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和 Amazon作為目前比較大型的兩個電商平臺,有著各自不同的側重點和優缺點。那么,跨境商家們應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作者對兩者之間的區別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幫助你更好地選擇。

一、概述
1. 發展歷程
1)Amazon
亞馬遜,電商平臺,1994年創立于美國,一開始只經營網絡的書籍銷售業務(決定了亞馬遜支持商品跟賣,后面會提到),現在擴及全品類。2)Shopify
電商 SaaS 服務商,幫助商家搭建獨立站,2004年創立于加拿大,最初是創始人是開發網站程序為自己的滑板出售,后面才慢慢變成一個服務商。2. 面向市場
1)Amazon
全球活躍消費者高達4億,覆蓋65個國家,全球數量300萬商家。2)Shopify
2021 年數據顯示,Shopify 服務 175 個國家/地區,175w 注冊商家,50%+ 商家在美國,覆蓋消費者超過 3 億人。 其中市場份額最大的美國,Amazon 占比 41%, Shopify 占比 10.3% 排名第二。
3. 消費者場景
常見認知中,獨立站比亞馬遜更適合打造品牌,平臺消費者和獨立站消費者的常見路徑:
- Amazon 為消費者確定了售后保障,消費者敢于立即下單(相較于沒有品牌力度的中小商家來說是較大的影響因素)。
- 但在商品頁,Amazon 會提供更多推薦商品,消費者可能被其他商家提供的相似品吸引走或開始比價, 那流量轉化就比較難,而 Shopify 因為整個網站都是一個商家的, 就沒有這樣的煩惱。
二、運營側重點
以上對 Amazon 和 Shopify 有了簡單的了解,下面從商家經營側重點說下兩個平臺的差異點。1. 為什么側重點會不一樣?
1)定位- 電商平臺(Amazon):眾多商家同時入駐進一個中心化的電商平臺中,通過平臺渠道將商品銷售給消費者;
- 獨立站(Shopify):商家自己建立品牌官網來直接面向消費者,商家自己建站、決定品牌的發展策略與營銷模式;
2. 準備工作
1)選品 Amazon 涉及全品類售賣,網站設計較傳統、講究效率, 更偏向于標準品買賣,如 3C、日常用品等。 如果做的是時尚品類,會更推薦使用 Shopify,你可以根據品牌調性設計網站,且獨立站有更好的溢價空間。 規則,上面提到 Amazon 規則較多,在這里列舉 2 個例子說明一下。 ①多店鋪關聯 商家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往往會創建多個店鋪售賣,但 Amazon 明言禁止多店鋪售賣,如果被發現登錄IP、商家信息等相似,會認定店鋪關聯,予以封號處理。 ②跟賣 Amazon 是從線上書城發展而來,書是標準品,存在一本書有多個商家同時售賣,所以亞馬遜支持跟賣,跟賣顧名思義是其他商家可以在你的商品詳情頁(listing)掛他的商品鏈接。 如同一個商品詳情頁有多個商品,亞馬遜會根據售賣情況調整黃金購物車(一鍵加購)附著的商品,就會出現可能是你的商品詳情頁但黃金購物車是別人的, 推薦商家做品牌,就不會給到別人鉆空子的機會。
3. 消費者進入店鋪 / 商品詳情頁前
上面提到 Amazon 自帶流量,所以 Amazon 商家經營重點在如何讓平臺流量進入自己的頁面(存量流量爭奪),而 Shopify 則是需要從站外吸引更多的流量(增量流量)。1)Amazon
流量 80% 來自搜索,商家重點在于怎么在搜索結果頁讓消費者可以看到,搜索結果頁有 2 種展示順序,一是按照 Amazon 的 A9 算法進行排列,二是投放廣告。 A9 算法類似于在 Amazon 網站做 SEO,會根據搜索結果相關性(標題、關鍵詞、描述)、商家的評分(包括商品評分和店鋪評分)、服務(如發貨時效)、是否使用亞馬遜倉庫管理(FBA)、是否有標簽(Best seller、Amazon choice)。 亞馬遜廣告分為商品廣告、品牌廣告、展示型廣告,不是出價高就可以展示在首位,還會考慮廣告質量得分,與廣告的點擊率、廣告的轉化率、商品列表完整性和質量有關。
2)Shopify
大部分商家會通過在流量平臺,引流到獨立站,如 google、facebook、ins、tiktok 等。Shopify 也在和社交媒體進行合作,如 facebook 展示商品信息(圖片、標題、價格)。 當消費者點擊廣告鏈接,跳轉落地頁時,部分商家還會通過技術手段優化頁面加載速度,避免頁面加載過久消費者流失的情況(順口說一句,app 安裝越多,頁面加載越慢,一般不會安裝超過 10 個 app)。
4. 消費者瀏覽-加購-下單
Amazon 和 Shopify 商家都需要通過一些營銷手段引導消費者,如優惠券、活動、免郵,畢竟價格是影響消費者下單的一大因素。 除此之外,Shopify 和 Amazon 還有一點不同,Amazon 嚴禁商家索要好評和測評(組織購買給好評);而 Shopify 因為網站的自主性,評論也是自主的,除了可以管理消費者真實評論外(刪差評),還可以通過 app 批量上傳自定義評論。三、售后
兩者的定位在售后方面也有體現。- Amazon 提供官方倉儲物流(FBA),并強烈地要求商家使用該服務,甚至影響到商品排名;Shopify 商家提供官方倉和物流服務,但目前只支持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訂單,更多的是商家找物流商自發貨。
- Amazon 為保護消費者隱私,對商家端限制查看消費者信息,消費者信息只能保留 30 天,30天后如有訂單問題需找 Amazon 官方,商家端較難整合消費者信息,做精準營銷和用戶深耕;而 Shopify 中的消費者信息是支持商家管理的, 商家可以根據消費者屬性投放廣告、發送郵件等營銷行為。

四、總結
上面列舉了商家在 Shopify 和 Amazon 平臺的側重點,這是就有讀者會想要問,作為賣家,我應該選擇哪個平臺呢?還有人會說,聽說 Amazon 限制很多,動不動就封號,我要去做 Shopify。 這個選擇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還需要看商家性質來決定,甚至這不是二選一,而是可以做到 1+1>2 的效果。 首先說明下,雖然 Amazon 的限制比較多,但這些限制是基于消費者、商家、平臺的利益考慮的,如商品質量不行退貨率高、提高排名、飛單搞私域,可以看出并不是無中生有故意封號,所以只要規范運營,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其次說下商家性質推薦平臺:- 如果是成本比平臺其他商家都要低的供應商,可以考慮 Amazon, 不需要考慮如何做流量,用價格就可以吸引足夠多的消費者,薄利多銷。
- 如果是走品牌路線的商家,更推薦 Shopify,可以更好的打差異化,獲得高收益;其次消費者數據可以保留在自己手里,精準營銷,提高營銷效率。
- Amazon 作為選品平臺,通過調研 Amazon 上的搜索量、評論數、在售商家數,了解商品需求量和供給量,對商品有個基本了解。
- Amazon 禁止將流量導出平臺,但 Shopify 沒有禁止,所以有商家以 Amazon 為主戰場,將 Shopify 落地頁作為引流入口,主 button 點擊導流到 Amazon。
聲明:本文由網站用戶竹子發表,超夢電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