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為商家和我國帶來巨大的紅利,巨大紅利其背后的侵權危機卻越來越大,這樣不僅會使中小賣家損失慘重,而我國電商出口的整體環境也會有相當程度的不利影響。
而歐美等國對知識產權十分重視。如果出口公司要打官司,首先要面對高昂的費用。其產品一旦被投訴侵權成功,公司就會直接錯失歐美市場。因此,跨境電商想要深入國外市場,就必須加強對跨境電商出口侵權的了解,規避經營風險。那么跨境電商出口侵權的特點有哪些呢?
一、電商企業小
傳統的國際貿易中并不常常出現這樣的狀況,因為國外買家一般都會大批量下訂單,進口商為了避開官司風險就一定會在進口前就會對其國家產品知識產權問題查詢和防范風險,進行一系列的把關,把控侵權的風險。但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跨境電子商務模式,卻有著兩方面的風險:一是顧客群體的模糊性、二是對相關國家的產品知識產權不了解。
二、企業涉及多
對一些案例的分析來看,我們可以發現知識產權侵權涉及事件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往往范圍廣、企業數量多、資金金額大。在之前可作為典型的平衡車案件中,供應商在一夕之間強硬的被亞馬遜退款了將近六十萬元的人民幣,涉案的企業大部分都集中在深圳,而以中心產業為平衡車的公司紛紛倒閉,因其平衡車業務血本無歸。
三、應對措施缺乏
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公司通常規模小,中小企業沒有資金實力來聘請專業的律師團隊和相關的法律顧問,更加不用說跨國訴訟的高昂費用,因此這些企業一旦遭遇侵權的控訴和懲罰往往以消極態度來應對,但是如果公司被動接受處理、放棄掙扎,就屬于在法律上規避惡意侵權訴訟,這樣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損失,以美國為例將會對此進行3倍的懲罰性賠償。
其實對于跨境出口的企業來,若想要一開始就杜絕侵權后患,在進入國外市場之前,要做好充分的風險防范,對商標、專利都做好風險預警。商標要做商標檢索,不僅要在中國注冊商標也要在歐美大國注冊,因為商標專利是具有區域性的。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liubaili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