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三巨頭2022年股價分化
和往年不一樣,2022年的「雙十一」、「雙十二」狂歡購物節,電商三巨頭都表現得非常低調,均十分默契地選擇了不公布具體銷售GMV。
不公布數據,一方面是三巨頭擔心壟斷地位被挑戰,另一方面,也是對于2022年電商市場增長性的看淡。實際上,京東早在2022年10月20日就開始預售,但實際效果是,戰線拉得過長,導致平臺銷售表現上,消費者反而冷靜下來。外加11月全國因疫情封控,以及3年疫情對居民就業和收入的影響,對比往年,國內電商銷售今天出現了比較大的搖擺。

而投資市場是怎么看待電商三巨頭?從股價的表現上看,2022年阿里巴巴股價下跌26.94%,京東集團下跌17.2%,但拼多多卻一路高歌,全年暴漲49.28%。

市值方面,阿里巴巴仍以2297億美元高居第一,拼多多市值1100億美元,已經超越京東躍居電商三巨頭的第二位,京東以883億美元的市值暫居第三。
拼多多為何異軍突起?
拼多多在2022年11月28日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成績非常亮眼,營收355.01億元,增長65.1%,凈利潤105.89億元,增加545.66%。
為此,美國著名投資機構「橋水基金」非常看好拼多多的前景,在2022年第三季度向美SEC提交報告,三季度增持拼多多,持股數量環比增加5%,位列橋水基金重倉股的第12名。

拼多多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其海外跨境電商平臺Temu的成功。截至 2022年11月8日,Temu 在美國市場蘋果渠道購物免費榜排名第1,應用免費榜排名第3,總榜免費榜排名第3。根據 Sandalwood的監測數據,Temu 每周的GMV約為600萬美元。
電商的價值本質是什么?
電商企業的本質,是基于供需的商業服務。可以理解為三種企業的綜合體。
第一種是“線上商貿企業”,為購買者提供商品與服務,其產品銷售就等同于收入。這是從供需角度來看的,尤其是做直營業務的企業,比如京東的直營業務占比就很重,亞馬遜的直營業務占比也很重。阿里、淘寶也有一部分直營業務,所以說它是線上商業貿易公司,賣產品的差價就是它的收入,提供服務,獲取傭金也算。

第二種是“商業地產企業”,就相當于線上商業超市,其網絡頁面的展示柜就相當于線下實體商業超市里入駐的店鋪。這個最早的創新是從阿里開始的,淘寶、天貓的平臺更多是出租網上的攤位,讓商家在攤位上賣東西,電商企業收取傭金,這個模式也叫“第三方平臺”。
第三種是“流量廣告企業”,提供線上商業營銷服務。早在淘寶、天貓主導中國電商的時代,店小二和其他商家通過買流量、網絡搜索、攤位展示的方式在淘寶、天貓的首頁和各個垂直頻道獲取好的位置實現商品的推廣。

簡單來說,電商企業往往是上述三類企業的綜合,第一要看用戶和流量,關鍵是用戶規模可以做多大,以及通過撬動商家供給超低價的商品,吸引更多用戶。第二看渠道和品牌,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多快好省”,以及全渠道覆蓋。第三是技術要過硬,網絡組織要足夠生態化。下面我們會逐一解釋。
電商的用戶和流量價值
首先看一下中國社會零售總額。截至2021年,中國社會零售總額是44.1萬億,近5年復合增長率是6.9%。反觀網上實物商品的零售額,截至2021年是10.8萬億,近5年的復合增長率是20.8%。
中國社會零售線上的滲透率從2016年的13%增長到2021年的25%,對比美國的14%,中國得益于移動支付普及和國內物流配送的發達,滲透率已經遠超美國。

再來看一下中國網民的規模。截至2022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是10.51億,互聯網的普及率高達74.4%。換句話說,中國的網民數量增長已經達峰,剩下的人口,要么是還沒到上網的年紀,要么是這一輩子都不會上網了。
中國網民數量的飽和,影響了中國電商的業務規模,獲客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阿里巴巴因為很早有全球布局,現在總的用戶數是13.1億(中國10億),拼多多8.69億,京東5.88億,抖音8.42億,可見后續電商巨頭用戶增長將觸及瓶頸。

除此以外,直播電商的快速增長,也在挑戰傳統綜合電商三巨頭。2022年直播電商GMV3.5萬億,占電商25%。抖音GMV約1.5萬億,進一步蠶食電商三巨頭的市場份額。
電商的渠道和品牌價值
渠道的豐富程度,其實就是商家供給品類的豐富程度,和線下大超市的供給對比,能否真正做到“多快好省”,即品類多、配送快、服務號、價格低。

現在不是電商都能做到全渠道覆蓋,包括B2B、B2C、C2B、B2B2C等,只是各個電商企業之間,可能側重點會不一樣。過去兩年,國家在《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的指導下,頭部平臺的整改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2022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指出了要支持數字平臺的發展,電商領域的行業景氣度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回歸。
在品牌價值方面,有兩個很硬的指標就是ARPU和GMV,銷售額=人數*ARPU,所以可以看下圖,消費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FAST+GROW,FAST是4個關鍵指標的英文縮寫,包括Fertility(品牌知名度AIPL總量)、Advancing(運用效率AIPL流轉率)、Superiority(品牌忠誠度會員總量)、Thriving(消費者質量和活躍度)。

而GROW的核心指標是Gain(滲透提升)、Retain(復購增加)、bOost(價格提升)和Widen(新品效能)。
電商的品牌價值,就是從提供全域個性化消費者的旅程,用FEST為私域核心的全域消費者運營,到用品牌知名度完全占據用戶心智。
電商的技術和組織價值
最后一項最有爆發力的猜想,就是電商的技術儲備及研發能力,技術分類包括通訊網絡、數據庫、安全與保密、電子支付、智能信息處理等技術,而組織價值,主要是指電商企業等網絡化生態,包括調研管理、店鋪運營、策劃咨詢、研究研發、自主創業、教書育人等。

公司的技術創新手段,將決定一家電商企業能否實現彎道超車,所以外界會非常關注電商企業等科研投入,即能花多少錢;也關注電商企業的員工數量和薪酬水平,即能用多少錢請人,能請到多少優秀人才。
技術是電商企業等關鍵,有多少技術創新,有多少技術高手,就有多少的商業變現能力。其次,投資人也非常關注電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畢竟公司的效率決定其長期競爭力。
三巨頭誰最值得投資?
首先我們來看阿里,阿里是中國電商規模化發展的領航者,從最早的失敗到1999年嘗試電商之后,過去20年,阿里定義了中國的綜合電商以及電商主要的三種盈利模式,即營銷收入、傭金收入和自營業務。
其次看京東,它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全能者,以自營業務為主,慢慢走向“第三方平臺”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的供應鏈管理、倉儲、配送、物流各方面也全面進軍。不過在此基礎上的重資產模式,也給京東帶來了很多爭議。

最后是拼多多,雖然它在2015年才成立,2018年才上市,但發展速度非常驚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逆襲者。2022年更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海外跨境電商平臺Temu出道即成功,讓集團凈利潤增長了5倍之多。
截至2023年1月底等數據,阿里巴巴市值3019億美元,拼多多市值1176億美元,京東市值987億美元。阿里巴巴的市盈率是103倍,市銷率是2.38倍;拼多多的市盈率是31倍,市銷率是6.75倍,京東的市盈率是530倍,市銷率是0.65倍。
總體看來,拼多多在電商三巨頭中,市值是被低估的,且它在2022年的表現最佳,不僅營收增速快,而凈利潤率最高。所以,拼多多在2023年理論上是最值得投資的,但關鍵還要看其后續的盈利能力,以及美國政府是否會對其進行限制。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