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在國內的深入發展,各種商業模式和商品類型不斷細化,衍生出五花八門的“互聯網+實體”消費方式和電商平臺。但若要說到熱門,近兩年來最具吸引力和爭議的莫過于社區團購。
簡單來說,社區團購模式就是采用小區團長+到店自提的模式,將社區O2O和社交電商相融合。一般來說,進軍社區團購的互聯網大廠們都選取了對互聯網消費行為相對習慣的一線城市作為起步,在商品上主打蔬菜瓜果等生鮮品類。但是具備成熟基礎設施的一線城市通常在小區一公里內就有各類連鎖超市、便利店提供商品服務,同時隔日達一類的生鮮電商也比社區團購更早進入社區。整體而言,社區團購想要進攻的市場已經呈現極度飽和的狀態,在成熟的零售業面前并無明顯優勢。
這樣的局面之下,社區團購遲遲沒有出現具備代表性的領軍企業。部分業內人士還提出,社區團購選擇一線城市作為切入口本就是錯誤的選擇。在他們看來,一線城市的居民由于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在生鮮蔬菜的選擇上更傾向于半成品而非新鮮的商品,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結構則決定了生鮮產品占據了大部分的家庭支出。此外,縣級城市擁有相比大城市更緊密的鄰里關系,更明顯的價格敏感度,社區團購“物美價廉”的團購賣點恰好契合這類用戶的消費習慣,起步難度低。第三點,俗話說,出了縣城就是村。農村地區作為生鮮產品主產地,可以說縣城市場擁有絕佳的供應鏈優勢:更少的中間環節、更低的成本、更優質的產品。
相對于大城市的擁擠,縣級市場仍然處于空窗期,幾乎不存在惡性競爭,平臺可以通過著力提升生鮮品質和豐富選品,維持用戶的高粘性。我國擁有數千個縣城及地市,在城鎮居民比例中占據絕對優勢,而縣市擁有大量的居民區,得益于社區團購低投入的特性,可快速得到推廣復制。
隨著社區團購在一線城市的節節敗退,有人已經將目光放置在二三線城市以至縣級城市上,喜團網就是其中的一大代表。

作為團購行業的先驅,經歷過“百團大戰”的喜團網有著相當豐富的團購經驗。從團購平臺中的一個版塊發展到獨立運營,喜團網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從2019年開始,他們就開始切入縣域經濟,結合國家政策,以先進科技助力縣域綜合電商平臺的發展,為縣域地區的實體企業進行技術賦能,擴大電子商務可以服務的范圍,將傳統行業搬上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更時尚、更精準、更放心,同時也更加貼近本地生活的推廣購物渠道。
“我們希望通過構建‘互聯網+實體產業’生態體系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提升縣域經濟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全面建立新時代智慧城市。”喜團網創始人胡華清談到。在運營和技術層面上,喜團網選擇以幫助客戶拓展更多“銷售渠道和提高運營效率”為主線、以SaaS云平臺為主要服務模式,盡可能拓展電子商務的服務能力和范圍,借助數字化力量來滿足縣域城市的生活需求升級,加快城市數字化進程。
在胡華清看來,當前社區團購在一線城市的失敗,歸根究底在于兩個原因:沒有觸達用戶痛點;不符合時代發展的節奏。一線城市的數字化已經趨于飽和,而縣域城市的消費升級正在起步階段,主攻前者就是本末倒置。從政策上考慮,在縣域城市開展電商運營,對國家正在倡導的地區經濟振興有著直接現實意義。喜團網利用先進科技作為縣域綜合電商平臺的發展基礎,而互聯網技術的下沉直接復制了一線城市前期的電商經驗,在提升縣域經濟數字化發展上有著可預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截至目前,喜團網的員工已發展至百余人,在北京、杭州、鄭州、信陽等全國各大城市設有辦事處,并且已經先后打造了“喜團外賣”“喜團跑腿”“喜團云倉”“喜團新零售”等多個品牌,同時還建立了城市合伙人商業合作模式,可直接將成熟的喜團網品牌技術運營復制到其他縣域城市,幫助加快地區數字化進程。
十幾年的發展,喜團網每一個腳步都堅定而踏實。“我們以后也會繼續與更多行業專家、學者、教授以及研究者一起探索縣域電商的未來,期望能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電商企業保駕護航。”
記者:您是因為什么契機開始創辦喜團網?
胡華清:2005年我開始自己做論壇,互聯網在這個階段主要還停留在WEB端。從2008年正式創業到現在,我一直在從事著互聯網端的相關工作。所以在團購興起的時候,憑借豐富的互聯網經驗,我決定在團購大戰時期開啟喜團團購相關業務。
記者:喜團的業務板塊有哪些?這些業務的確立,是基于哪些考量因素?
胡華清:喜團早期業務版塊專注團購業務。2012年百團大戰后期,因為各種原因,喜團將團購方向轉向全球旅拍等婚嫁行業全品類團購產品。2018年喜團增加了社區團購業務,專注縣域經濟的領域,深耕線下市場。這個時期喜團結合了國家政策,以先進科技助力縣域綜合電商平臺的發展,幫助部分縣域經濟在扶貧工作上貢獻一份力量。我國倡導的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講求國運昌隆、文化復興、鄉村振興,我們認為電商未來的機會會存在于美麗鄉村。
記者:為什么社區團購發展到現在還沒有一個企業說自己真正做到了成功?社區團購的難點在哪里?你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胡華清:互聯網技術越往上層越容易推廣和應用,越往下沉市場越難,不僅僅是技術變革帶來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改變,主要還是互聯網在底層應用和消費者習慣的培養,其核心點不是技術和平臺本身,而是這些消費者的關聯性,這需要時間成本以及教育成本。現在很多創業者跟風扎堆進入這個行業,還采取十年前那種燒錢模式,低價鎖客模式,注定是錢盡業亡,此路行不通。很多創業者也換了牌面,用社交電商、社區電商等擠入這個行業想分一杯羹,但往往都很艱難。
社區團購的難點在于你從事這個行業的出發點是為了什么。我相信有的創業者覺得這是時下的風口,還在用講故事的方式融資或者說圈錢,有的創業者覺得社區團購這個行業前景巨大癡迷投身其中,也有的創業者是從微商轉型,前期積累了大量客戶和微商頭頭轉型而來,但這都沒有解決社區團購的根本性問題。
社區團購的根本路徑是你能為社會的底層支柱、國之基石——我們的百姓,帶來什么益處。我看到的社區團購正在做的事情恰好相反,他們采取的燒錢方式在剝奪老百姓最后的生存基礎,是和賣菜的搶生意。我們喜團從2019年開始做的事情,就是助力鄉村經濟。比如說疫情期間,我們為縣域百姓解決了線上流量和線上銷售難題。
在這兩年的深刻發展中,我們始終牢記兩句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誰把人民的飯碗裝在心中,人民就把誰捧在手心。致力于為老百姓提供行業領先的本地生活電商系統,擴大電子商務可以服務的范圍,將傳統行業搬上互聯網,為鄉村農業經濟開辟新的推廣渠道,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更時尚、更精準、更放心,也是更加貼近于本地生活的購物渠道,構建縣域經濟“互聯網+實體產業”生態體系。
記者:團購行業里不同公司之間的核心競爭點是什么?喜團的優勢在哪里?
胡華清:不同公司的核心競爭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模式:商品模式,商業模式和資本模式。這三者是從不同角度,不同時具有的資源出發的三個點。喜團的優勢是專注縣域經濟,協同政府助力鄉村振興,緊跟國家政策,聽黨話,跟黨走,做最基礎的工作,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記者:您覺得這些在持續競爭之后還能走到最后的企業,需要具備什么素質和條件?
胡華清:一是創業者的內心強大的愿景和使命感。二是創業項目必然是服務大眾,特別是社會最基層的消費者。他們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但通常被時代忽視,能利用的資源也有限。我想,這也是拼多多成功的關鍵因素之所在。
記者:喜團網對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愿景是什么?
胡華清:喜團網的戰略定位是構建“互聯網+實體產業”生態體系,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具美譽度和信譽度的互聯網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也是老百姓能自主運用的平臺,用得起的平臺。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