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出廠價。出廠價指供應商的報價不包括運送責任,即須由企業雇用運輸工具,前往供應商的倉庫提貨。這種情形通常出現在企業擁有運輸工具或供應商加計的運費偏高時,或當賣方市場時,供應商不再提供免費的運送服務。
(3)現金價。現金價指以現金或相等的方式支付貨款,但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并不多見。在企業界的習慣,月初送貨、月中付款或月底送貨、下月中付款,即視同為現金交易,并不加計遲延付款利息。現金價可使供應商免除交易風險,企業亦享受現金折扣。例如,交易條件若為2/10,n/30,即表示十天內付款可享受2%的折扣,否則30天內必須付款。
(4)期票價。期票價指企業以期票或延期付款的方式來采購商品。通常企業會把延期付款期間的利息加在售價中。如果賣方希望取得現金周轉,會將加計的利息超過銀行現利率,以使供應商舍期票價取現金價。另外,從現金價加計利息變成期票價,有用貼現的方式計算價格。
(5)凈價。凈價指供應商實際收到的貨款,不再支付任何交易過程中的費用。這點在供應商的報價單條款中通常會寫明。
(6)毛價。毛價指供應商的報價,可以因為某些因素加以折讓。
(7)現貨價。指每次交易時,由供需雙方重新議定價格,若簽訂有買賣合約,亦以完成交易后即告終止。
(8)合約價。合約價指買買賣雙方按照事先議定的價格進行,合約價格涵蓋的期間依契約而定,短的幾個月,長的一年。
(9)定價。指物品標示的價格。
(10)實價。指企業實際上所支付的價格。

(2)規格和品質。采購企業對采購品的規格要求越復雜,采購價格就越高。價格的高低與采購品質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采購品品質一般或質量低下,供應商就會主動降低價格,以求趕快脫手,有時甚至會賄賂采購人員。
(3)采購品的供需關系。當企業所需物品為緊俏物資時,則供應商處于主動的地位,便會乘機抬高價格:當企業所采購的物品供過于求時,則采購企業處于主動地位,可以獲得最優的價格。
(4)生產季節與采購時機。當企業處于生產的旺季時,對原材料需求緊急,因此不得不承受較高的價格。避免這種情況的最好辦法是提前做好生產計劃,并根據生產計劃制訂出相應的采購計劃,為生產旺季的到來提前做好準備。
(5)采購數量多少。如果采購數量大,采購企業就會享受供應商的數量折扣,從而降低采購的價格。因此,大批量、集中采購是降低采購價格的有效途徑。采購數量不但要考慮采購方的經濟批量,亦應考慮賣方的經濟生產量,因為采購數量的多寡,往往影響價格的高低。
(6)交貨條件和付款條件。交貨條件也是影響采購價格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交貨條件主要包括運輸方式、交貨期的緩急等。如果貨物由采購方來承運,則供應商就會降低價格;反之就會提高價格。有時為了爭取提前獲得所需貨物,采購方會適當提高價格。在付款條件上,供應商一般規定有現金折扣、期限折扣,以刺激采購方能提前用現金付款。
(7)采購方的議價能力與供應者的爭價能力。采購方競爭的手法是壓低價格,要求較高的產品質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務項目,并且置競爭者于彼此對立的狀態,所有這些都是以利潤作為代價的。每個采購方的上述能力的強弱取決于眾多市場情況的特點,也與這宗購買相對于買主整個業務的重要性有關。供應者們可能以提價或降低所購買產品的質量、服務相威脅,向采購方施加壓力。供應者施加的壓力可以使采購方因成本增加,而產品售價未能同步增加而失去利潤。供應商壓力的強弱是與采購方壓力相互消長的。
此外,采購價格還與市場的類型、經濟環境、賣方的定價戰略、供應地區的差異以及包裝情況有關。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