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省錢卡種類與對應權益
先來看一個匯總和結論,結論就是淘寶和特價版種類繁多更加實用,拼多多玩法豐富但是實際有用的只有5元優惠券。



二、權益細節差異
1. 核心優惠券包權益
我們先看一下最核心的優惠券包權益詳細對比。
以 91 元券包為例,假如你今天購物滿 110,可以用 110-8 的抵扣券,第二天購物又滿 110,此時你第一批次沒有用滿 5 張,你就無法用第二張 110-8 的優惠券,只能用再低一檔的滿 80-7 的優惠券。拼多多的滿減門檻豐富度不高,根據較過時的公開數據,拼多多在 2019 年的 8 月份,年度用戶客單價已達到 50 元,推測現在的數據,穩步增長的情況下,70、90、110 的門檻對拼多多的用戶來說也不是較難達到的。對于嘗鮮月卡用戶來說,買了嘗鮮月卡就相當于買了擁有5元無門檻券的入學資格,但是是否能夠真正拿的到5元無門檻優惠券,還是要靠非常大的努力。你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需要有很多購物需求,才能通過挖寶得到它。 使用過程中最讓我遺憾的地方就是,大多時候拼多多的省錢卡不能和百億補貼疊加使用,由此可見百億補貼力度之大。 看過淘系平臺和拼多多優惠券權益的詳細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二者的產品設計思路是有明顯的不同,雖然都能起到積累粘性,挖掘高價值用戶,促進關鍵環節轉化的作用,但是在細節中淘系比拼多多更多一些從用戶角度考量的用戶價值,真正給用戶提供可用易用的產品。 同時,這也說明了兩大體系的產品在用戶使用習慣上依然有較大差別,這就直接導致了運營策略上的不同。根據公開數據,2020年底,阿里系消費者年均消費已經達到了9034元, 而同期拼多多僅為2115元,而且淘系有接近 2 個億的極高粘性優質核心用戶,能夠吸引優質品牌商家的入駐,良好和完善的用戶服務體系,也是高客單價,高粘性用戶的基礎,可以為淘系帶來正向循環。所以現階段淘寶運營策略上更偏向于忠誠用戶的維穩。
2. 其他權益

3. 體驗差異
拼多多對于月卡新用戶的誘惑真的是做足了功夫,無論是從邏輯規則上,還是游戲引導上,都能讓用戶以為自己撿了個大便宜,趕快下手。比如首月5.9元開常規月卡,拼多多是不會直接告訴你說這是我們給你的優惠(白給的多么不值錢),而是會和你說這是你抽獎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別人都是29.9呢!這一套也被淘寶特價版原封不動的復制下來了,當然了,既然有效,何必重復造輪子(笑哭.jpg)
4. 優惠券類型以及逆向訂單處理差異
其實拼多多和淘寶特價版的券包有兩種券,一種是5元無門檻券,哪怕買不足5元也可抵扣。另一種是滿減券,必須滿足一定金額才可以使用。而淘寶都是滿減券,5元券也要滿5.01元才可以使用。 因為拼多多是一個拼單購物平臺,拼單是以單品為維度,在前端交互處理上都沒有購物車的模塊,所以在用戶下單之初訂單就直接被按照商品維度拆單處理,和淘寶平臺的訂單處理差異較大。優惠券方面逆向處理的差異基本是交易板塊的邏輯差異,應該和省錢月卡本身關系不大,但是拼多多對于合單支付用券并售后的訂單的處理,也恰恰體現了前面說的那個問題:在對用戶體驗感的處理上,拼多多更善于玩轉用戶,而不是服務用戶。也同時說明了,阿里底層復雜業務支撐能力非常強大,技術拓展性很強。 這個訂單處理的邏輯是: 當我將兩個商品合單支付且使用的是無門檻型優惠券時,如產生售后,拼多多和淘寶都會把優惠券拆開成兩張,當所有合單支付的訂單都售后完成,優惠券返回用戶賬戶時,拼多多會返回兩張拆分后的優惠券,而淘寶還是一張完整的優惠券(至少在用戶層面是完整的)。比如我合并兩個商品支付時使用了一張5元無門檻優惠券,一個商品分攤2.51 元,一個商品分攤到2.49元,兩個商品相繼產生售后,拼多多返還我兩張無門檻優惠券,分別是 2.51 和2.49,此時我買一個商品想抵扣5元是不行的,因為一個商品不能同時用兩張月卡券。而淘寶和淘寶特價版的處理是,當所有訂單退款成功了,會依然退回一張完整的 5 元優惠券,符合用戶最初的心理認知。當我將兩個商品合單支付且使用的是滿減型優惠券時,如其中一單產生售后而另一單沒退,拼多多是不會把使用了一半兒的優惠券的剩余部分退給我,必須要兩個訂單都退了,才會退出一張完整的滿減券。而淘寶就會把優惠券一半一半的退給我,直到我兩個訂單都推完,最終返還一張完整優惠券。
還是那個例子,比如我合并兩個商品支付時使用了一張滿60-5元的優惠券,一個商品分攤2.51 元,一個商品分攤到2.49元,我申請了分攤2.51那筆訂單的退款,拼多多并不會給我退一半的券,而淘寶和淘寶特價版會先退一個拆出來的優惠券,如 2.51,該優惠券在原來滿減的基礎上可以直接使用,比如原來滿 60-2.51。
三、省錢卡之外的事情
脫離平臺的整體背景和定位去分析一個運營功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拼多多的省錢卡上線于拼多多平臺上升最迅猛的階段,當前這個產品的月活已經超過了阿里。 拼多多現在是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流量池,而不僅僅是一個電商商城。他給用戶的認知就是無論何時都感覺是在搞活動,我有促銷,你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享受優惠,逐漸的養成用戶對拼多多平臺的購物習慣和購物依賴。 當用戶定位和產品定位基本一致的時候,不同品牌之間拼的就是資源和速度,商家、用戶以及供應鏈對于平臺來說都是資源,拼多多會抓住每一筆用戶打開APP的機會,用各種手段嘗試轉化用戶,長此以往用戶心里就會形成在拼多多購物的習慣。 而對于淘寶來說,他只要守住自己的護城河,能夠把用戶維穩就可以了,所以淘寶現在依然保持優質體驗和品牌感的認知,而且用戶能夠感知到在我平臺購物是有效率的,是不需要你費勁的想辦法去湊單才能用到一個抵扣券的,所以平臺滿減的梯度比較多。但是平臺只是在需求側提高了效率,供給側對于商家來說,如何提高運營效率,讓生意不那么難做,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畢竟供需平衡很重要。我有個朋友,淘寶拼多多等幾個平臺開了幾個店鋪,反饋還是拼多多的店鋪運營好做一些,迅速起量,所以后面專心做拼多多了。這樣看來淘寶特價版在省錢月卡板塊的玩法就略遜色一籌,一方面省錢月卡價格高于對手,另一方面整個運營體系上沒有讓流量持續回流的動力,也沒有讓流量長時間逗留的手段。只是純粹降低了優惠券的門檻,用戶還是一個消費完就走的狀態。相當于在告訴自己的用戶“你們想要的低價我這里也有,你不要離開我而去投奔拼多多”,拼滿15單即可免單也非常難達到,吸引力不足。 不過在182億風波之后,阿里產品也可以接入騰訊生態,應該可以借機會拓展用戶流量資源,再和拼多多貼身肉搏一次,只是現在的微信生態和原來的微信生態比起來,操作難度更大了,競爭對手也更多了。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