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價格屠夫
免費或者低價拉新作為價格補貼,是互聯網平臺常用的獲客手段,互聯網企業用這種打法在不同的領域屢試不爽,肆無忌憚。進入社區團購這個行業,一樣也是“同樣的配方”。 打開美團APP,“9毛9”的蔬菜隨處可見,1塊的水果屢見不鮮,為了刺激消費者下單,每天6個時間段、30款商品參與限時秒殺,甚至還有“1分購”的超低價給到新用戶。 這樣的價格自然讓想薅羊毛的消費者開心不已,10塊錢就能在家樓下買到一大袋新鮮水果和蔬菜,何樂而不為之。 這樣的政策也轉換了一大批晚上等著“錢大媽”打折的用戶,更重要的是,讓菜場的小販失去了競爭力。如此以來,曾經在菜市場“一兩毛”的討價還價變得毫無意義,更是讓小販們失去了大量的客戶。作為層層批發最后一個環節的小販們,自然也不敢大幅度降價來“薄利多銷”,更是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補貼的運營。 據實地調研數據,在美團優選等社區團購沖擊下,部分菜場攤販的銷量僅往年3成,以前一天最低營業額都是一兩千,現在一天只能賣三四百元,幾乎差了三分之二。
02 消費降級
新中產的崛起,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消費升級成為了不可逆的趨勢,新零售也應運而生。盒馬鮮生倡導的“鮮美生活”,錢大媽不賣隔夜肉,一個新零售的代表企業喊出了消費升級實現更美好生活的口號。 大量消費者在這樣的倡導下,也開啟了自我消費提升之路,也提升了為品質、為健康買單的消費意愿。
03 破壞供應鏈
傳統生鮮零售多年固化的供應鏈如下:“廠家→經銷商→2批商→零售店→用戶”。這樣的供應鏈雖然過長,但是經過多年的沉淀,利益分配也實現了穩定合理。每個環節的企業各司其職業,也能各得其所。 然而,美團優選卻打破了這樣的供應鏈格局,形成“廠家→運營服務商→平臺→提貨點←用戶”的供應鏈格局。供應鏈管理,指以最少的成本,令供應鏈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客戶的全流程,使供應鏈運作達到最優化。而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可以減少產品開發時間、提高利潤率、更快搶占市場。 然而,因為打法上的侵略性,卻破壞了整個供應鏈條的利益關系,尤其是價格倒掛,讓上游的經銷商和批發商叫苦不迭。 因此,也出現了大量的傳統供應商開始停止給社區團購供貨。 日前,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關于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公司稱收到多方投訴,以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于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利益,現針對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做出以下要求:
04 締造壟斷
線下零售很少有聽到壟斷或者寡頭的說法,事實上,線下零售店也缺乏一統市場的超級巨頭。線下零售百強的市場份額比重也不超過20%,由此可見還是相當分散的,我們能看見區域性的龍頭,也見不到全國性的霸主。 互聯網則不同,一般市場上只有老大老二,沒有第三和第四,而且老大和老二通常還會合并。這就注定了互聯網成為壟斷或者寡頭的必然性,這是因為互聯網的邊際成本是極低的,邊際收益卻很高。 美團優選如果順利把社區團購的生意做起來之后,也自然會形成壟斷或者寡頭的局面,如此一來不僅不利于競爭,更會不利于消費者。 我們知道,前期免費、后期收費,是互聯網平臺的慣用手段。前期薅的羊毛,后期一定會加倍吐出來,正所謂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大數據殺熟、價格上提、強制消費、捆綁消費等,一旦市場上的玩家少了,什么樣的手段都容易割韭菜。 而商家足夠多的菜市場,雖然傳統,卻因為充分競爭,總能給出一個合理透明的市場價格,“看不見的手”總是能夠發揮作用,讓消費者能夠充分享受討價還價的自由。擠壓億萬生活底層的小商小販的生存空間,造成大量失業,危害社會穩定。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從來都不能走所謂的市場競爭,資本巨鱷來了小商販毫無還手之力,壟斷一旦形成就會為所欲為。05 吹走人間煙火
“人間煙火味,最撫眾人心”,古往今來,菜市場和地攤總是最能體現人間煙火味的地方,分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小販,是這個城市最接地氣的地方。電子商務的出現,已經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們線下逛街的場景。 每日必備的買菜,如果被冷冰冰的APP和手機屏幕取代,這將會消滅掉多少交互的故事,殊不知,多少個買賣的友誼,多少道餐桌的美味都發生在菜市場。
06 抹殺鑒別力
在生鮮領域,線下零售與美團優選線上團購最大的區別就是,線下可以挑,線上只能被動接受系統的推送。 大媽在菜市場買菜時的火眼金睛絕對不遜于看女婿的眼光,總是能第一時間看出那個玉米又香又甜,挑出那個排骨更適合燉湯,選出那個雞蛋水煮起來孫子更加愛吃。這既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更是豐富挑選經驗的積累。菜市場通常不會有人買了退貨,很大的原因是這些菜都是自己挑的,不好吃只怪自己不會挑。 線上買菜就不一樣了,你幾乎能看見的就是價格,還有一張自己也不信的如此精美的圖片,還有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水分有沒有s單的評價。到最后,大家買菜的時候可能只看名字和價格,長期以往,都接受系統算法的精準推薦,鑒別力也會淪為系統的奴隸。未來,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的將會成為常態。07 劣幣驅除良幣
生鮮產品還有一個巨大的特點就是“非標”,因此很難找到一些質量的標準,所以也很難根據品質定價。當價格成為衡量是否購買的標準時,當商品鑒別力進一步下降時,真正好的產品反而很難成為市場上的主流。 設想如果所有農產品都是通過APP來推送到消費者面前時,只有價格和圖片,平臺又會推薦什么樣的產品。已經不止一次看到關于社區團購吐槽的言論,大多都是關于買到的商品質量較差,尤其在生鮮蔬菜和其他生鮮食品方面,蔬菜不新鮮,雞蛋太小,水果質量差,賣相不好等,還有買到有問題豬肉的。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