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強排,自然離不開溢價,通俗的來說,開發商拿地最終目的實現銷售,那么體現到前期規劃設計階段,溢價本質是貨值最大化。
首先先講講溢價的由來。
下圖中,請給數字1~5所在位置的產品單價,從大到小排序。

排序結果暫不公布。
從排序結果可引出兩點:
一,不同產品,單價有高低;二,相同產品,處于不同位置,單價有高低。
Why?
因為溢價在起作用。
那到底什么是溢價?
溢價,屬于金融術語,查了網絡的解釋也不能準確明白它在規劃設計中的涵義。
因為拿地強排中的溢價,是對原義的引伸應用。
住宅小區開發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賺錢,體現到規劃設計階段,是貨值最大化。
那在計容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做到貨值最大化?
總貨值=單價*產品數量(這里的產品數量指可售面積,一塊地的可售面積是一定的)
答案顯而易見:提高產品單價。
提高產品單價有兩種方式:
一,提高部分產品單價(大部分開發樓盤屬于這)
二,提高整體產品單價(主要指豪宅盤)
所以,溢價在整個規劃設計過程中的體現:提升產品單價。

產品類型
溢價邏輯:層數越低,溢價越高。
按層數分:
1.別墅:3F以下
2.疊墅:4F
3.洋房:5F~11F
4.小高:12F~18F
5.大高:19F~34F

所以從溢價的角度,一層的商業比以上5類都高。
PS:商業物業的價值還和所處位置密切相關。
上圖從左往右差別點:
一.層 數:由低變高
二.戶 數:由少變多
三.得房率:由高變低
四.私密性:由高變低
在規劃設計前,需要先確定產品類型,那么是不是選擇高溢價產品就行了。
答案是否定的。
選擇產品類型的考量因素:
一.產品的配置,同整體定位及目標客戶相關。(相關性較低)
二.不同用地條件,不同容積率要求,溢價最高的產品不等于整體溢價最高。
三.溢價越高,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去化慢(總價高,客戶少,銷售速度變慢)。
四.規劃形態。不同的產品會得出不同的規劃形態。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在強排階段,需要嘗試多種產品及規劃形態。
是為了篩選出契合度最高的產品:定位,用地限制,容積率密度限制,溢價,去化率等。(實際項目并不需要所有產品都嘗試;有些因為限制條件較多,規劃的可能性越少。)

空間形態
空間形態主要從三方面展開:位置、組團、軸線。
一.位置

以上四個高低配的總圖,色塊區域都是低區產品的位置,余下為高區產品的位置。
低區產品的位置從左往右,依次為:全南>南東>南中>南西,基本就這四種位置。
不同位置,體現的是不同價格(溢價)。應該怎么選位置呢?
影響住宅位置的兩大因素:
a,靠近或朝向有利因素
有利因素:自然及人工景觀類等。
b,避開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交通噪音類等。
特殊情況:有些位置是有利及不利因素雙重疊加影響的,需要綜合分析及嘗試。
應用:先分析不同位置的價值高低,再進行總圖布局,做到位置布局有理有據。
二.組團
組團有諸多作用,體現在溢價方面,就是把不同價格段的產品區分開,最大限度提升高溢價產品的價值及身份認同。

如上圖,無論高層區的位置布局如何變化,低層區始終自成組團。
三.軸線
軸線有諸多作用,體現在溢價方面,就是只要規劃中出現了軸線,軸線上或軸線邊往往是價值最高的位置。

反過來,同樣成立。若想在地塊內部制造價值最高的區域,那就創造一條軸線。

入戶系統
入戶系統,相對于整體規劃,屬于較微觀層面的規劃。
它的價值在于,這是未來業主回家都會經過路,可能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流線。
提升了回家的體驗感,自然能提升產品的溢價。
地面回家流線:
入口前場>小區大堂(大門)>入口廣場>中央花園>宅間花園>入戶大堂。

其中入口前場及小區大堂(大門)是第一重點。
它的價值在于:小區內的人每天都會經過,小區外的人路過的時會在他心里留下對這個小區的印象。
關注點:入口廣場空間+流線(人流及車流)

(地下回家流線:車庫入口>地庫車道>地下大堂,對拿地強排階段的規劃基本沒影響,故暫不展開。)

戶型
這里不討論戶型,而是討論,規劃層面的戶型,會有哪些溢價點。
主要從三方面展開:分布位置(戶型分布)、面寬大小及數量、贈送。
一.分布位置
此位置區別于空間形態里的位置,這里的位置可以理解成戶型分布。
首先,對于戶型本身的比較,邊套優于中間套;換個說法就是,側山墻能開窗的優于不能開窗的。
其次,如下圖,同樣在低區組團中,“4”的位置優于“3”的,因為“4”更靠近中心花園。
但“4”的位置是側山墻對著中心花園,仍要差于正南面直接對著中心花園的位置。

二.面寬大小及數量
朝南面寬的大小及數量:
第一影響是居住時的舒適性。
影響舒適性自然就影響產品的溢價,反過來,往往高溢價產品面寬越大。
第二影響是規劃排布時的難度。
一般情況,朝南面寬越大,面寬數量越多,規劃排布難度越大。(特殊的地塊條件除外)
規劃難度加大會影響整體的溢價率。(比如導致高溢價產品的數量變少。)
三.贈送
這就很好理解了,比如原本兩房的戶型,贈送完之后變成三房,相當于占了便宜,多得了一個房間的面積,自然能提升產品溢價。

贈送分全面積贈送和半面積贈送。
全面積贈送,比如設備平臺,飄窗,挑空,露臺等。半面積贈送,比如陽臺。
贈送需要有正確的方式,不能是無效空間,比如:
贈送挑空:需要在挑空部位后加板,形成一個房間。(可送的面積較大,但規范規定也較嚴。能送的范圍已經很小。)
贈送陽臺:一種是不改造的純陽臺,有時候會把陽臺面積做到規范允許的最大。
另一種是小儲藏室結合陽臺(露臺,設備平臺也可),后期改造成一個完整房間。
但贈送是在變相提高容積率,增加占地面積。故同樣會增加規劃難度,還會增加成本。
以上是對溢價在規劃設計中4方面應用的解讀:

寫了這么多你肯定記不住,也不需要全部記住,先把最后的步驟記住。
等遇到實際項目,根據步驟,操作一遍。再多練習幾個項目自然就記住了。
聲明:本文來源“住建師子木”,對作者表示感謝。伙伴們,關于本文觀點,歡迎交流互動,記得文末留下腳印。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香香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