著成本上升,一如之后我們將提到的電源那樣。
電源
穩定和純凈的電源對任何電子產品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CD播放機雖然對電流要求不高(尤其是對比放大器),但高品質、堅固的環形或EI型變壓器,能夠提供穩定、充足和低噪聲的電源供應。

像圖中那樣使用雙電源的,通常都是中高端機型
重播類型
既然謂之“CD播放機”,它們當然都能播放CD(Compact Disc,又稱Audio CD和Compact Disc-Digital Audio),同時也能播放CD-R/RW等衍生類CD光碟。標準的CD規格是44.1kHz/16bit PCM錄音。

在每張標準CD上都會見到這個Logo
對于支持USB輸入的CD播放機,通常還能播放特定的數據文件:如MP3、WMA、WAV、LPCM,有的還包括FLAC、ALAC、AIFF和DSD。SACD(Super Audio CD)是另一種現存的音頻物理載體,但是在普通CD播放機上,只能播放其CD層。
至于HDCD、MQA等,讀者可以參見我們過往的科普文章進行了解。
CD換碟機
這是捎帶提到的產品類型。
家用CD換碟機以往在索尼、AIWA、建伍、JVC等套裝音響中比較普遍,先鋒供DJ使用的CD播放機中也有部分。由于換碟機內部結構相對復雜、成本高、故障率高,以及缺陷現實應用場景,而且已處于淘汰階段。

CD換碟機的內部結構
(一) 雅馬哈CD-S303:簡單純粹,有限預算內的好聲音

雅馬哈CD-S303
CD-S303是雅馬哈去年年末發布的入門款CD唱機,用以取代前作CD-S300。整體設計簡單、純粹,力求在有限預算內改進電路布局、提升音質,因此有著不錯的性價比。
外觀和端口配置
外觀布局上,CD-S303采取日系機慣用的中置入碟,所有按鍵均為傳統的方形/扁條形設計,帶有復古工業風。正面板,右邊為播放/暫停/停止以及快進/快退等訊源設備必備操控按鍵,左邊則有電源、USB、CD/USB切換和Pure Direct(直通)按鍵。
USB端支持的音頻格式有MP3、WMA、LPCM和FLAC,后兩者分別是無壓縮和無損壓縮格式,也是不少CD發燒友慣用的數字存儲格式(將CD以數字方式轉存到移動硬盤中)。
后背只有3組輸出,即模擬立體聲輸出和數字同軸、光纖輸出。電源線為8字分離設計,但這個價位應該沒人會再斥資進行升級。

后背有模擬、數字同軸/光纖輸出
內部電路布局
CD轉盤,除了中置入碟以確保其在機箱正中、先天上具有穩定性外,還選擇了將激光頭懸浮的設計,搭配可隨時監測CD讀取狀態(即循跡)的專用DSP處理芯片,用以彌補信號讀取時的誤差和失真。
電路布局上,盡量做到了左右對稱和簡化信號路徑,在力所能及范圍內,維持其Hi-Fi性能。Burr Brown PCM1780 DAC的應用,也令這款平價CD唱機擁有192kHz/24bit的高精度解碼能力。
前面提到的Pure Direct,可直接旁路顯示屏和數字電路,減少信號干擾。這項功能可以在面板或遙控器上完成操作。
對了,CD-S303的遙控器還能對CD曲目進行重新排序,很多人已經忘記了這個最為基礎的CD播放功能。

黑色款CD-S303
搭配推薦
與CD-S303的搭配,可以選擇雅馬哈輸出功率85W×2的A-S201。它包含4組線路輸入和1組MM(動磁)唱頭輸入,A/B組喇叭接線柱也便于雙線分音連接。

雅馬哈A-S201
此外,支持MusicCast的R-N402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還彌補了CD-S303缺乏流媒體傳輸的短板。音箱可以在雅馬哈NS系列中尋覓,比如NS-B330、NS-333或NS-B700。

雅馬哈R-N402
小結
對家庭用戶來說,雅馬哈的AV放大器和Soundbar(數字投音機)可能更出名。但是不要忘記,雅馬哈在專業音響和DJ市場有著相當的占有率。這一切,都有助于其推出這種既平價同時可靠性和音質表現都不錯的CD唱機。
CD-S303整體聲音表現均衡,聲底干凈,對初入門者來說,是個好選擇。
簡要參數
兼容唱片:CD、CD-R/RW
頻率響應:2Hz~20kHz(CD)
諧波失真:0.003%(CD,1kHz)
信噪比:105dB(CD)
動態范圍:96dB
輸出:光纖、同軸、模擬RCA
尺寸:W435×H86×D260mm
重量:3.5kg
(二) NAD C538:為入門CD唱機奠定新基準
NAD對流媒體/BluOS的支持,大大豐富了其訊源產品線,其中CD播放機門類中有兩款——C538和C568,我們選擇了入門款的C538。

NAD C538
外觀和端口配置
C538是本專題中“唯二”零售價3000元以內的CD播放機。NAD是個經驗老道的玩家,且以性價比聞名,這一點在C538身上也得到了傳承。
外觀上,并沒有太多顯眼的地方,這既局限于定價,也與NAD一貫的做派有關。機身厚度僅70mm,因此碟倉和顯示屏分列面板兩側,播放按鍵順勢“擠”在了右邊。它的快進/快退鍵分為Skip和Scan,即快進一曲或快進秒數兩種選擇,快退也一樣。現在會這么用的人不多,而且多會選擇使用遙控器來完成,但這卻是“老法師”的傳承。
若問C538相對高一級的C568有什么不同,就是不具備USB輸入,只能用來播放CD。我覺得這是故意而為之的,一來拉開產品檔次,二來考慮到NAD對流媒體/DAC的支持,它們的很多產品,包括放大器都已支持USB,不如讓C538專注性價比吧。
后背設置很簡單:立體聲模擬輸出和光纖、同軸數字輸出,慣常會有的IR聯動控制等一概欠奉。

僅有音頻輸出端口,IR聯動控制等一概欠奉
內部電路布局
C538內部相對緊湊。轉盤后方是NAD定制的電源模組,位于機箱最左側,右側是解碼電路和模擬/數字運放。后者位于最右,想來是出于在有限范圍內拉大彼此距離的考慮吧。放大電路用到與C568同級的OP AMP元件,DAC是Wolfson WM8740,也是很多CD機、DAC樂用的型號,擁有溫暖的聲音個性。

操作按鍵集中在面板右側
搭配推薦
C538的配搭對象還是比較豐富的。同一系列中的C328(4390元)和C338(6000元),是與其最接近的搭檔。兩款產品均為混合數字式放大器,應用到Hybrid Digital數字放大技術,而且配備了MM唱頭放大電路和耳機輸出以及光纖/同軸的數字輸入。C328支持藍牙連接,而C338的流媒體功能更為豐富。
如果想要作為桌面系統使用,則有D3020(2990元)可供選擇。后者的優點在于小型化,雖然功率減少到了30W×2,但NAD宣稱其PowerDrive技術可以在實現低阻抗驅動(電流)和高動態功率(電壓)的同時,擁有很低的失真。不僅如此,它一樣擁有MM唱頭放大,還具備超低音和前級輸出。

左上C328、左下C338、右為D3020
小結
C538的聲音表現穩定、出色,具有足夠的細節和清晰度,為入門機型奠定了新的標準。
簡要參數
模擬輸出電平:2.2±0.1V
頻率響應:20Hz~20kHz(±0.5dB)
總諧波失真:≤0.01%(參考1kHz,音頻LPF)
信噪比:≥110dB(參考1kHz,A加權)
聲道平衡:±0.5dB(參考0dB,1kHz)
聲道分離:-4.6±0.8dB(參考0dB,1kHz、5kHz)
-9.0±1.0dB(參考0dB,1kHz、16kHz)
尺寸:W435×H70×D249mm
重量:3kg
(三)馬蘭士CD-6007:HDAM-SA2加持,中價位機型中舍我其誰

馬蘭士CD-6007
這是馬蘭士CD6000系列中的第4款機型,考慮到馬蘭士與飛利浦(與索尼共同制定了CD規格)的淵源,你就會明白為什么它直至今日還在推出CD唱機。
外觀和端口配置
單純從外觀判斷,CD6007與前作CD6006,乃至CD6005沒有明顯的區別。可能上了年紀的原因,我個人對(曾經的)日系品牌全對稱的外觀布局非常欣賞。同樣是中置式入碟,左右兩側操作按鍵也幾乎是鏡像排列。
前面板增加了Disc/Input的切換和USB端口。由于定位中階,因此有個更大和更精細的顯示屏以及兩側標志性的弧形面板。
后背端口包括模擬輸出和數字同軸、光纖輸出,且采取鍍金處理,這幾乎就是“身價”的表現。標準可分離式的電源線,也便于用戶換線來把玩。

所有RCA端口都采取鍍金處理
內部電路布局
內部布局,不難看出左、中、右分別是電源、數字和模擬線路板。
雖然外表更新乏善可陳,內在卻大不相同。CD6007改用AKM 4490,相比CD6006時的Cirrus CS4398,解碼精度得到提升,可以播放192kHz/24bit和DSD 5.6MHz高分辨率音樂,兼容USB輸入的數據文件包括MP3、WMA、WAV、FLAC HD、ALAC、AIFF(最高192kHz/24bit)和DSD(最高5.6MHz)。同時配備雙模數字濾波器進行優化,包括Fitter 1(慢速滾降,增強立體成像)和Fitter 2(銳利滾降,實現更精確的聲像再現)。
另外的一個變化,便是馬蘭士引以為傲的HDAM技術,即所謂離散式電路板。它通過分離元件來實現更好的信號放大。此處出現的,是新一代HDAM-SA2,宣稱比舊款在電路模塊上做了改進,高電平輸出時可降低功率晶體對電流穩定性的影響,確保聲音性能的一致。這項技術同樣被引入到耳機輸出上,帶有高、中、低3組增益設定,用以適配不同阻抗的耳機,耳機音量也直接可在面板上控制。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