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殼品牌從線上發展到線下,逐漸做大這一市場。
許志峰的店鋪主打個性化定制手機殼,可以根據消費者提供的圖片在手機殼上進行手繪制作。
陳楠購買的韓國知名女團與CASETiFY的聯名款手機殼,售價為369元/個。
不少年輕消費者熱衷于購買各種手機殼,感覺換了手機殼就像換了新手機一樣。
原本只起保護作用的手機殼,時下,正日益成為年輕人頻繁更換、彰顯個性的裝飾品,搞怪、時尚、可愛、潮流……風格多種多樣。伴隨手機殼從路邊攤走向高端個性化,曾經“九塊九包郵”的小生意,慢慢形成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
花數百元買個手機殼不心疼
可搭配衣服可表達心情
近日,“年輕人為何不愿換手機了”話題沖上熱搜,年輕人不再追逐最新款手機,而是開始暗暗較勁誰的手機殼更好看。
對于90后上班族陳楠來說,買手機殼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我至少有20個手機殼,用不同的手機殼,代表不一樣的心情。甚至有時感覺換個殼就如換了個新手機。”陳楠說。她對記者展示手上的手機殼,是一款聯名款,黑色與粉色撞色設計,售價369元/個。
陳楠的手機殼有簡約型、可愛型、勵志型等款式,涵蓋皮質、透明、玻璃、硅膠等材質。“有的注重防摔效果,有的注重防水性能,作用各不相同。”陳楠說,她有時會根據當天穿的服裝來搭配手機殼,讓整體風格看上去更融合,“這也是一種樂趣。”
今年在集美大學讀大四的張亦雨也是一個手機殼愛好者,常常花時間在網購平臺上挑選手機殼。“我最喜歡能表達生活態度的文字類手機殼。”她說,她最近使用率極高的一個手機殼,上面印著俄羅斯作家契訶夫作品中的一句話:天氣好極了,錢幾乎沒有,“這也算一種激勵,讓自己努力多多賺錢。”
上千元的手機殼也有市場
小生意逐漸做大
“我在多個平臺都開了店,主打個性化定制手機殼。”85后創業者許志峰大學畢業后,與同學合伙在軟件園二期開了家公司,主要經營手機殼網店。大學讀產品設計專業的他,一直是手機殼的狂熱愛好者,“看見設計感強的手機殼,我就很心動,我覺得大眾對于美的感覺都是一樣的。”
多年的開店經歷,讓許志峰見證了手機殼市場的變遷。“最初,手機殼只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生意,大部分人都是買個塑料殼套著而已。”隨著智能手機不斷更新換代,手機殼生意慢慢發展起來。
記者發現,目前市面上手機殼品類眾多,價格差距較大,實體店鋪與網購平臺的多數手機殼售價在10元到50元之間,一些大品牌設計師款則貴些,在500元至1000元不等。這些售價高昂的手機殼,多數適配售價在5000元以上的手機。
“現在有很多消費者會有‘好馬配好鞍’的心理。”許志峰的合伙人,負責店鋪經營的汪楊說,一些消費者覺得自己買了這么貴的手機,自然要配好的手機殼。這種想法推動手機殼價格一路走高。“我有個朋友,早前買了一部華為Mate 40RS保時捷手機,售價1.7萬元,為了‘呵護’它,特地花了約1000元定制了一個純牛皮的手機殼。”汪楊說,定制的手機殼美觀大氣,除了防摔,還能免翻蓋接聽電話。
女性為消費主力軍
定制化更彰顯個性
“玩手機殼的多是年輕女孩。在她們看來,現在手機殼的功能已不僅僅是保護手機,更多是彰顯個性。”許志峰說,他認識的人中,有的女孩甚至每天一換,“手機不常新,但手機殼常換常新。”
目前,一些奢侈品牌也紛紛推出手機殼單品,將其作為打入年輕女性市場的敲門磚。
“衣服可以定制,鞋子可以定制,茶杯等小東西也可以定制,為什么手機殼不行呢?”許志峰說,很多時候,個性化的東西更能吸引消費者。到他店里定制手機殼的消費者,八成以上是女性,客單價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除了普通的來圖定制之外,我們也提供原創設計”。
許志峰的店鋪有點類似于手機殼知名品牌CASETiFY,主要提供品牌原創設計和用戶個性化定制兩種服務。目前,CASETiFY的產品銷往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均銷售手機殼超300萬件。汪楊希望自己的手機殼品牌也能做大做強。
被各大手機廠商看重
投資機構也聞風而至
一個個小小的手機殼正在撬動龐大的消費市場。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手機外殼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75%的智能手機用戶會用手機殼,25%的人會購買2個以上手機殼。另有統計顯示,我國智能手機的存量接近20億部。2021年,國內市場的手機總體出貨量超過3.5億部。
手機殼這個容量巨大且充滿機遇的賽道,不僅吸引無數小商家,同樣也被各大手機廠商所看重。魅族一款“黑化獨角獸”磁吸手機殼售價129元,蘋果液態硅膠手機殼售價329元,華為P30 Pro限量版套裝因為多了個星鉆手機殼,售價也高出400元。中國“手機殼第一股”杰美特公司,憑借華為自有品牌配件認證授權,2021年實現營收7.15億元。
不少投資機構也聞風而至。2021年6月,CASETiFY獲得C資本數千萬美金A輪融資;2021年12月,“玩殼工廠”獲得小米、順為資本數千萬元A輪融資。手機殼這一細分市場出現越來越多“專業型選手”。
“盡管手機殼市場前景廣闊,但目前行業缺乏統一標準,質量參差不齊。”汪楊說,大部分消費者擔心價格與質量不成正比。現在,汪楊的公司不斷招聘新美工、聯系深圳和義烏的廠家,并且派了專員到歐美與日韓進行市場調研,“未來我們將從線上做到線下,更準確定位品牌,真正開拓這片藍海。”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維維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