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亞馬遜中國確認,將
裁撤亞馬遜國內自營業務和保稅倉業務,并于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但并沒有想很多人認為的完全退出中國市場,
其海外購,Kindle和云計算等業務還將繼續保留。
亞馬遜中國的業務的裁撤,也必然帶來裁員的問題,預計將涉及近千名員工,不過亞馬遜將給出不錯的賠償金。
其實亞馬遜主營業務退出并不突然,此前外界就在猜測處于尷尬處境的電商巨頭,以后要往何處走。
亞馬遜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
亞馬遜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已經是第15個年頭了,網易考拉和拼多多也才成立5年,可是如今
亞馬遜中國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1%,而網易考拉
跨境電商的市場份額已經成為第一名,拼多多的在電商市場份額也做到了第三名。
其
原因歸根結底,就是水土不服,對中國市場缺乏了解,這也是很多國際巨頭企業的通病,正是如此才給了后來者不斷超越的機會。
首先在網站風格上,就經常被國內很多用戶所詬病,網站完全是美國風格,而完全不符合國內用戶的審美,很多網友就表示:“完全沒有要買東西的欲望,而且操作也讓人難受”。
在促銷方面,亞馬遜起初的也是相當的保守,一年四季價格也不會出現太多變化。而一邊的天貓、京東則是打出各種名目的優惠活動,還造出雙11、618這樣的購物節。在火熱的價格戰中,讓中高端定位的亞馬遜市場份額不斷縮減。
在物流配送速度上,對那些用慣了淘寶和京東的用戶,亞馬遜實在讓人無力吐槽。
但其中最關鍵的,
應該還是對國內員工的不信任,很多業務也不授權,其員工自然也缺乏戰斗性,這點劉強東之前就談到過。此外,很多問題和行動,都要向美國總部請示,也提高了溝通成本,同時又會慢人一步。
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曾總結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失敗教訓:
亞馬遜對于中國市場不夠激進、投資不足、本土化不充分。而這些失敗的教訓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本地電商十分強勢,牢牢占據地盤,亞馬遜實際早已沒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