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如何設計閱讀單》到嘗試設計閱讀單
01

兩周前,我認真地讀完了蔣軍晶和劉雙雙老師合著的《讓孩子成為閱讀高手——如何設計閱讀單》這本書。掩書反思,受益匪淺。在引領學生共讀的迷途中,尋得了一縷光,獲得了一股力量,破解了一些謎團。現就自己的所得分享給大家:
什么是閱讀單?
簡而言之,閱讀單就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閱讀問題和閱讀任務。也有人把閱讀單叫作助讀單、導讀單、閱讀探究單等,它是閱讀前、閱讀中或閱讀后使用的助讀工具。
為什么在學生共讀時使用閱讀單?
因為用閱讀單這種可視化閱讀工具指導孩子閱讀,可以檢查孩子從閱讀中獲取的信息;可以引導孩子走進文本,探究故事元素(引導孩子走進作品的內核);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可以使閱讀策略與思考顯性化(使思維顯性化);可以幫助孩子在閱讀中建立聯結(聯結生活和情感世界等);可以讓孩子長時間投入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可以形成思維履歷,形成學習檔案;可以為教師、家長與孩子聊書提供思考路徑與方向;可以幫助孩子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聚焦注意力;可以讓孩子形成動筆的習慣;可以幫助教師、家長關注孩子的閱讀收獲與不足;可以使閱讀形式更多樣化,思維更多元化……
如何設計閱讀單?
我們可以抓住文本的特點設計閱讀單,借助閱讀單引導孩子關注故事里的轉折、人物的變化、故事里的矛盾、表達特點、角色的動機、故事里的巧合等,從而發現文本的主旨、寫作的秘密等。
我們可以根據文本的類型設計閱讀單,借助閱讀單引導孩子探究成長小說、幻想小說、動物小說、冒險小說、偵探小說、戰爭小說、哲學小說、知識性讀物、人物傳記等不同類型文本的主題思想、敘事結構、語言特色……
我們可以圍繞閱讀策略設計閱讀單,借助閱讀單讓孩子練習預測、推理、聯結、比較、綜合、問問題、思辨等閱讀策略,將分享、質疑、議論、判斷等本來不可視的閱讀行動和思維路徑直觀地呈現出來。
當然,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通用型閱讀單,借助閱讀單讓孩子了解、掌握閱讀各種類型書籍時的主要方向、路徑、方法。
使用閱讀單時要注意什么?
1)在我們有豐富的閱讀感受之后再設計。在設計閱讀單之前,我們應該拿起書好好讀一讀,多角度、多側面地了解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它,與它碰撞出情感的火花,這樣設計出來的閱讀單才有可能開拓孩子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如果只是粗略地閱讀一本書,就會如同盲人摸象,只摸著了書的表象,而缺少閱讀的感想、感動設計出來的閱讀單自然只會停留在書的表面。
2)孩子的起點在哪里,閱讀單的支架就從哪里搭起。我們在設計閱讀單時要了解填寫者是哪個年齡段的,要充分考慮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思維水平、知識儲備、生活經驗等。即使孩子處于同一年齡段,但因為以往的學習經歷不同,他們的理解力、評鑒水平等也會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是我們在設計閱讀單時要高度重視的。在閱讀單的使用過程中,我們還應該觀察孩子的使用情況,并不斷調整與完善閱讀單。
3)不要窄化閱讀單的意義。我們在設計閱讀單時,要擺脫應試的慣性,不要設計成縮小版的考卷、摘抄本……這種教輔型閱讀單有時會傷害孩子的閱讀興趣。
4)填寫后要討論。我們在使用閱讀單時不能做甩手掌柜。孩子填寫閱讀單后如果得不到反饋,往往就會覺得自己只是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因此,我們要注重閱讀單填寫后的分享、交流。高質量的分享、交流能讓孩子在比較中了解自己的閱讀水平,明確努力方向。
5)不要過度使用通用型閱讀單。確實,有一些閱讀單適用于不同的書,我們可以使用這些通用型閱讀單引導孩子做一些常規閱讀活動,例如,梳理情節、評說人物、想象拓展、練習閱讀策略等。但通用型閱讀單用得多了,會導致孩子審美疲勞,也很難讓孩子了解某本書的個性化價值。
6)不要過于頻繁地使用閱讀單。頻繁地使用閱讀單毫無疑問會增加孩子的負擔。一般情況下,一個月共讀一本書,一本書設計兩至三張閱讀單是比較適宜的。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