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自營的貨,可以直接來自品牌廠家,也可以來自經銷商,所以假如你想玩京東自營,那你首先要認清自己的身份,你是一個供貨商,而非運營!!所以做京東自營其實不像是電商,更像是線下超市的供應商。 那么誰是運營?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介紹一下京東那邊的結構,劉強東-事業部-大部門-小部門-小組-組員 ,組員就是京東自營有名的以2人為單位的王炸小組,小王是采購,大王是銷售,那么好了,運營是誰,運營就是他們倆,以大王為主,以小王為輔。
有些超級大品牌需要單獨王炸來伺候,那個另說,大部分情況一個王炸下面帶了很多品牌,王炸再厲害,也不能同時運營那么多品牌。不同品牌不同產品線。所以京東進行了權限轉移,俗稱實力背鍋,我們供應商從一個供貨商成為了干著運營的活,卻做不了運營的主的四不像,所以我對于我們做京東自營的人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背鍋隊長。

好,關系已經梳理很清楚了,接下來說說價格體系,那我來舉個例子,A品,成本10塊錢,我賣給京東20塊錢,京東賣30塊錢,賣了1個出去,那么京東掙了10塊錢,我也掙了10塊錢(如果生意都這樣好做,該多美好)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經銷商完成銷售任務,會從廠家那邊要返點,俗稱要喝奶,那么京東自營就是你的經銷商,而且是個超大體量,有話語權的經銷商,所以他要喝奶是強制性的,要不然就不喝你的奶,反正你這個商品又不是一家獨大,這就涉及到合同條款里面的返點 目前,天貓超市,唯品會,包括天貓旗艦店,京東pop四種模式,都是行使一種合同,返點合同,也就是在實際銷售額中抽取XX點數,然而不知道哪個天才發明了京東自營毛保合同,這個合同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保證京東XX點數的毛利率就行,可是,真正的妙處 相信做自營夠久的人都會深深折服!
前面說了,我們供貨,京東賣貨,京東按照賬期,以供價來結算回款,然后我們給京東開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點,京東回款不是按照京東賣了多少,而回給我們多少,而是我們送了多少,然后回給我們。這時候聰明的人就終于想到了,那我無限堆貨就行了啊,反正我送100個進去,京東賣1個,到了賬期,京東還是按照100個來給我回款,那京東不就做了冤大頭,資金都被這庫存占用了,老劉還怎么買豪車娶奶茶?

正文來了:首先我想表達幾個個人總結影響銷售的要素,第一是客戶需求,這個品牌需要我才可能去買,當然也有不需要就買的情況,但是大部分都是因為需要才去買。第二是價格,我需要,我就去挑選,同款去比價。第三是質量品牌(和第二點根據不同客戶群體可以互換順序)第四:客戶體驗(服務,速度,售后等)第五:視覺,產品包裝等

1:直降
顧名思義,直接降價,比如剛才的1元秒的例子,就是典型的直降,這種促銷適合已經做爆的品,排名最前的品,價格常年穩住,壓著成本去做,不求利,求露出求排名,這種品經常動價格會影響客戶對你這個品牌的信任度,加上現在各種插件,價格亂動,一眼就看到曲線了

滿XX減XX,滿199減100是最多的,現在做自營,不做這個力度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做活動,好處是啥,可以跨品牌,跨類目來做,可以傳說中的抱大腿,比如我是小*絲,我去找高富帥品牌抱抱大腿,一起湊單來做滿減,那就涉及到怎么來分錢,很簡單,按照前臺價的比例來分這減去的100.很容易理解吧,但是我們真正在做運營的時候,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考慮,199-100就是最低打5折,還是這個例子:成本是10元,供價是20,前臺價是30,做活動,可以理解為前臺價成了15,這個時候假設毛保是20%,那么我們要補給京東的費用就是(20-15)+15*20%=8元, 我們的回款=20-8=12元, 我們的利潤是12-10=2元, 京東的利潤是15-20+8=3元 可以看到我們和京東的利潤之和是5元,這5元是從客戶身上掙的,這個時候199-100,實際上是我們和京東共同承擔,掙到錢我們共同享受,同樣的道理,188-100,159-60 ,99-50 99-40,等常見的滿減,都是依據此理來計算,京東做任何滿減活動,你都能把每個品算得清清楚楚。如何根據滿減來回推你的供價,使你的利潤最大化,這個你可以自己去想了,哈哈 3:優惠券
坑中之坑,坑王之王,這個坑王優惠券特指所有費用為供應商承擔的那種優惠券,如果是京東承擔的,那你愛咋上咋上,都沒事,但是這個有必要說一說,關于;領券199-100的那點事兒。許多人都會覺得滿減199-100和領券199-100有啥區別,不都是5折嗎?事實上是這樣嗎?NO,相差大了,大到讓你目瞪口呆
每日更新,更多請咨詢,為所有入駐打破難題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