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并不重要,其實只要記住我國長期都將是發展中國家,就領會了精髓。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區別是:經濟實力的不同。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按照經濟實力的不同而劃分的兩種國家類型。
發達國家有以下幾個特征:
- 指那些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又稱作高經濟開發國家;
- 具有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過僅依靠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 人均GDP高、工業技術先進、科學技術先進、社會福利高。
發展中國家有以下幾個特征:
- 指經濟、技術、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較低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相對。
- 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有廣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許多戰略要地,無論從經濟、貿易上,還是從軍事上,都占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發展中國家也稱作開發中國家、欠發達國家,指經濟、技術、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較低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相對。發展中國家的評價標準主要是這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相對比較低,通常指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區的國家,占世界陸地面積和總人口的70%以上。
從未來趨勢看,發展中國家整體增速放緩成為“新常態”。盡管發展中經濟體被西方“唱衰”,但其增速仍高于發達經濟體,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衡量國家發達與否的指標有很多,不同的人可能也有不同的標準。比如,有的人認為人均GDP或人均收入是最重要的標準,但另一部分人卻按照國防水平定國家發達與否,因此,需要一個全面的指標衡量發達國家,但是也要清楚地認識到,不管是哪個指標,肯定都是有缺陷的。
目前,更多使用人類發展指數這個指標衡量發達程度。
人類發展指數(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1990年人文發展報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聯合國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是對傳統的GNP指標挑戰的結果。
1990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創立了人類發展指數(HDI),即以“預期壽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質量”三項基礎變量,按照一定的計算方法,得出的綜合指標,并在當年的《人類發展報告》中發布。
1990年以來,人類發展指標已在指導發展中國家制定相應發展戰略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之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每年都發布世界各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并在《人類發展報告》中使用它來衡量各個國家人類發展水平。
“發達地區”和“非發達地區”的HDI值分界線為0.75,不過在評定為“發達國家/地區”的35個國家/地區中,HDI值全部超過了0.8。
世界銀行。世界銀行對世界經濟體的分類基于對人均國民總收入 (GNI) 的估計,而且其分類的名稱也不是“發達”和“發展中”,而是“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有時候還是把“中等收入國家”再細分為“中高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具體的指標劃分如下:
- 低收入:GNI小于或等于1025美元
- 中低收入:GNI為1026美元至4035美元
- 中上收入:GNI為4036美元至12475美元
- 高收入:GNI在12476美元以上
按照最新的人類發展指數來看,挪威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緊隨其后的有瑞士、愛爾蘭、德國、香港特區、澳大利亞、冰島、瑞典、新加坡、荷蘭等,所以在這個標準下,發達國家都以北歐國家和西歐國家為主,其次是北美、亞洲等。
聯合國將世界國家大致劃分為三類:最不發達國家、發展中地區和發達地區,中國屬于“發展中地區”。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傳統上被認為是發達國家,目前有31個成員國,中國不在其中;該組織正在與一系列國家談判加入問題,中國也不在其中。
經合組織認為,中國、巴西、印度、南非等國只是“具有將來成為成員國的潛質”。
發達國家是按照人均國民產值來劃分的,但是不完全,比如中東石油國的人均國民產值比許多發達國家但是仍然不是發達國家
結尾提一句,根據我國的兩個一百年規劃,大概在2050年前后,中國應該就會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了,當然,你是怎么認為的,仁者見仁,可以評論區里面反饋。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liubaili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