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的一粒塵,落到消費者頭上就是一座山
近年來,在疫情的加持下,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迅速崛起,社區團購、直播帶貨等新型線上交易形式瘋狂“跑馬圈地”,而商家們為提高自身“優勢”與應對平臺壓力,品牌商們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亂象,如竄貨、假貨、亂價等情況。
電商行業出現問題,在隨著國家制定的互聯網經濟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得到總體方向上的糾偏,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電商平臺與商家鉆法律空子的現象,而大量存在的網購問題仍穿插于消費者們日常生活。正所謂“網購的一粒塵,落到消費者頭上就是一座山”。

市場規模超10萬億,超30%的消費者有維權問題
目前,我國網絡零售額已超過12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三成。移動終端和支付技術的進步推動了電子商務在網民中的普及率,保護電子商務消費者的權益已成為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
在擁有一個強大網民基數的同時,30.9%的受訪用戶明確表示在網購時遇到過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從損失金額來看,超70%的用戶在網購中損失在千元以下。
在龐大的網購維權訴求下,引起了相關平臺和監管機構的重視,用戶的警惕性前所未有地提高。雖然用戶累計損失金額不大,但網購產生的各種與消費者權益相關的問題仍需關注。

品質電商網購消費投訴情況最少,遏制問題源頭的產生
小編了解到超60%的受訪電商用戶表示,最關心綜合電商對網購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其中,網購遇到的問題大多是商品問題。
其中天貓、淘寶等阿里系電商平臺,用戶投訴比例最高。這些用戶基數較大的平臺,更關注用戶的維權服務需求,服務資源更豐富,因此維權效率更高。

共建綠色可持續的電商網絡,這些消費者維權渠道要知道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全新探索,出現短時間偏離軌道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也不是讓消費者淪為“背鍋俠”的原因,所以消費者也要通過合理渠道維護自身權益。
首先,是中消協搭建的“電子商務消費維權直通車”平臺。這個全國性的網絡消費維權平臺,覆蓋了17家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國內一線電商企業。
受理案件的消協組織會直接將投訴轉到電商企業,通過國家加強對平臺的監管從而提高平臺對消費者負責任程度。

其次,是大家熟知的全國性的12315平臺。消費者可異地投訴,案件會直接劃歸當地市場監管部門。
同時要注意,消費者在網絡消費中遇到糾紛時,應保留好相關的購買頁面截圖、付款憑證或發票,以及收貨時的相關照片或視頻。如果商品有質量問題,以確保“口說無憑”的尷尬境遇。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