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每日優鮮市值32億美金(約205億元)。截至7月13日,每日優鮮市值為17億美元(約110億元)。
不到一月時間,每日優鮮市值蒸發5億元,接近100億元。
如此糟糕的表現,難免會讓投資者質疑:每日優鮮到底行不行?
01
沒有流量入口
每日優鮮開創了所謂的“前置倉模式”,說白了,就是,沒線下店但是有倉庫的。地產黃金時代,線下店,房租高。但是線下店有一個很重要的優勢:流量入口。
而前置倉模式賣菜面臨著一個天然的困難:大街上看不到的倉庫,流量從哪里來。
每日優鮮的答案是——優惠券。
每日優鮮,沒有倉庫,就沒有流量的入口。
因此,每日優鮮長時間靠下載APP就送滿99減80的優惠券來給自己的流量續命。
每日優鮮2014年創立于北京,創業7年來,什么火,每日優鮮就去做什么,簡稱“趁風口,攢流量”。
無人貨架火了,每日優鮮開了個無人便利店——每日優鮮便利購。
社交電商火了,每日優鮮就開了一個每日一淘。
社區團購火了,每日優鮮又弄了個每日拼拼。
雖然這些風口實際上并不能給每日優鮮帶來便宜的客源,但是至少可以讓外界感到,每日優鮮一直在“風口”上,一直有“流量”在。但這種兇猛的優惠補貼和持續地燒錢,也讓每日優鮮持續地虧損。
2018年,每日優鮮凈虧損22.32億元。
2019年,每日優鮮凈虧損29.09億元。
2020年,每日優鮮凈虧損16.49億元。
2021年第一季度,每日優鮮凈虧損6.10億元。
虧損的額度如此大,市場沒有給與每日優鮮的正面反饋。上市不到一個月,每日優鮮市值蒸發95億元。

02
不新“鮮”
每日優鮮的加盟條件很簡單,或許也正是這種簡單,給每日優鮮埋下了隱患。
每日優鮮官網顯示,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就可以成為每日優鮮的微倉合伙人。
合伙倉投入少、收益高、前景好,這是每日優鮮對合伙倉優勢的官方解釋。
在官方的宣傳口徑中,合伙倉“無需大量資金,站點設備由公司提供,合伙人主要承擔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每個合伙倉月收入1-2萬左右;生鮮是老百姓的必需品,市場潛力巨大,公司正處于發展迅猛期。”
此外,微倉合伙人也不需自己辦理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等,一旦加盟,每日優鮮會把相關證照的副本復印件交給合伙人。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大多數投訴每日優鮮的都是下訂單,每日優鮮產品變質腐爛的案例。從牛油果到榴蓮。比如一位消費者7月5日在每日優鮮購買的榴蓮,7月6日,收到貨后榴蓮發臭,已經明顯變質。
比如深圳一位消費者在黑貓平臺上爆料稱,因為疫情期間禁止外出,自己就在每日優鮮的平臺上下單買菜、買肉。自己在每日優鮮APP上下單買了價值21元的豬骨肉,然而收到的豬肉已經變質,顏色已經改變,而且已經變質發臭,而生產日期卻顯示是一天前。
比如武漢一位消費者在黑貓平臺投訴稱,他在每日優鮮平臺上購買的南非紅富士蘋果,有四個全部爛心。
每日優鮮并不新“鮮”。

03
如何“常鮮”
如今,互聯網巨頭們紛紛下場,使得社區團購賽道戰斗異常激烈。
今年3月,阿里巴巴成立MMC事業群,以“社區商業平臺”的形式出現;京東在2020年底以7億美元投資了社區團購的第一陣營興盛優選;美團、拼多多、滴滴等相繼推出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美團、餓了么推出平臺到家模式,此外,物美科技等轉型的傳統超市玩家也不可小覷。
巨頭之間在社區團購領域的戰爭,讓每日優鮮這類創業公司更迫切地需要更多資金攻城略地,以鞏固市場。
上市雖然給了每日優鮮獲得長期輸血的可能,但并不能改變生鮮賽道利潤低、成本居高不下的事實,其盈利模式也并不會通過上市直接得到改善。
在今后的戰局中,每日優鮮若想“常鮮”,當務之急或許應是通過技術等手段解決居高不下的成本問題,跑通盈利模式。
或許應是通過技術等手段解決每日優鮮不“鮮”的產品問題,找到可持續發展之路。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