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企業先有相對比較優勢,然后通過創新和戰略設計、將比較優勢轉化成競爭優勢,再通過市場營銷、將競爭優勢轉化成產品優勢。

一般我們定義企業的相對比較優勢,稱之為企業的關鍵資源。
企業有了產品優勢、即產品力,才能創收獲利,才能證明企業有競爭力。
即,競爭力來自于相對比較優勢、創新思維以及企業的戰略和市場能力的結合。
基于競爭力這個概念,派生出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所對應的英文,CORE COMPETENCE,其中文真實意思是核心能力)這個概念,核心能力與相對比較優勢有關。
核心能力不是指創新思維,也不是指戰略和市場能力。
當企業具備競爭力后,一般都是先做強、再做大,即先強化競爭力、占領行業更多市場份額。如何強化競爭力,將重點會放在強化相對比較優勢上,這會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是通過核心能力來強化相對比較優勢,是能力派生出資源的做法;還有一種做法,是通過資金來強化相對比較優勢,即資金換資源的做法,將資源壟斷到一定程度、也價值不菲。
所以企業到了1-10這個階段,要么會與資本家聯手,用錢來壟斷關鍵資源,如瑞幸咖啡;要么與科學家聯手,用核心能力來強化關鍵資源。還有一種是戰略投資,比如有些互聯網公司掌握大量的用戶信息,這些信息本身可以成為其他企業的關鍵資源,互聯網公司會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入股該企業,比如騰訊戰略入股了京東、拼多多等很多企業。
企業必須要有關鍵資源,但未必一定要有核心能力,比如茅臺只有關鍵資源。
關鍵資源的級別影響企業資本市場格局,獨一無二、且可持續使用的關鍵資源、常稱之為核心資源,才能推動企業具備資本市場價值、而不只是一個項目或者一塊資產。
企業最開始的關鍵資源(相對比較優勢)未必來自創始人,可能來自聯創。企業家作為創始人,其重要性不一定在于關鍵資源或者核心能力,也未必體現為戰略和市場能力,往往是冒險逐利的企業家精神、推動靈機一動的創新思維、將資源和能力巧妙相結合。
戰略投資者和聯創投入的關鍵資源做法不同,聯創一般以關鍵資源折價入股、是雪中送炭、要事前給股份;而戰投一般是先以資金入股企業、然后企業拿著融進來的資金再向戰投購買關鍵資源,這是錦上添花的做法,要防止逆向選擇(戰投另起爐灶)、需要戰投出資。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