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方網站 燃財經截圖
打賞是一場狂歡
苗苗是一位30+歲的媽媽,在一次公司組織的直播中,她負責充當“水軍”,為主播進行打賞,以增加直播間的曝光度。 在首次體驗后,苗苗感覺到了打賞的快感,“慢慢的就有點愛上了打賞”,她開始熱衷于觀看直播,并頻繁打賞。 對于經常觀看的主播,苗苗打賞之前會先花上1抖幣點亮粉絲團燈牌。點亮的粉絲團燈牌只有幾天的時效,時效過后,需要再次點亮,否則會失去粉絲團的資格。苗苗打賞的對象一般是經常關注的幾個主播,她會根據他們直播的內容是否有價值而進行打賞,每次會打賞價值幾個抖幣的禮物,打賞得最多的是“可樂”,價值99個抖幣(約10元人民幣)。 盡管苗苗不屬于很過激的打賞者,但還是偶爾會為了做到直播間打賞榜第一的位置,而略微失去理智。“當時就是一直刷禮物,雖然不是幾千幾千地打賞,但一晚上刷出幾百元,已經是自己的極限。” “登上打賞榜第一的那種感覺真的很爽,會有點飄。”苗苗關注的財經博主比較多,相對打賞的人數和金額會相對少一些,花幾百元就能坐上了榜單第一的位置。雖然相對比較理性,但苗苗依然會因為自己的級別不夠,導致無法打賞給主播更好級別的禮物而倍感苦惱。 相較于苗苗的這種“理智派”打賞群體,杰克的打賞行為便“瘋狂”了許多。 如今抖音級別36級的杰克,只要進入到其關注的主播直播間,主播們便會主動和他打招呼。 2020年以前,盡管手機里有抖音APP,但杰克幾乎沒有打開過,更沒有看過直播,對于主播和觀看直播的人這些行為都很是不能理解,直到疫情導致只能“閉關”在家,杰克便開啟了直播打賞之路。 “唱得好、會聊天、長得好都會打賞。”杰克表示,單次100元、200元的打賞到后來都有點拿不出手。尤其是在自己喜愛的主播與其他人連線PK而發出“求保護”的信號時,就只有一個想法“不能輸”。在這個想法的催使下,杰克會一直打賞一直打賞,直到喜愛的主播贏得這場PK賽。 “打賞的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是在花錢,只有在需要充值抖幣時,才想起來自己花的是‘真金白銀’,但依舊不會因此而停止。” 杰克所說的PK賽只是這些瘋狂打賞者們表達“愛意”的其中一種方式之一。除此之外,為了顯示自己比其他粉絲更喜愛該主播,直播間更是頻繁上演刷禮物的攀比大作戰。 杰克就經常參與這樣的“戰斗”。杰克告訴燃財經,刷禮物的時候特別容易上頭,一般情況下,頭腦一熱,看見別人刷300元,自己就會刷500元;別人刷1000元,自己就會刷3000元,直到做到該直播間打賞榜第一的位置,就會覺得自己特別帥。 為了更好地滿足打賞粉絲的這些心理,平臺還會制定不同的在線觀眾獎勵。如在快手平臺,會對在線觀眾TOP 10的用戶設置排名體系,用戶送禮進入TOP 10或向上提升,直播間都會觸發相應的消息提醒;在線觀眾TOP 10用戶在直播間發評論還會獲得專屬勛章。 有時候,榜單第一也并不能完全滿足打賞者的虛榮心,他們需要讓“抖音世界”(所有觀看抖音直播的人)里的人注意到自己,這個時候便會觸發被稱為世界禮物的“嘉年華”。 在抖音的直播間里,一個“嘉年華”價值30000抖幣,約合3000元。一旦觸發這個禮物,抖音里所有的直播間均會收到如“某人給某位主播刷了一個嘉年華”的提示。
來源 / 抖音 燃財經截圖
狂歡背后是一場合謀
如何讓打賞者更心甘情愿地掏腰包,是主播、MCN機構和平臺最為關注的重點。為了這一目標,各方都會大顯神通。 主播間PK是吸引打賞者的方式之一。 同樣是抖音頭部主播的惠子ssica,擁有超2800萬的粉絲,在其與另一用戶名為唐藝的主播進行連線PK時,雙方會在PK正式開始之前商定好輸家懲罰。 為了制造PK的激烈程度,吸引更多粉絲進行打賞,惠子ssica說出了“如果輸了愿意接受一切懲罰,即使有封號的危險也無所謂,正好想早一點下播”等等言論。 之后便開始了當晚的PK。 PK的過程中,惠子ssica以聊天為主,唐藝主打唱歌。惠子ssica率先表示“你們給我點關注,我認你們做大哥”、“沒有做粉絲團的要做粉絲團任務哦”等等來吸引新粉關注、老粉打賞。唐藝則是一直在感謝送禮物的粉絲,“謝謝李哥”、“謝謝家人們”等等。 在PK臨近結束的關鍵時刻,雙方的粉絲們開始了刷禮物大戰,伴隨著唐藝的一句“我們今天一定能贏、堅信我們能贏”,屏幕上出了“至尊禮炮”、“嘉年華”、“浪漫馬車”、“夢幻城堡”、“豪華火箭”等等價值不菲的禮物。 上述幾個禮物,價格最高可達人民幣6666元,最低的也要666元。 而惠子ssica與唐藝PK時的這些語言,變成一句“老鐵”,就成了另一短視頻平臺快手主播們的“套路”。 在快手主播“你的小仙丹”與另一主播進行PK時,其不斷強調“守塔啊,家人們”、“還差300多票”等等來“指引”粉絲進行打賞。 之所以稱之為“套路”,則是因為主播們連線PK背后,有著明確的目的。 “其實直播打賞這一形態從誕生之初,就是主播、MCN和平臺聯合賺取打賞人錢的游戲。”北京某MCN機構負責人山峰告訴燃財經,為了得到粉絲的打賞,三方分別有著不同的“套路”。其中連麥PK、連麥互動等等都已經是行業內非常普遍的玩法,是平臺設置的玩法。 在《快手直播新公會手冊》中規定,連麥PK直播對戰過程中系統會對雙方主播進行計分,在5分鐘對戰時間內,獲得有效點贊數和禮物數高的一方勝出。 山峰告訴燃財經,兩家連麥PK背后,其目的是為了吸引潛在的對方粉絲,對各自都有好處。與之模式不同但目的相近的還有另一種打擂的形式,其本質都是容易激發“大哥們”(對出手闊綽打賞者的稱呼)的戰斗欲以及保護欲,獲得更多的打賞。
來源 / 抖音主播在PK 燃財經截圖

來源 / 抖音 燃財經截圖

來源:《抖音直播11.1-11.30公會月任務說明》燃財經截圖
打賞亟待規范
打賞的野蠻生存,也帶來了一系列值得關注的問題。 盡管《說明》中明確指出,公會及公會旗下主播不得進行作弊、虛假打賞等行為。但這種作弊的行為卻并未消失。 杰克告訴燃財經,在其與某位主播成為好友之后,該主播曾明確表示,希望他持續打賞,并會在直播結束之后返還打賞金額。同時,杰克補充道,據其了解到的情況,每一個直播間里都聚集著大量刷禮物的人,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同一公會的。 同時,杰克補充道,在打賞金額達到一定的數字之后,便會直接吸引自己喜愛的主播關注到自己,從而主動添加自己為好友。 山峰告訴燃財經,在直播間觀看久了,打賞數額高了之后,相應的等級也會變高,到了4、5級后,就會有直播運營拉群,之后進入日常聊天、獲取更多主播的動態,即粉絲運營環節。 “一時打賞一時爽,時時打賞時時爽。”杰克極為享受打賞時的快感,“有獲得重視的感覺。很嗨。” 在主播、MCN機構和平臺的刺激下,與杰克有著同樣想法的大有人在。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泛娛樂直播行業競爭格局及經營模式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泛娛樂直播行業用戶中男性用戶占比將近六成,30歲及以下用戶占比高達八成,其中24歲及以下的用戶將近五成,泛娛樂直播用戶年輕化特征明顯。 《拯救陷入直播打賞的未成年人》寫到,4月10日,11歲的王悅(化名)在快手APP先后打賞4位主播共16.7萬元,還通過微信陸續轉賬給一位主播8萬余元,但在打賞之后便被該主播拉黑。5月12日,湖北襄陽的一位奶奶在取錢時發現,卡里為兒子準備的十萬塊彩禮錢竟不翼而飛,通過銀行查看錢款去向時發現這些錢都被9歲的孫女糖糖打賞了一位叫“蟲蟲”的主播。 而更早之前,2019年12月11歲孩子3萬元打賞主播登上熱搜;2017年2月,13歲女孩花光父母25萬元打賞男主播等事件屢見不鮮。 2020年2月25日消息,有媒體報道稱,一名10歲兒童打賞抖音主播10萬余元。隨后抖音方面第一時間對此事進行了回應,并表示已于2月24日對相關用戶進行全額退款。 難以杜絕的不僅僅是“未成年人打賞”,一些非理性的“過激”打賞更是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小鎮打工青年為討女主播歡心,不惜高額借貸送禮物;中老年人受主播情感圍攻背著兒女賞光了自己的養老錢,以及黨政機關員工為打賞挪用公款數百萬元…… 上海市光大律師事務所律師唐夢告訴燃財經,直播打賞在法律上屬于合同關系,相關的權利義務通常會在直播平臺的用戶協議和主播協議中加以約定。只要約定不違法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一般就是有效的。 于是,平臺監管接踵而來。 刊登于《人民司法》2020年第19期的《論網絡直播打賞的法律性質》文章指出,直播平臺對主播擁有實質的捧、殺大權。直播平臺掌握觀眾兌換的虛擬貨幣的購買、流轉、兌換規則,并最終決定主播的報酬,對主播發布的節目更有相當的監管權力。 在抖音平臺《用戶充值協議》中,燃財經發現,其明確指出:本平臺不鼓勵未成年人使用充值服務,未成年人請委托監護人操作或在監護人明示同意下操作,否則請勿使用本充值服務。對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的主播,抖音依據規則嚴厲處罰,并可能對主播的違法違規行為追究法律責任。 快手平臺同樣出現了類似“禁止未成年人充值消費”的字樣。同時,快手對于明知對方是未成年人而進行打賞誘導的主播賬號,將實行永久封禁,并提醒家長開啟青少年模式,并確保避免讓未成年人知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支付密碼,以免發生私自消費的情況。 但就目前來看,這些還遠遠不夠。 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姜穎在第二屆中國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上曾表示,互聯網環境對傳統法規提出新挑戰,企業應該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從內容審核、實名制、數據監管等方面構建良好的互聯網環境,激勵互聯網企業實現自律、自管、自建的企業社會責任。 于是,打賞必將迎來更加嚴厲的監管。 今年6月,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網絡直播“打賞”嚴重沖擊主流價值觀等行業突出問題,國家網信辦等8個部門宣布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行動,著力推動研究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提升直播平臺文化品位,引導用戶理性打賞,規范主播帶貨行為,促進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 8月,國家網信辦負責人介紹,專項整治開展2個月來,各部門依法處置158款違法違規直播平臺,封禁一批違法違規網絡主播。但直播行業諸多痼疾頑癥并未徹底消除,高額充值打賞沖擊主流價值觀,下一步,還將研究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明確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 10月28日,直播電商與短視頻發展年會上,在國家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導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正在參與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將出臺。 協會明確指出,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范出臺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打賞”三大問題。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秘書長瞿濤表示,將會設置直播打賞冷靜期避免用戶因沖動而進行天價打賞。除此之外還將設置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以規范未成人打賞行為。此規范會是防范未成年人深陷直播泥沼的重要一舉。
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方網站 燃財經截圖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